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犯罪行为,虽然在犯罪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影响较大,所以本文章针对职务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预防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职务犯罪共犯与身份问题研究——以职务犯罪为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洪宪  李成 《犯罪研究》2005,12(6):7-18
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可以构成职务犯罪的共同实行犯;有身份者教唆、帮助无身份者实施职务犯罪时,有身份者构成无身份者实施职务犯罪的教唆犯、帮助犯,无身份者构成职务犯罪的实行犯;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职务犯罪时,应以职务犯罪确定共同犯罪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4.
罗猛 《人民检察》2011,(18):49-52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诉讼监督不等于法律监督,检察机关通过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实现其职能就是诉讼监督,反之,检察机关通过非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实现其职能就是非诉讼监督。职务犯罪侦查既是法律监督也是诉讼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深化"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以及加大职务犯罪的查办力度、保证查办的质量等方面加大加强诉讼监督。  相似文献   

5.
胡瀚 《法制与社会》2010,(12):289-290
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资本家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他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从古至今追逐利益,是人的本能使然,很少有人能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缴械投降。当一个人手握重权,而相应的监督制约又比较缺乏,他只需很少的付出,就能利用手中的职权为其谋取巨大的利益情况下,那么他极有可能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资本家那样,铤而走险,践踏法律,为自己谋取私利。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大多数情况是因为犯罪成本过低,可收到的利益却惊人,从而造成职务犯罪案件禁而不止,自古存在。  相似文献   

6.
职务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共同打击的严重犯罪现象。职务犯罪一般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它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和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私利的行为,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职务犯罪是典型的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7.
杨明 《法制与社会》2011,(6):293-293
利用职务之便是受贿罪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但如何理解"利用职务之便"的内涵,却是长期困扰司法实践的一个棘手问题。从利用职务上便利的对象上分析,利用本人职务范围内的直接权力。即自己职务上主管、负责或经办某项公共事务的职权。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时间角度分析,又可以分为:利用现在职务上的便利、用过去职务上的便利和利用将来职务上的便利。  相似文献   

8.
公职人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心理过程虽然千变万化,但其心理特征也有共性可寻,有规律可循。本文就社会环境和社会矛盾对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影响,以及公职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心理进行探讨,进而提出防范职务犯罪人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职务犯罪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腐败现象的黑影也在不断扩展,当前职务犯罪呈蔓延之势,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危害。本文分析了职务犯罪的内涵、特徵、危害及其成因,并从思想上、立法上、完善监督机制和加大打击力度等方面深入探讨预防对策,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是当前社会焦点问题,如何制约公务员职务犯罪,找回缺失的公权公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者就这一问题结合检察实务工作经验做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职务犯罪,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自身职务有关的犯罪行为的总称。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犯罪主体与社会环境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主客观过程。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都经历了对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的内化、外化、强化三个阶段。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特征的形成亦不例外。当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需要”形成欲望和动机,在外界信息刺激和诱因的影响下,即转化为职务犯罪行为。只要我们加强研究社会环境和社会矛盾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影响,就能更好地在侦查过程中突破其心理防线,矫正其犯罪心理,更好地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把社会危害性降低到最小限度。根据笔者有限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实践,仅以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吕星 《法制与社会》2012,(28):117-118
刑事诉讼法此次大修,特别是"采取技术侦查措施"、非法证据排除"、"侦查阶段律师可以介入"、"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等规定,对我们检察机关特别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其影响必将是巨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院在查处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农村基层干部的经济违法犯罪情况日趋突出,基层村干部的职务犯罪人数将近占了总立案数一半。本文对农村干部职务犯罪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并就如何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职务犯罪侦查监督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上的空白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缺乏,致使职务犯罪案件在侦查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建构一套完善的职务犯罪侦查监督机制,已成为推进检察制度改革、实现依法治检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甘国彪 《法制与社会》2011,(28):129-130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它的本质特征是权力商品化,犯罪人利用社会公共权力进行“权钱交易”,以满足个人、家庭或小集体利益,其犯罪造成的危害较之其他刑事犯罪相比更甚,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当前,职务犯罪已成为社会经济、文化、政治...  相似文献   

16.
反对腐败是当前我党我国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国家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国家长治久安、政局稳定的基本前提,是进行廉政建设的必然步骤。正确理解和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内容及其与控制职务犯罪之间的关系是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任务。本文拟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腐败现象及其和职务犯罪的关系,提出一些看法,以抛砖引玉,为反腐败斗争和控制职务犯罪作出努力。一、腐败的存在形式腐败,就其字义来说,是指事物的变质、朽烂。在这里它则是属于政治学中的一个范畴,特指党和国家政权的各个组织、权力系统中存在的与权力本…  相似文献   

17.
职务犯罪检察和行政监察是两种不同的监督体系,分别由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和国家行政监察机关负责,在工作的性质、任务、特点、方式方法等诸方面均有较大差异。但是,由于二者同属国家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二者在监督对象、监督目的等方面具有共同之处,因而也就决定了二者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密切的联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加强检察机关和监察机关在开展职务犯罪检察和行政监察工作中的联系与配合,对于有效地  相似文献   

18.
十余年来,检务公开作为检察机关一项内部改革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的问题。主要是现阶段的检务公开究竟是检察机关的权利还是法定义务尚未定论,导致其性质及公开的程序、方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检察机关内部及社会各界对检务公开存有不同认识。这在相当程度上使检务公开流于形式,难以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主要表现为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犯罪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刑事立法正日趋完善。法律、法规赋予了公民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权利与义务在相辅相成中得到更大程度的限制和保护。然而犯罪是“社会”这个肌体上滋生的毒瘤。如何更好地遏制和减少犯罪,打击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打击不是万能的,从长远来看,预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检察机关对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犯罪活动的预防已逐渐被纳入正轨。贪污贿赂等腐败现象的发生除了思想教育不力,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外部因素外,…  相似文献   

20.
吴波  郭建坡 《河北法学》2006,24(2):151-156
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的特殊时期,银行系统职务犯罪严重危害到国家金融安全,已经成为制约金融改革发展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银行如何切实加强管理,了解和掌握银行职务犯罪的发案特点、发展趋势和诱发因素,积极预防职务犯罪,对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秩序,保障其自身健康发展,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