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当政的八任领袖中,相对而言,勃列日涅夫被公认为是缺乏领袖魅力、喜欢过平静生活的庸才。可是在苏联的74年历史中,勃列日涅夫当政整整18年。除斯大林当政29年之外,就数他为长了。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平稳地当政18年,主要是因为他能审时度势,现实地从自身条件出发,使苏联权力结构调整趋向常态化、均衡化、人情化;收获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果,并利用国际市场石油提价之机扩大石油出口,积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农村社会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别,打造世界霸国地位,高扬国威,以凝聚民心。由于实行这些措施,勃列日涅夫终于能在后革命精英年代,为自己创造新的执政资源,在坚持苏共一党专政、坚守斯大林模式的方针下,平稳地死于任内。  相似文献   

2.
1977年是十月革命胜利60周年,11月7日,苏联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在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队伍中,第一次出现了和列宁像制式、大小一模一样的勃列日涅夫肖像,站在列宁墓观礼台上的勃列日涅夫喜不自禁。1977年对于苏联而言,也确实是重要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正1971年3月30日,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四大作总结报告时,不再谈改革,而是强调"计划工作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经济领导的中心环节和核心","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所有成就,都是同经济的计划经营紧密联系的。未来的经济成就,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划工作的质量"。安乐死疗法勃列日涅夫把苏联的经济发展工作归结为两条:一是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二是坚持集中计划经济的核心。这两条是直接冲着柯西金说的。  相似文献   

4.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走完了生命的全部历程。 几年前已到处流传勃列日涅夫健康状况恶化的消息,甚至有几次还煞有介事地传出他已死亡。后来医生披露:在勃列日涅夫的最后几年,他虽还活着,已不太清楚周围发生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就必须改革和完善其执政方式。在当代中国推进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执政方式法制化是一种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理性选择。树立依法执政意识、规定执政权限、建构执政程序规则、完善监督执政行为的法律制度,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法制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习贤 《湖湘论坛》2008,21(4):22-23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目标和方向。实现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只有围绕这一个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列·伊·勃列日涅夫不幸于十一月十日逝世。勃列日涅夫主席是苏联卓越的国务活动家,长期担任苏联最高领导工作。他的逝世,是苏联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损失。我代表我国领导人以及我本人,对勃列日涅夫主席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向苏联政府、苏联人民和勃列日涅夫主席的家属致以衷心的慰问。中苏两国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国家,并拥有漫长的共同边界。中苏两国人民具有传  相似文献   

8.
2011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20周年。 历史上有一些现象,总是具有预警性象征意味:1982年,执掌苏联最高权柄18年之久的勃列日涅夫在任上逝世,莫斯科红场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建设的逻辑与革命的逻辑的区别看,建设时期的特点决定发展是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从执政的党与夺取政权的党的区别看,在2l世纪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决定发展是首要任务;从兴国与建国的区别来看,历史基础决定发展是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从发展与改革的关系来看,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决定发展是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0.
从勃列日涅夫时期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看苏联解体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的众多原因中 ,意识形态领域的因素不容忽视。本文根据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有关材料试作分析。一、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意识形态领域已问题成堆1964年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时 ,苏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然而 ,在国家一片繁荣的背后 ,意识形态领域却涌动着一股股暗流。首先 ,苏共历史遭到歪曲。1966年11月 ,苏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国内意识形态问题。会上 ,勃列日涅夫忧心忡忡地提出 :“我们至今没有一本关于我们党的历史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 ,“能捍卫马克思列宁主…  相似文献   

11.
1、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执政理念转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认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而党也从前28年的革命党变为现已执政55年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12.
莫斯科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列·伊·勃列日涅夫主席不幸逝世,谨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他的家属表示深切的哀悼。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一日于北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吊唁勃列日涅夫主席逝世给苏联最高苏维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多年来,苏联对它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提出出现过多次变化。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赫鲁晓夫1961年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宣布:1980年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他说:“这一代人将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勃列日涅夫1967年提出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取代前任的“共产主义建成论”。安德罗波夫执政后提出了“起点论”,认为苏联目前只处在发达社会主义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前苏联、东欧国家从前南斯拉夫20世纪50年代首先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到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相继丧失政权,曾出现了四次社会改革浪潮,他们的改革之路曲曲折折地走了40年。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需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4,(2):27-27
90年多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屙陛、稳定性、长期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党的中央全会上专门研究执政能力问题,这在中国共产党55年的执政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国的执政党为什么现在如此重视执政能力问题?研究执政能力问题有什么特殊重要的意义?9月上旬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党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团结带领全  相似文献   

17.
谢正义 《群众》2023,(21):6-7
改革,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近年来,全省国资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聚力改革攻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38项改革任务全部高质量完成,  相似文献   

18.
苏斯洛夫作为苏联意识形态的首脑,历经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三朝。其发迹于斯大林时代,鼎盛于勃列日涅夫时代,是伴随苏共思想体系向僵化、教条、衰变方向演化的主角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双江自治县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在这次机构改革中,不仅仅是减人、减事、减支的问题,同时是转变思想观念、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是加强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那么,在这种形势下,乡镇人大工作如何顺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搞好工作对接,需要以新的视野来审视,以新的思路和方式方法不断地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就必须改革和完善其执政方式。在当代中国推进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执政方式法制化是一种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理性选择。树立依法执政意识、规定执政权限、建构执政程序规则等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法制化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