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免疫组化(PAP)方法,检测大鼠皮肤损伤区的FN,发现在生前创伤后15min,创壁FN即呈明确阳性;随着伤后经历时间的延长,创壁FN逐渐增多,并滑创壁呈条带状沉积;而在死后5min的创伤,创壁FN则呈阴性。本文为区别生前与死后皮肤创伤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定量研究了12例成人腹部2小时以内手术切创皮肤可检测的Fn。实验批内变异系数<5%,批间变异系数<10%,检测Fn浓度范围3.91~1000ng/ml。结果:成人腹部每克皮肤可检测Fn含量为7.5920±1.7364μg(M±SD);随着损伤时间延长,不同时间段创伤局部皮肤Fn的含量逐渐升高;各不同时间段与损伤即刻皮肤Fn含量的差值和损伤时间之间存在直线相关(r=0.9843)。经方差分析处理,发现创伤局部皮肤Fn含量在损伤经历30分钟后,有显著增加。本此结果可为推断切创形成的时间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Gelatin-Senharose4B亲合层析法提纯人血浆Fn抗原,免疫家兔,收集抗血清,经过去Fn血浆制成的免疫固相吸附剂处理后,制备特异性抗人Fn血清。此抗血清1:200稀释,用于免疫组化PAP、DAB染色法,观察人头皮枪弹创、头皮挫裂创、腹部皮肤切创各4例创缘区Fn含量、分布变化的研究,能反映创线区Fn变化的规律,为法医学创伤的研究,进一步开展定量分析和定量测定,作了抗体准备。  相似文献   

4.
纤维连接蛋白与皮肤创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维连接蛋白(Fihronection,Fn)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中的大分子糖蛋白。它由两个类似、但不相等、通过二硫键连接的亚基组成,分子量约45万道尔顿。可溶性的血浆型Fn分布于血浆和其它体液;不溶性的细胞(或组织)型Fn分布于细胞表面、基底膜、细胞外基质和结缔组织基质。两型Fn免疫原性相同、结构类似,可以互相转换,两者间存在着动态平衡[1]。Fn在胚胎发生、炎症、肿瘤和创伤修复的组织中含量较高,并发现它在创伤修复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作用[2、3]。一、创伤修复的过程皮肤对损伤的反应可分四个阶段,即凝血;炎症反应;肉芽…  相似文献   

5.
大鼠脑干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52只Wistar大白鼠针刺致脑干机械性损伤,LSAB法显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和波形蛋白阳性(VIM+)星形胶质细胞改变。结果发现,脑干损伤15分钟组GFAP+星形胶质细胞出现肿胀;1~3小时组中脑腹侧等处细胞数目增多,6小时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24~48小时组恢复正常水平,1~6小时组细胞轻度肥大,染色稍强;24~96小时组创周GFAP+星形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中度肥大,染色明显增强;10~15天组细胞数目、肥大和染色强度达高峰。正常对照组大鼠脑干除脑桥腹侧近脚间窝处外,其余部位无VIM+星形胶质细胞;脑干损伤48小时组创周出现VIM+星形胶质细胞,96小时组细胞数目、染色强度和肥大程度达高峰,10~15天组下降,胞突弯曲变细。死后脑干损伤组GFAP+星形胶质细胞无改变,创缘及创周无VIM+星形胶质细胞出现。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可作为推断脑干损伤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切创创缘10%福尔马林固定皮肤检材的白三烯B4(LTB4)含量,结果发现:大鼠生前切创检材中LTB4含量增加,在1小时内其含量与损伤时间呈线性关系;死后伤未检见LTB4。随着福尔马林固定时间的延长,含量明显下降,但1周内仍可测出。  相似文献   

