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路线”,并不断丰富与发展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之一,历代政治家对这一思想都作出理论阐释并付诸实践。尽管“民本”与民主两者有区别乃至对立,但从“民本”思想的历史考察中可以发现,传统“民本”思想对我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党的群众路线等政策的制定和执政理念的确立都有着启示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流行的待“民”主张。把这一传统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为民”理念加以比较,可以透视出中国共产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执政者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影响颇深,包括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出发,分析、探讨毛泽东创立的群众路线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渊源关系,进一步阐述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是对中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对我国以人为本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传统民本思想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重新阐释和定义民本思想,使得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转型。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传统民本思想现代转型的最新成果,蕴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本思想贯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民本思想在继承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大胆超越,不断创新,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在对待传统民本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对于维护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稳定和促进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邓小平以马列主义唯物史观为依据,批判了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唯心主义成分和阶级狭隘性,继承了其中的有益成分,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邓小平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介绍“民本”和“民主”两词的含义入手,简要回顾了两词背后的东西方传统政治思想,并通过这种回顾比较了东方国家的宪政之路,由此分析出中国近代宪政失败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董延升 《工会论坛》2004,10(5):104-105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 ,我们应当挖掘、借鉴民本思想中积极、进步的民主性精华 ,并结合时代特点和新的实践加以发展 ,使民本思想的民主性精华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中再现光芒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内容。从商周到清末,中国的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但传统的民本思想却是和封建专制联系在一起的,它有着其自身的逻辑和推论,它不能等同于现代的民主理念。所以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越发显示了与现代的政治理念的不契合。但是近代中国却是以民本为支点,逐渐认识和接受民主思想的。传统民本和现代的民主思想有对接之处,但重要的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这个过程将是长期而艰难的。  相似文献   

11.
对“以人为本”的几点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理论定位和“以人为本”的相关要素;正确认识“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关系;深入研究“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推动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理念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它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与反映:同时它与“民本思想”在前提、主体及归宿上,与“人本主义”在阶级属性、对人的本质认知及如何看待人的价值实现途径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时期的法律思想中,对后世最具积极影响的当是民本思想,它萌芽于殷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宣扬民本思想最积极的则是儒家,其中又以孔子和孟子为儒家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当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学说流派,在法律思想方面也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传统的民本思想,尤其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经历了孕育与萌芽、形成与理论概括、发展与完善、成熟与蜕变、转换与质变几个历史阶段,最终与现代民主思想贯通起来,成为现代民主思想发生发展的重要资料。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改造,传统民本思想超越了其历史局限性与阶级局限性,转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本思想,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重要的历史基础与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历代统治者施政的参照系,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爱民"、"惜民"、"教民"、"从民"、"信民"五个方面,民本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中国现代民主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民本思想所蕴含的合理因素对我国当代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与“去中心化”为基本品性的西方治理思想不同,“政党引领”构成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模式的本质特征。政党引领社会治理模式源于传统的传承与发展、科学理论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理经验的总结,具有独特的文化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和厚重的历史逻辑。以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理论为理论支撑,政党引领社会治理的模式厚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大一统”思想和“民本思想”之中,立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治理的百年创新历程,打破了西方社会治理中“国家-社会”二元互动的圭臬。在理论维度,政党引领社会治理模式确立和强化了党在治理过程中的自主性、建构性与引领性功能,建构了一种基于“政党-国家-社会”三元互动框架的社会治理模式,极大丰富和拓展了既有治理理论,从而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品格和中国话语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统战须做人的工作,应了解中国素朴民本思想。其合理立意,“君民”互动,“信”“诚”“礼”“刑”与“民”之关系,民本的目的性、主体性,“君”“民”区别对待等理论对统战都有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随着历史进步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对社会政治生活发挥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被儒家作为治国安邦、约束君权、德化君臣的指导思想。尽管民本思想经常遭到尊君思想的围剿和专制主义的压制,但它始终没有消失过。民本思想经历了从孕育与萌芽,到形成理论概括、发展与完善、成熟和蜕变,再到转换与质变几个历史阶段,最终与现代民主思想贯通,成为现代民主思想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改造,超越了其历史局限性与阶级局限性,转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本思想,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重要的历史基础与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宝库中,民本思想是其中最为精粹的部分之一。所谓民本思想,就是指以民为社稷之本,以民众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与标准的一系列政治主张与学说的总称。民本思想最早发端于商周时期,《尚书·盘庚》中就有“重我民”之语。西周政治家周公吸取商亡的教训,提出了“用康保民”的主张,开启了民本思想的先河。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延续并进一步发展了商周以来的民本思潮。自此以后,经汉代贾谊、唐太宗李世民,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张居正、黄宗羲、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无不强调以民为本的重要性。孙中山更是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