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漫画之页     
漫画之页名人幽默故事巴尔扎克的拮据一天夜里,一个小偷爬进了巴尔扎克的房间,在他的书桌里摸索.巴尔扎克被响惊醒了,他悄悄地爬了起来,点亮了灯,十分平静地微笑着地说:"亲爱的,别找了,我白天都不能在这书桌里找到钱,现在天黑了,你更别想找到啦!卓别林的喜剧...  相似文献   

2.
方向巴尔扎克自幼就喜爱文学,成年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立志从事文学创作,然而,初期的创作却以失败告终。为了维持在巴黎的生活,他决定投笔从商,去当出版家。但这个外行的出版家却受尽别人的欺骗,很快就失败了。紧接着,他又当了一家印刷厂的老板,可不管他如何拼命挣扎,也还是失败,为之,他债台高筑,债务越滚越大,以至于警察局下通缉令要拘禁他,他只好隐姓埋名躲了起来。最后,巴尔扎克终于醒悟过来,认定自己的优势仍然是搞文学创作,于是便严肃认真地重新开始写作,最终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高产作家。  相似文献   

3.
常常写一些东西,也因此认识了一些常常写东西的人,也就常常读人家的东西。久而久之,但凡看什么文字,都要先看看文章的作者。不想,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有些作品实在是看不下去的。某人的类似的作品一多,那结果就是导致了我对他全部的作品的反感,只要看到他的名字就决定不再看他的作品。我说,他的名字在我的心目中臭了。 近来,有关出版社侵犯作者名誉权而被作者诉诸法律的报道屡见不鲜,我在内心里大声叫好:这些作者自然明白他们和出版社的关系。宁可断了自己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在《我的文学修养》中谈到巴尔扎克小说时写道:“在巴尔扎克的《鲛皮》(按通译《驴皮记》)里,看到银行家的邸宅中的晚餐会那一段的时候,我完全惊服了。20多个人同时在喧嚷着谈天,但却有许多形态,写得好像我亲自听见。重要的是──我不但听见,还目睹了各人在怎样地谈天。来宾们的相貌,巴尔扎克是没有描写的。但我却看见了人们的眼睛,微笑和姿势。我总是叹服着从巴尔扎克起,以至一切法国人的用会话来描写人物的巧妙,把所描写的人物的会话,写得活泼泼地好像耳闻一般的手段,以及那对话的完全。”大师的眼睛不会打盹,作品中深…  相似文献   

5.
"进博物馆,只看一件作品,是多么奢侈的事。"在巴黎求学期间,台湾艺术家蒋勋有幸"悠闲"而不是一路小跑地在卢浮宫徜徉可以为了想到的一张画而专程只看这张画,然后在塞纳河畔坐一坐,回味刚才画里的色彩光影。因为曾在巴黎做过导游,这使蒋勋知道不需要"小跑步"地参观是多么幸福。到巴黎旅游,卢浮宫当然是最重要的一站。1970年代,台湾的欧洲游才刚刚开始,为了吸引顾客,常常要找一位"艳星"作号召。旅行社看重蒋勋学的是艺术史专业,这会使他在讲解卢浮宫作品时发挥所长。  相似文献   

6.
李强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少年书法评委会秘书长。这两个头街标志着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李强见寄来了他最近几个月的作品让我看看,恰巧,另一位书墨朋友在我这里,我们一块读他的作品,觉得他的字愈来愈有一股真率朴拙的豪气。这个豪气让我约略见到了他的心胸。写字画画不是一件轻松快意的活儿,李强的字里弥漫着一种苦涩的气息,看来看去能看出一些苍茫、浑朴的气象。这种感觉在时下书风里是较少体昧得到的。他不是在斤斤计较地描抹,而是大刀阔斧直来直去地倾泻自我的灵性。尽管可能有些直白的弊病,但作品所呈现出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以简洁而闻名.   一次,有个人问他写作的秘诀,他说:“我写作时,站在那里,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单地表达我的思想;等到我校阅我的东西时,我就坐下来,这个舒适的姿态,容许我勾去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余的东西。”   ……  相似文献   

8.
正麦可·汉内克自小爱读哲学书籍,许多著名哲学家的书,他都读过。当读了维根斯坦的相关作品后,他说:"维根斯坦让我理解我不会变成哲学家"。汉内克也热爱音乐、画画。即使日后不是哲学家,也不是音乐家、画家,但他在自编自导的电影艺术里同样成就了自己多元的内在理想。汉内克的作品调性向来是冷到骨  相似文献   

