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奇经历1921年7月,十三个衣着各异、口音不同的年轻人在上海秘密集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以后,他们分别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有的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有的为人民解放英勇献身,有的另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1,(7):43-43
1925年,赴北京蒙藏学校求学的内蒙古青年在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的培养下日渐成长起来。他们有的加入了团组织.有的加入了党组织,在革命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  相似文献   

3.
《党史文苑》2007,(4):26-27
湘赣边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鲜艳红旗,这面红旗的设计者是参加起义的何长工、陈树华、钟文璋。在这支起义队伍里,聚集了众多的革命豪杰、仁人志士,他们有的在起义时便贡英勇献身;有的在此后的革命斗争中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有的为革命建立了不朽的业绩,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他们都是卓越的领袖,英勇的战士。因篇幅所限,本刊选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略作介绍,以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4.
对今天的人来说,半个多世纪以前的那场革命也许已经显得很陌生了,处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焦虑与渴望、选择与奋争的艰难也无从体验。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是今天的人有目共睹的。他们有的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有的则走上了与人民为敌的道路,遭到人民的唾弃。今天,尽管时代不同了,但人生道路的选择仍然无可回避。本文的主人公80年前出生于一个资本家家庭,她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与奋斗,虽然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但对今天的读者朋友仍不失启迪意义。她,就是湖南省科协原副主席、老共产党员戈明。…  相似文献   

5.
93年前的那个7月,13个中国青年怀着民族振兴、救国图强的理想来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是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邓恩铭、王尽美、李达、李汉俊、刘仁静、包惠僧、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若干年后,因为信仰的执着与坚守程度的不同,他们的人生际遇有了很大差异:有的坚守信仰,成就了一番伟业;有的背信弃义,违背了革命初衷;有的为革命献身,成了名垂青史的烈士;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腐败现象也在滋生蔓延。但是,再狡猾的腐败分子终有现形的一天,他们有的权倾一时.有的敛财无度.有的沉湎迷信.有的举家外逃……法网恢恢.他们的名字终究还是被定格在反腐败30年的标尺上。  相似文献   

7.
王东升 《党课》2009,(11):58-59
机关干部下基层是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形式,也是引导、宣传、教育群众,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同是下基层,有的深受群众欢迎,群众把他们视为知心人;有的却事与愿违.收效甚微。因此,有的干部慨叹,现在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了。  相似文献   

8.
1911年10月10日,湖北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他们攻克督署,占领省城,并在武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政权,即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一举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发动这场伟大的革命,湖北革命党人相继建立许多革命组织,有的被清政府查封,有的自生自灭,也有的合并一体,共举义旗.他们都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各自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其中日知会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晓农 《党史文汇》2002,(3):31-34
中国革命的第一代元戎、我军的杰出战将当中,有的十四五岁就辞别父母加入红军,投身革命。他们为着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建立了功勋。他们为国尽了忠,却不能在父母膝下尽孝,当然他们也有着“儿女情长,柔情似水”的情怀,戎马倥偬间始终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慈母。他们那种思念母亲的强烈情愫和动人故事,感天动地,催人泪下。陈锡联与慈母的几次离别相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937年临近年末,已是八路军129师769团团长的陈锡联,竟在山西前线接到母亲的来信。信是托人写的,只十余行字,而陈锡…  相似文献   

10.
湘赣边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鲜艳红旗,这面红旗的设计者是参加起义的何长工、陈树华、钟文璋。在这支起义队伍里,聚集了众多的革命豪杰、仁人志士,他们有的在起义时便英勇献身;有的在此后的革命斗争中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有的为革命建立了不朽的业绩,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他们都是卓越的领袖,英勇的战士。因篇幅所限,本刊选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略作介绍,以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1.
范汉春  曹阳 《学习月刊》2013,(20):12-13
首届“感动江汉”人物评选是江汉区委、区政府于2012年初启动的一项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活动。深入分析“感动江汉”人物的事迹、探寻他们的优秀品质,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有的是对生命理想和生活意义有着执着的追求:有的则是时代精神的鲜活榜样:有的以职业操守和默默奉献来感染人、示范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形成了“感动江汉”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他们是著名的共产党人.也是名垂青史的革命家,和他们的革命事迹一起流传的还有他们的雅号,从这些风趣的雅号上.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他们的另外一面。  相似文献   

13.
全面抗战爆发后,大批胸怀理想信念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他们有的来自西南大后方,有的来自遥远的华南、华东,有的来自华北华中,对他们去延安行走路线的考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难当头,他们同仇敌忾、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以及和中国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小群体:他们原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他们同中国人民一道参加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并为之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们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有的加入了中国籍,有的甚至成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的一员.今年90岁的全国政协常委、<今日中国>杂志名誉总编辑、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著名新闻记者和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  相似文献   

15.
陈辉 《党史博采》2023,(9):35-39
1955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1614名开国将帅大都荣获共和国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但其中5位将军有的只佩戴着苏联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红星勋章、卫国战争勋章等不同的勋章、奖章,有的佩戴共和国三大勋章的同时还佩有苏联勋章。这是因为他们参加了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和苏军消灭日本关东军的战争,立下了不朽的功绩,这是中国对苏联革命的支持,也是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相互支持的国际主义的生动体现,还可以说是苏联支持中国革命的回报。  相似文献   

16.
翻开新中国那厚重的将帅史册.会发现有许多将军在青少年时就离家投身革命。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他们也时常怀念家乡,思念故乡的亲人。但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他们戎马倥偬,无暇回家乡。许多人直到全国解放后.才得以返乡探亲。王震就是这样一位“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将军。  相似文献   

17.
土地革命时期.有许多革命志士仁人,来到洪湖西岸的监利开展武装斗争。最著名的革命英杰有邓中夏、贺龙、周逸群、关向应、段德吕、鲁易、柳直荀、许光达等20多人。其中贺龙、周逸群、鲁易三人之间革命关系鲜为人知。贺龙的入党介绍人是周逸群,周逸群的入党介绍人是鲁易。他们受党的派遣,先后都来到了监利,为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21):8-9
这些年来,全国组织系统涌现了王彦生、尹中强、李林森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为党争取人民拥护,为组工干部争取干群信任,他们代表了全国10万组工干部队伍的主流。但在同时,组工干部队伍中也出了极少数害群之马,有的买官卖官、收受贿赂被判刑,有的利用人事安排权收受钱财被收监,有的利用干部职务晋升、调整工作谋取私利被开除党籍。这些人是组织系统的“老鼠屎”,  相似文献   

19.
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无数革命老前辈为革命的胜利英勇斗争,前仆后继,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上,他们也展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相似文献   

20.
《党风建设》2001,(9):16-16
青岛市纪委郭治龙来稿说,他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件中,有近一半的人员是酗酒后发生的,过量的酒精不仅麻木了他们的神经.而且也麻痹了他们的意志,结果在人生的道路上打了败仗,有的在“酒文化”面前成了人民的罪人。其表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