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最新论断。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而且为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科学执政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的又一次伟大创新。一、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类最终实…  相似文献   

2.
依法执政是现代国家政党政治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活动方式的变迁而改进。依法执政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党要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就必须强化党的依法执政意识,学会用宪法思维执政;要求党的执政活动本身制度化、法律化;要求党在依法执政的实践中逐步强化执政责任制度。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治国方略开始逐步纳入宪政轨道。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执政党依法执政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党长期面临的一项基本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深刻把握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的执政理论的新发展,明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的重大意义,从而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赵阳  李春 《法制与经济》2009,(18):119-121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党长期面临的一项基本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深刻把握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的执政理论的新发展,明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的重大意义,从而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浅析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党执政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共产党是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努力实现执政方式的和谐创新、"生态"化变革,坚持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科学理念贯彻于执政方式变革和创新的始终,努力实现党政职能分开、促进党政协同合作、打造和谐党政关系,注重执政方式从政策化、经验化向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合理转变,这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推进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内和谐是任何现代政党有效发挥其政治、社会功能的基本前提,对于负有特殊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则更为重要。作为运作中国政治的主导和轴心力量,确保党内和谐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党内和谐是中国共产党有效执政的重要保障。在政党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党内民主是完善民主集中制、处理好党内基本关系、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是构建党内和谐的基础性制度资源。在转型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党内民主是构建党内和谐的基本途径,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和谐的核心任务和关键环节则是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也是领导党,肩负着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的历史重任,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使命,任重而道远,因此必须有一个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执政党资源作为基础。目前,理论界正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推动着执政党执政资源理论的发展。本文仅就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作一浅显探析。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从"斗争哲学"转向"和谐哲学,"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执政理念和执政哲学的根本性转变。人才工作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笔者试从人才工作这个视角来探讨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硬道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发展中才能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及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在医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如何适应构建和谐发展医院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推动党执政理念创新的动力,党执政理念创新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党的执政理念创新需要以历史发展与实际国情的基本条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规范,通过阶级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的合法性创新,组织化向制度化转型的有效性创新,资源整合变革与调整的功能性创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党执政理念的系统性创新。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得到社会各阶层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证》2007,(12):1-1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些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4.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保证。为实现党内和谐,在宏观层面上,要从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出发,推动党内和谐的思想创新;在内部层面上,要从规范党的执政行为入手,推动党内和谐的制度创新;在实践层面上,要以积极的态度服务社会,推动党内和谐的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15.
正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必将对法治中国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进和实施,对党更好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时代、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成为党必须要解决好的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监察》2011,(1):59-6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明确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样的论述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有了重大发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依法治国的跨世纪宏大工程中,人民法  相似文献   

18.
杨亚佳 《河北法学》2005,23(1):67-70
依法执政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法治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必然。坚持依法执政将更新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同时党执政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也要顺应法治建设的规律适时转变。  相似文献   

19.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地方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处于民主法制建设第一线,  相似文献   

20.
执政党依法执政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崭新课题的重要内容。依法执政指执政党依照宪法和法律确定的国家政权运作方式来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方式。依法执政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执政兴国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成功之道,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保障。依法执政的主要任务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