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学说是从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开始启动的。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动力观”、“创新动力观”的依次出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经历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运动周期。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又出现了新的形态,这就是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和谐动力观”。随着这个新形态的出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学说正在实现新的理论跨越。  相似文献   

2.
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反复强调了“建设和谐文化”。把“和谐文化”写进党的决议这是有党以来第一次。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情况下,和谐文化的提出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和谐文化是建筑在现代化基础上的和谐文化,是建筑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和谐文化,是与上层建筑中的其他部分相配套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维护形态的文化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建设维护形态的发展。从实践意义上看,…  相似文献   

3.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透视魏文英在国内时,我时常听到一些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非议。有的说:“现在是搞市场经济,追求的是经济效益。金钱才是驱动企业的动力,搞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用处?”也有的说:“经济建设是干出来的,不是靠说出来的(意思是不靠思想政治教育说出来...  相似文献   

4.
中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意识之一,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博大精深,意蕴深远。强调多元的和谐、异质的协调与对立的消解,于有限中呈现无限,无限而又回归有限,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圆融。中和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根本精神从美学的观点看,美是和谐说,中国古代的美是古典的和谐美,是美的三大历史形态的第一个形态。和为美的思想可溯源于殷商。春秋时期曾有和、同之辩,“以他平他”的杂多或对立的统一是为“和”,单一的抽象统一是为“同”。五味相调之为美味,五色相杂之为文采,五声谐和之为音乐。所以“声一无听”,“物  相似文献   

5.
李俊生  刘佳 《前沿》2009,(1):93-95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物质资料,还可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建设生态文明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7,(1):5-5
和谐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改革是让人“换饭碗”,而不是让人“丢饭碗”;改革是人才流动,而不是人才流失。我们不能简单地让职工下岗、搞财政“断奶”,不能一卖了之、一推了之。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中促进改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可以有机统一的。不能把改革当成“扔包袱”,变成“翻烧饼”。——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罗保铭说。  相似文献   

7.
潘家华 《时事报告》2012,(10):24-27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生态文明理论不断创新 10年来,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向前推进。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将生态和谐理念上升到文明的战略高度,初步奠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2005年,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生态文明”。他指出,我国当前环境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8.
李娟 《前沿》2008,(2):126-128
“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和谐”是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中都可能达到的一种相对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关系状态。“和谐社会”则直接反映着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下才能实现。本文从社会形态理论的视角出发,在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社会和谐”的表征、程度、状态进行历史比较的基础上指出:社会和谐的历史演进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的量化改进;和谐社会则是这种量化改进的高级形态。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园区与镇的相互关系中,园镇融合是最和谐的形态。本文提出了园镇融合动力机制的内涵,说明了探讨园镇融合动力机制的必要性,着重分析了园镇融合动力机制的四方面的表现,它们分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拉力,政府职能转变和制度安排的引力,以及园区经济自我扩展的张力,从而进一步说明园镇融合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陈渔 《群众》2010,(8):73-73
<正>新能源汽车是以电、氢、二甲醚等非常规车用燃料为动力来源,采用先进的动力控制技术、驱动技术和新型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也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相似文献   

11.
对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岳 《今日浙江》2006,(16):26-28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实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从《尚书》、《周礼》到《说文解字》,“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中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钱穆说:…  相似文献   

12.
李明 《理论月刊》2007,(3):38-40
善,就是源于人性所驱动的、以实现整体普遍利益和个体福利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性的和谐状态。实现“善”的最佳途径就是“互助与利他”。社会中的贫富分化是极端利己主义所引致的竞争结果;而社会中的济贫扶贫则是互助与利他驱动的平衡倾向,其目的就是实现社会的善。济贫扶贫的伦理基础是互助与利他之“善”所广涵的众多伦理学次生概念。  相似文献   

13.
姚先国 《人民论坛》2012,(35):13-15
转型的实质是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的转换。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取决于我们能否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从短期增长动力来看,要实现从投资驱动、出口驱动为主转为消费驱动为主;从长期增长源泉来看,需实现从物质要素投入驱动为主转向创新能力驱动为主,也可以说是从物质资本推动的增长转向人力资本推动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林宏 《政策瞭望》2014,(4):45-46
科技创新是浙江走在前列的不竭动力源泉,是实现“两富”现代化浙江宏伟目标“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2013年5月,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在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顺时应势作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了实现“八倍增”、力促“两提高”的创新驱动发展目标及“一三五”分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的金秋必将在广西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盛况空前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简称“三会”)同时在南宁举办,广西的历史上从未有过。温家宝总理与东盟十国国家、政府首脑相约南宁,为发展而来,为和谐而聚。“三会”是共谋发展、同建和谐的盛会。盛会时节,繁花似锦的南宁处处洋溢着和谐的气氛。温家宝总理在此间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树立了国家之间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典范”。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说“的通过这次南宁之行,真正体会到‘了和谐’的氛围”,这是肺…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可见,和谐.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都强调有序和协调,追求和谐更是自古有之。将和谐引入当今社会,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武汉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内容和城市发展的基本结构形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武汉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进入了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逐步转换的历史阶段,加快实现这一转换,是武汉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城市使命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为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创新,我们要处理好投资与消费关系,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8.
菅强 《人民论坛》2014,(7):206-208
社会转型是指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人类生存状态中常在的“欲有”和“缺乏”这对矛盾外化为社会基本矛盾,驱动人类社会不断向现代迈进。中国作为后发转型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注意防范片面的资本动力带来的消极影响,必须以人为本,回到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标的现代性转型道路上去。  相似文献   

19.
管理经纬     
“和谐社会”是“和谐哲学”的体现邓伟志撰文论述“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文章说,中国人已告别“斗争哲学”多年。那么,应当取“斗争哲学”而代之的是什么?今天明确了,是和谐哲学。“和谐社会”是“和谐哲学”的体现。事物之间有矛盾,也必须有斗争,可斗争是第二位的。斗争,不  相似文献   

20.
一位记者说,在怡人的春天中,“两会”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一位学者说,“两会”是一个窗口,它让世人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位代表说,对人大工作者而言,“两会”就是一个节日;一位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说,“两会”不仅为人大工作,也为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一位公民说,“两会”是咱百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