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1月,在蓉的四川省人大代表在一年一度的集中视察中,决定将成都市邛崃县天官村小学作为四川省人大成都代表团的联系点,定期了解该校办学情况,协助解决学校的具体困难,为"希望工程"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11月中旬,在蓉省人大代表集中进行视察。18日下午,在邛崃县了解普九工作的第二小组全体代表,来到位于该县山区的天官村小学。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十分落后,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当差。看到同学们坐在十分简陋的教室里,使用已破烂不堪的桌椅坚持学习,代表们的心情十分沉重。同  相似文献   

2.
我们踏进浦北县官垌镇文明小学,环顾校园,简陋窄小,却干净整洁,一如站在面前的年仅35岁的校长冯振辉,淳朴而自然。冯振辉的父亲原来是村里的代课老师,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有一个淳朴的  相似文献   

3.
郭煦 《小康》2018,(16)
正虽然不少地方不再触碰"撤点并校"红线,但受多重因素影响,乡镇一级的学校学生数量锐减,一两个学生的学校屡见不鲜。农村学生流失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教育难啃的"硬骨头"。从几年前开始,吉林省公主岭市三门李村小学只剩下两个老师、一个学生,成为一所"空巢小学"。此前,媒体在《中国最孤独的小学》的报道中,用了"罕有"来形容三门李村小学。这并非孤例,重庆尚山小学、湖南  相似文献   

4.
陈斯雅 《当代广西》2014,(18):32-33
正今年45岁的柳州市民廖新红几年前下岗了,现在以打零工为生,每月收入不到1000元。受经济条件限制,一直以来,她只能租住在10平方米左右的单间,条件简陋,就连窗户也没有。去年,廖新红住进了柳州市北雀路71号北祥新居的保障房小区,根据政府"共廉并轨"的政策,以她的收入情况,每月只需租金46元,这是廖新红所能承受的价格。  相似文献   

5.
请问你们赖天富董事长在哪里?门卫师傅向着那排厂房笑着指了指。走进眼前这座厂房,大车间内机器林立,几个站在机器边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咣当咣当冲床的声音,些许的汽油味。一位工人引着笔者走上一级级楼梯,走进二楼这间洁净、素朴甚至简陋的会议室中,他微笑,他让座,他伸出了手:"我是赖天富,2007年来到东台的……"  相似文献   

6.
陈斯雅 《当代广西》2014,(12):34-34
正"20年前,我也是划着这种简陋的三板船去打鱼。那时候,从没想到过会有今天的好日子。"站在贵港糖厂码头,看着远处连片排列的简陋小渔船,已经拥有两艘载重1200吨大船的贵港船运老板邓兴忠心潮澎湃。随着西江黄金水道的快速发展,这位过去收入只够温饱的渔民,也在西江黄金水运发展过程中分得一杯羹,畅饮"黄金水"。1962年出生的邓兴忠从爷爷那辈开始就是渔民,在他23岁前,也理所当然地"子承祖业"从事打鱼的职业。"那时候有句俗话叫‘捕鱼人仔饿吞吞,江边野菜不留根’,说的就是捕鱼人生活不但辛苦,而且打鱼得来的钱只够维持温饱。"回忆往  相似文献   

7.
快乐古巴人     
我随全国人大代表团去古巴访问,许多见闻发人深思。我们所住的国宾馆,相当于北京的钓鱼台宾馆。可是,其内部设施简陋无比,一楼大厅尚凑合,有几张沙  相似文献   

8.
去年,我从诸暨市委宣传部调任陈宅镇工作。对于陈宅镇的认识,一是在农业局工作时走基层到陈宅,印象中镇政府办公环境简陋,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二是在宣传部工作时,朋友写过一篇新闻稿,题目是"陈宅:一座水库边上的生活"。开篇是这么说的:"在东白山  相似文献   

9.
正一面贴满了家里4个孩子奖状的"奖状墙",是陇法屯贫困户罗启芳家新屋里最亮眼,也最引以为傲的装饰。窗口没玻璃,全屋清一色的水泥,楼梯还没有安装护栏……这么一间简陋的屋子,还是罗启芳去年通过危房改造补贴才盖起来的。他家的旧屋就在旁边,已经住了几十年。典型瑶家的楼房式木屋,下屋养牲畜,上屋堆杂物。家里最新的家具是书桌,上面摞  相似文献   

10.
<正> 这样的"精神胜利"十分危险,足以麻木人们的意志并丧失斗志。最近两天,不少媒体都报道了《赖昌星加拿大住简陋公寓不得离开市区》的新闻,向我们展示了这位"腐败大亨"的逃亡生活情景——整天呆在简陋的公寓里,陪着妻子不乱跑,并常常"教育孩子踏实赚钱"。这条新闻我仔细看了几遍,闻到了一股"精神胜利"的味道。这味道从标题上就隐隐地散发出来了。你不是能跑吗?跑到加拿大现在也落魄了,真是咎由自取啊。初读时我心底就掠过一丝欣喜,旁边  相似文献   

