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郎佩娟 《人民论坛》2014,(10):27-2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复杂程度的加剧和社会发展中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国家治理制度和方法的持续创新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和困难,而妥当处理守法与创新的关系就是困难之一。必须妥当处理国家治理守法与创新的关系。既不因守法而抑制创新,也不因创新而损害守法;通过守法维护法律尊严,通过创新完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制度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成功的制度创新应当实现各方面的报酬递增,使受制度影响的各方都能从新的制度安排中受益,实现多赢或共赢.县级公安机关的制度创新可以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除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等原因外,政绩和升迁考虑也是其重要的动因.县级公安机关制度创新的具体路径有县级公安机关组织内部相关制度安排的调整,创新公共安全治理方式、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完善公共安全服务方式,提高提高回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顾秀宇  李金见 《岭南学刊》2015,(3):23-26,59
基层治理制度创新与协商民主互为依托、形成合力,基层协商治理才能实现善治。逻辑上,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在形式上要依靠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合理的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则应以协商民主为前提。而现实中,某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缺失协商民主的前提环节,也经不起协商民主考验,甚至协商民主被不合理的"创新制度"裹挟,反而使协商民主流于形式和平庸。  相似文献   

4.
我国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取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市场化和治理主体多元化是我国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两个主要取向。市场化创新是在建立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达到环境治理之目的。市场化并不是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唯一选择。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实质在于建立新的制度形态,使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治理,形成更节约交易成本和更有效率的制度安排。相形之下,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创新取向更值得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反贫困治理结构创新——基于中国扶贫脱贫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池忠军 《求索》2015,(1):18-22
经过数十年的反贫困实践,我国在取得举世瞩目反贫困成果的同时进入了综合反贫困阶段。新时期反贫困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反贫困应具备创新性和系统性。因此,必须创新反贫困治理结构。反贫困治理结构的创新主要包括:反贫困治理结构主体的创新,即建立包括政府、第三部门、贫困群体在内的多中心贫困治理主体结构;反贫困治理结构制度的创新,即通过正式制度(法典、专门法和政策)的供给与非正式制度(软法)的培育和运用,优化反贫困治理结构及其运行;反贫困治理结构管理运行的创新,即多中心反贫困网络中的多层治理、协同治理和自主治理。  相似文献   

6.
创新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和制度运行两个维度,总结概括了辽宁省创新社会治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尽管“技术-制度”协同演变这一主题一直被反复强调,但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制度逻辑对技术创新方向和速度的影响,而反过来讨论支持新兴技术推广的制度创新的实证文献并不多。本文基于制度创业理论文献,以海绵城市实践为例,采用主题分析法挖掘2.5千余份政府官方报告以及21万余字访谈语料数据,构建城市治理中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理论模型,阐述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组织场域特征以及合法性获取机制,并归纳出新兴技术引致的新兴场域中制度创新的特有机制。本文深化了中国治理情境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中层理论,并且拓展了具有技术嵌入特征的制度创新的作用机制,丰富了对于城市治理中“技术-制度”的协同作用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
"制度"是理解行为选择的重要变量。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立足南海区"政经分离"的创新实践,发现基层政府的治理创新行为嵌入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中,面临一系列的制度约束。实现制度化的创新路径建构有三个重要的环节,即以国家法律为红线进行有限创新,以此获得合法性;通过配套制度的建立,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再通过成本内部化,使得创新能够在科层内部形成有效的循环。  相似文献   

9.
王海峰 《人民论坛》2010,(9):280-281
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公司治理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研究,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一定层面上是人力资本被扭曲的反映。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可以采取三个层次的治理对策,即企业所有权制度创新、经营者人力资本地位创新和国有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的治理改革与制度创新,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地方政府,被地方经济和政治利益刺激,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改革与制度创新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重新定位,地方政府的重组和机构改革,决策能力和管理工具的创新,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构建新型的政府与公民关系等。浙江省的治理创新,走在全国的前列。经济、社会与政府管理的内在协调性和相互促动,构成了浙江政府管理改革的动力和演进机制,其成功还取决于政府的自觉意识和合理的改革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制度生态视角分析发现:在我国城乡统筹问题上,市场无力而农村社会发育不足,政府治理变革成为主要动力。广东的经验揭示出:市县治理是最佳的统筹空间,政府变革可以显著推进城乡统筹,地方政府治理变革要紧抓职能重组与机构再造,正视制度创新困境,关键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分工,以组织系统学习能力的提升来激发内部动力。制度生态对制度创新具有约束与激励作用,而制度创新对制度生态具有适应与改造作用,广东虽面临一些亟需破解的问题,但良性的制度变迁路径已经确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大连市西岗区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365工作体系基本做法和经验分析,解决好党群干群矛盾、化解脱离群众危险,应做到: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强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宗旨意识;打造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载体;完善创新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强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根本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根本上说,创新发展所要求的制度创新首先指向的是政府自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就在于制度创新,首要任务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释放数据要素潜能的政策设计需要基于数据要素的经济属性并遵循数据要素价值形成规律。数据要素的非竞争性属性以及价值实现过程显示,开放共享是基础前提,数据驱动的创新是根本驱动力,匹配的治理体系是制度保障。数据价值释放应坚持分类治理的导向和采取多轨并进的路径,以促进多源驱动的数字商业创新。数据价值释放的治理制度体系应重点加强促进数据价值释放的基础性政策供给、创新数据市场化配置与交易机制、完备数据价值释放的治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如何发挥地方人大政治职能及其民主功能,是地方民主治理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听证"制度的民主创新实践,是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架构下,探索发展地方民主治理的体制创新,凸显"民意民议"、监督"执行实效"、把握"有序参与"。"人民听证"制度很好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为地方人大建设和基层民主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示范,即应以社会需求为本位,应以有效运行为保障,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益整合是政党的一项基本功能,更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优势。有效释放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利益整合机制,直接关系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文章基于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视角,从执政党和民主党派的党内建设,利益整合的制度和方法等方面分析我国多党合作中利益整合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社会治理思想的根本立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桂玉  徐顽强 《前沿》2009,(13):49-5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结构是特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并随着整个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践看,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结构主要是在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权利结构,衔接外部结构、搭建网络体系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蔡小慎  潘加军 《前沿》2004,(10):129-132
制度创新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 ,而创新成本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制度创新的效果和质量。从制度变迁的方式来看 ,创新成本可以分为诱致性制度创新成本和强制性制度创新成本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创新的方式为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创新。本文分析了强制性制度创新成本的优劣 ,并根据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 ,提出了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创新的方式应为强制性制度创新与诱致性制度创新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论电子治理下的政府管理转变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电子治理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观念.政府电子治理的发展过程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政府管理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政府电子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电子政务.电子政务作为未来行政管理的基础平台和实现无纸化政府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必然会对政府管理职能及行政制度进行有开拓性的转变和创新,通过发展电子政务推进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是我国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