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提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作了系统的阐述。当前,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何揭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性,如何发挥法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作用,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实践问题。“观今宜鉴古,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情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协议》,对于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律师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制健全和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律师队伍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把中央(决议)和司法部关于律师队伍建设的(决定)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有效地予以贯彻落实。一、加强律师队伍建设,要以正确的理论和思想引导人。我们的律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律师,是社会法制工作者,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执业人员,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建设与依法治国方略尤俊意我国宪法将国家的根本任务规定为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确认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江泽民同志在《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按照《决议》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是我们今后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决议》高度重视法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因为,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要树立崇高的道德观念,荡涤利己主义的浊水;培植遵纪守法的风尚,消除公共生活的无序状态;繁荣文学艺术,扫除精神垃圾,等等,这一切都需要依靠社会主义法制。法制既是社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关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指示,把法制建设提到了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的战略高度。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指出:“要在全体人民中坚持不懈地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法制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新宪法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科学地阐明了法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李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对我国现代化事业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部分——社会主义道德同法制的关系,探讨法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邓小平文选》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文献。它是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国大纲,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邓小平文选》中关于民主与法制的论述,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民主与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正确纲领。邓小平同志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关系,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文选》第136页)“我们坚持发展民主和法制,这是我们党的坚定不移的方针。”(《邓小平文选》第221页) 小平同志这些光辉论述,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出新的努力,夺取新的胜利。建国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在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方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了关于公民和法人人身权的制度。这一制度,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确认,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将有力地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文选》出版一周年了.《文选》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了一系列论述,这些论述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卓越贡献,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指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邓小平同志深刻地阐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历史地位和巨大作用.指出它是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高度的民主、健全的法制是社会主义的特征,又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对我国三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二大以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它精辟地阐述了在  相似文献   

11.
《法学》1986,(11)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指出:必须“大力加强以宪法为根本的社会主义法制”。这一重大方针,是根据我国进入全面改革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制需求确定的。这些法制需求体现在立法、司法和守法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坚持依法治国关键在领导干部耿景仪依法治国,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推进法制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基本理论,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法院创办了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成立这样一个全国范围的、整个法院系统的业余法律大学,意义是非常之大的。因为在振兴中华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必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而民主和文明都离不开法制。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制度化、法律化。不管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离不开法制建设。列宁讲过,没有法制就没有文明——即不可能创立文明的制度,也不可能维护文明的制度。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最  相似文献   

14.
《法学研究》1986,(6):1-9
本刊编辑部于1986年10月9日,邀请部分在京法学家座谈《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与会同志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增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民主制度的法律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以宪法为根本的社会主义法制在建设精神文明中的作用、法学研究工作者面临的任务等问题,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15.
今后十五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时期。在跨入这一时期的1996年,载入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史册的两件大事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确认,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标志着我国以富强、民主、文明为目标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里程碑.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今后长时期内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一、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两项重要战略措施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也指出:“社会主义法制,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调节人们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7.
<正> 关于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是我们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情况下必须认真地研究、探索的问题。正象《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所说的那样:“中  相似文献   

18.
<正> 1993年12月7日,中国法学会举行了首都部分法律、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关于民主与法制的论述座谈会。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如下: 民主与法制建设要以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邓小平同志从战略的高度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论述,这方面的内容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必须在这个理论的整体思想的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久前,江泽民主席圈定《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1996年中共中央第一期法制讲座的题目。2月8日,在中央就此专题举办的法制讲座会上,江泽民又发表了《依法治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讲话。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战略目标加以规定。江泽民的讲话指出:“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话和《纲要》对依法治国和建设社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