11.
薛涌 《乡音》2013,(9):46-47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今中国父母的教育信条。当然还不仅如此。许多父母,其实是千方百计地帮助孩子"抢跑"。几年前,教育部将为义务教育的年龄限制"松绑"、准许将满六岁的孩子到小学就读的消息被广为报道,但一天后教育部就出来辟谣,称仍然将严格执行孩子满六岁才能入小学的政策,虽然个别情况可以个别处理。这一波三折的新闻,体现了这一"小"问题的复杂性,更透露了这个"小"问题背后中国公众在教育问题上的"大"心理。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的十余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城市,其新颖美观的建筑鳞次栉比,蔚为壮观。但在这些城市的周边和空隙地上,也正悄然出现一种低矮简陋的建筑,这就是——棚屋。棚屋,顾名思义,就是以棚为屋。这种建筑的最大特点是简陋,多以木板、油毡搭建,原本在城市里的建筑工地上出现为多,属临时性建筑。曾几何时,由于棚屋内住户的变化,棚屋也从临时性建筑变成了半永久性建筑,星星点点,蔓延成片,逐渐成为与城市建设极不协调的一种景观。"棚屋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对社会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我们从城市管理、社会治安角度必须去思考和解答的问题。"流民"聚集之地——棚屋  相似文献   

13.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破旧的小木床和裂了口的皮鞋之后,男孩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生前是个连老婆都娶不起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男孩去丹麦。在简陋的安徒生故居前,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间简陋的工坊,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墙上贴着几张工作流程安排表,桌子上摆放着色彩缤纷的工艺品,工作人员亲切的笑容却让它充满着关爱和温馨,让人感到这是一个满载着梦想、充满着惊叹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广州日报》曾经在一版头条报道,退休工人王炳在简陋的家里挂着一幅自题的座右铭:"万顷良田,每餐只啖三两米;千间大厦,一宵只睡半张床;贪求何益。人生在世,拼搏机会不常有;几十春秋,为党工作无绝期;鞠躬尽瘁。"就是这个王炳,隐名向困难户捐助人民币一万元,后被组织发现,传为佳话。一个退休老工人,选择一条积极健康的座右铭,并且努力实践它,最终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其精神实在可嘉。  相似文献   

16.
最近去了一趟冕宁,冕宁给我的印象是:发展速度远远超乎想像。记得1986年去冕宁,当时的冕宁街道狭窄,道路坎坷,正应了那句"雨天一身泥,热天一身尘"的老话。房屋大多是解放初期修建的,还有一部分是解放前的"旧作品",低矮,陈旧、简陋,显得灰暗,没有生气,更没有引人注目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尚顺顺 《中国减灾》2011,(5X):61-62
<正>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走廊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跟妈妈彻底吵崩了,赌气从家里搬出来,一个人在火车站附近租了一间简陋的单人间。长沙火车站一向都是鱼龙混杂的地方,我租的房子在十一楼,是顶楼,楼下住的是只有夜间工作的"小姐"。住我对门的房客我一直没有见  相似文献   

18.
把"上环"作为上学前提条件的事,又有了新案例。近日有媒体报道,佛山市民卢先生的儿子今年秋季将入读小学,卢先生从学校领取了报名申请表,前往居委会盖章时却被要求提供孩子妈妈的上环证明。"没有上环就盖不了章,我们小孩就上不了小学。"卢先生很发愁。近年来,"开餐馆要办计生证明"、"上户口需要上环证明"、"跑上几个省办不下一张准生证"等新闻报道常见诸报端。面对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荒唐挂钩闹剧,人们不禁要问:明明白白的法律政策为何抵不过"土政策"?将孩子上学与母亲上环挂钩,既缺乏法律依据,也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犯,更将相关部门的懒政怠政作风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19.
正红楼几戏说,西游多大话;三国须水煮,水浒必麻辣。这几句打油诗是国内某知名大学教授博客中的签名档。可笑吗?不,是悲哀。与此类悲哀相比,另一种悲哀则更甚。近几年,多地教育部门打着教材瘦身、学生减负、教师减压的幌子,将"去中国化"的大棒挥向中小学教材中的文学经典。在江苏、黑龙江、山东等地,近年至少有43篇经典课文消失在小学到高中的课  相似文献   

20.
荐书     
《创造》2012,(9):89-89
变革中的乡村,农民的命运 他用画笔和文字记录乡村众生,图文中流淌的真挚和温情,质朴感人。作者谢宏军美院毕业后,闲居江苏老家几年。每天,他去一间乡村诊所画速写。这个诊所简陋却重要,它不仅是方圆百里乡民看病的地方,也是乡民沉浮、悲喜、生死的见证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