7.
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PAP 法对人体腹部4小时以内切创缘 FN 进行染色观察,发现在切创早期创缘 FN 随着时间延长就有明显变化。为法医鉴定早期切创时间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还发现鼠和人腹部切创经过时间虽相同,但创缘 FN 染色强度却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显微荧光分光光度计法研究大白鼠皮肤创缘组织中组胺的分布和含量,并用甲苯胺蓝法观察创缘肥大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创缘真皮乳头层出现扩散的细胞外黄色荧光和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为生前伤的重要特点;组胺荧光分布范围及增多的程度与损伤时间密切相关。从而为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组织化学Masson三色方法,对人体腹部2小时以内皮肤切创壁纤维蛋白渗出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切刨早期创壁纤维蛋白沙出量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明显增多,为推断早期切创时间,提供了新的较为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皮肤切创组织IL—2、TNF—α时间相关性表达的ELIS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细胞因子在创伤及修复过程中的表达的含量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酶联吸附方法(ELISA)检测不同损伤时间(生前伤0.5~168h)实验动物皮肤切创组织中IL-2和TNF-a的表达水平。结果IL-2、TNF-a在造创后0.5h即升高,并分别在造创后3h和1h到达峰值,在造创后48h均有反弹,在72h和168h持续升高。结论上述细胞因子在创口修复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呈时间相关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Xue AM  Zhao ZQ  Shen YW 《法医学杂志》2003,19(3):140-142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可变剪接片段EDA、EDB在人体皮肤切创的表达情况,并摸索EDA、EDBmRNA在离体皮肤上最长检出时限,以期为早期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实用的参考指标。方法采用DIG标记的反意R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人体皮肤在损伤早期(从30min开始)FNEDA、EDB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人体皮肤无EDA、EDBmRNA表达;在损伤早期(≤3h)FNEDA、EDB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EDA、EDBmRNA主要出现在表皮基底层细胞;EDA、EDBmRNA在标本离体后4h就不能检测到。结论FNEDA、EDB可作为早期损伤时间推断的较理想的参考指标,但原位杂交的检测方法不适用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皮肤切创后E-选择素表达规律及法医学意义。方法健康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活体切创组(30min~7d12个时间点)、死后切创组(30min~3h3个时间点)、死后稳定性组(-20%6h-7d9个时间点,25%6h~3d5个时间点)。在大鼠头部建立皮肤切创模型,按设定的时间点取皮肤检材,运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血管内皮E-选择素的表达规律。结果在活体切创组中,伤后1hE-选择素在血管内皮细胞内即呈阳性表达,持续至伤后7d,且随时间变化呈规律性表达。在正常对照及死后切创组未见阳性表达。死后-20%稳定性组各时间点E-选择素表达与死后即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5%各时间点与死后即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选择素在创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内特异性的表达具有时序性规律,且低温条件下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切创 Fos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iu NG  Zhao ZQ  Gu YJ  Chen YJ  Yan ZK  Liao YP 《法医学杂志》2001,17(4):196-197
目的研究皮肤切创在伤后不同时间段 Fos的表达 . 方法在大鼠皮肤切创模型石蜡切片上进行 Fos免疫组化染色 . 结果伤后 10min, 表达量开始增高 , 伤后 3h达高峰 , 以后又逐渐降低 , 至损伤 1d后 , 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 . 结论 Fos为皮肤伤后的敏感指标 , 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价 .  相似文献   

14.
FN-Ⅲcs在皮肤切创中的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Ji Y  Zhao ZQ  Gu YJ 《法医学杂志》2002,18(1):4-6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可变剪接片段Ⅲcs在不同损伤时间皮肤中的表达,为早期损伤时间的判定指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DIG标记反意RNA探针,以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大鼠和人体皮肤在损伤早期FNⅢcs表达的变化.结果(1)人体及大鼠皮肤损伤后30min皮肤网状层的毛囊、皮脂腺、血管内皮层中表达FNⅢcs的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多,至伤后6h达到高峰,以后又逐渐减少.(2)人体皮肤FNⅢcs表达的部位与大鼠有明显的差异.结论FNⅢcs的原位检测可望成为判断早期损伤时间的有用指标;为FNⅢcs在创伤修复中的合成方式、部位和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作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切创创缘C-反应蛋白含量及分布的变化,探讨它们与损伤时间的关系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通过检测损伤组织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及分布可推断伤后30分钟至5小时内的损伤时间,并证明C-反应蛋白可由肝细胞合成,组织损伤可诱发肝细胞合成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6.
细胞因子(IL-6、TNF-α)在损伤时间中原位杂交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原位杂交法,研究大鼠切削皮肤中细胞团子IL-6、TNF-αmRNA表达量,旨在探讨IL-6、TNF-α推断法医损伤时间的应用价值以及其在损伤生活反应中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大鼠损伤皮肤中TNF-αmRNA表达量能够区别生前伤与死后伤,并可以利用TNF-αmRNA表达量改变准确区别60min内和60min后损伤时间,但IL-6mRNA表达量在研究组内均未见阳性反应,不能推断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