9.
去年的十一月十七日,是著名作家路遥英年早逝八周年纪念日。八年来,我曾把《路遥文集》认真地读了一遍,我曾详细地阅读过许多悼念他的文稿;也曾在清涧县石咀驿国道边《路遥故里》纪念碑旁静静肃立过;还曾在延安大学文汇山上路遥墓前敬献过野花束……然而不论怎样,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八年来我一直思念着路遥和路遥作品中的人。即使在我受审时,我还回忆与他接触过的情况,即使我被关在监所里,我还读过他《在困难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10.
我和小满哥     
小满哥是我大伯伯家的二儿子,他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日出生,故起名小满. 可小满并不满,从一生下来左手就不会动,明显比右手小,整个左胳膊、左臂都是软的.经医生检查,说是患有先天性幼儿麻痹症.就是说,他是一个先天性残疾人. 6岁那年,我去上小学读书了,他也去了,但因考虑他就一只胳膊,甚至走起路来也一颠一跛、一歪一扯的,加之学校离家有五六里山路,父母又不可能接送,就暂且没有让他去读.然而每天放晚学后,他却要步行300来米路到我家,看我读书,跟着我读,我会而他不会的,他就问这问那地让我教他.  相似文献   

11.
参加史铁生文学创作研讨会我有很复杂的心情,因为直到今天我都不愿相信他已经走了。这一年我又读了他的一些书,向他的心灵走得更近了一些,对他和他的作品也有了更深的敬意。  相似文献   

12.
我写作于1957年、刊发在1958年2月号的《人民文学》上的处女作,并没有很自觉的散文诗文本意识,因读了郭风早一年出版的《叶笛集》后大受启发,原来这样的作品也允许存在,没有直接配合政治任务,没有标语口号。那我私藏的笔记本里也有,  相似文献   

13.
曾经的岁月     
胡玥 《人民公安》2005,(21):60-61
我在这个褥热的夏季,一直静心静气地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这一次的读算是重读吧!从前,在我写诗的年华里,也是这样的一个夏天的午后,窗外的树叶子一丝不动,知了长一声短一声地叫着热,长青藤将我所在的那幢二层的红砖办公小楼弥天弥地的覆盖住,我坐在靠窗的那个位置,手捧着《追忆似水年华》埋头读书的时候,心思不知飞扬到了哪里……青春懵懂的我,尚不懂普鲁斯特那颗奢华而又细腻的心,就像他青春年少时沉不下心去写作,我是沉不下心来读他的倾其一生的心智的这七卷本的心血之作。那时候,更多的是虚荣心使然吧,我认识的文友里,没有几个…  相似文献   

14.
惜时如金     
一次,巴尔扎克经过几小时的连续写作,累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对一个来访的朋友说:“我睡一会,你一小时后叫醒我.“……  相似文献   

15.
可以说老舍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写北京,老舍一生在北京度过了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从事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但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是他写作的源泉。老舍说过:“我爱北京就像爱自己的母亲,无论在哪里,我思念北京,就像思念我的慈母。”  相似文献   

16.
每读周佩红新作,都会有新的发现:或观察事物角度有变化,或写作手段有创新,或对世界、女性、人生的认识更特别。这本《上海私人地图》则让我经历了一次对家园城市的记忆修复和灵魂拷问,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作品中密布的艺术化细节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正> 似乎是命中注定,这一生必与写作有缘。近20年来,业余时间中,我几乎把缕缕时光都抛撒在了写作的沙滩上。倾情写作,成了我生活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而写作并发表的200多万字的作品,公开出版的6部著述,更是成了活脱脱的见证。不少人曾经好言相劝:写作是一件劳心伤神的苦差使,何必如此较真跟自己过不去。每当此时,我脸无愠色,只是莞尔一笑,答曰:“我写,因为我快乐。”是啊,对于不是圈内的人来说,他们实在是难以体味并分享其中的快乐的。我有一位夜间烧锅炉的工人朋友,他节假日惟一喜欢的活儿就是收集蝴蝶标本。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7,(18)
正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名,几十年的教读经验,白先勇出手,自然让人期望甚高,不过,他的观点,并不合我意,恰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部《红楼梦》。每过一段时间,总有一个版本的评说红楼梦会引起热议,这一次是白先勇。白先勇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教了29年的《红楼梦》导读课;2014年,他又在台湾大学开了《红楼梦》精读课。他说",《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也是我的文化百科全书。"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  相似文献   

19.
吴海燕:我每年都去巴黎,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的服装特别是丝绸在巴黎越来越受欢迎。这次我所展示的作品就是以丝绸为主要面料的服装,其实我想强调的是一种大东方的概念;不只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中国红,而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东方美。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7,(12)
正我的欧洲之行行到巴黎,就住在塞纳河畔的旅店里。曾读过徐志摩先生《巴黎的鳞爪》。先生说:"咳巴黎!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希罕天堂;尝过巴黎的,老实说,连地狱都不想去了。"我体味先生所说的话,连续几天在巴黎穿梭,看着塞纳河的柔波里掩映着卢浮宫的倩影,流着温驯的水波和缠绵的恩怨,几天下来,已筋疲力尽。接待我的仲先生是常住巴黎的同胞友人,像是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要晚上带我们去逛巴黎的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