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年份,一个叫响法治中国最强音的年份o"法治"为什么能成为2013年的热词?为什么能前所未有地深入人心?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可以找到答案。坚持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这些表述,无不承载着一个国家奋进前行的动力,更承载着亿万人民热忱真切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各领域都表现出了对法治的强烈诉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法治运行的社会条件也日渐具备。这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良性互动预示着中国的法治建设必将从"中国法治"走向"法治中国"。第一,"中国法治"表征的是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法治中国"命题则表达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如何形成一个健全、完备的法治文化氛围,进而建立法治社会下有效的法律实施机制,保障公民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权利得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必须有全社会的法治精神作保障。而法治精神的树立,离不开法治文化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增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推进依法行政有着紧迫而现实的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有法可依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依然突出,法律实施状况不容乐观。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依法行政,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理念和举措建设法治政府?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良好法治环境?为此,本刊特邀相关领域专家就此问题展开探讨,为更好地推动依法行政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增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推进依法行政有着紧迫而现实的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有法可依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依然突出,法律实施状况不容乐观。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依法行政,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理念和举措建设法治政府?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良好法治环境?为此,本刊特邀相关领域专家就此问题展开探讨,为更好地推动依法行政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影响?要消除这些影响需要是否还在对我们起着不艮的我们的法治进程?这些因素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秦汉以后的中华帝国不是人治,特别不是先秦儒家所说的人治,毛泽东说:"历代都行秦政法",谭嗣同,章太炎均是如此观点。中国两干多年来,维护庞大帝国运转的是先秦法家倡导的专制法治,或者说官僚法治、帝制法治。总结19世纪末期以来中国人对"法治"的追求,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以下线索。中国人对西方的"法治"产生兴趣并将之与传统中国"法治"观念对照,始于19世纪  相似文献   

7.
"法治中国"的正式提出使得我国法治改革不再停留在国家和政府层面,而拓展到社会之中,提倡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建设将法治改革落位到社会层面,使得社会个体获得应有的尊重,这是一种法治的回归。单靠自上而下的模式已经难以实现法治中国,因此需要借助一种批判竞争式民主的理念改革——协商性民主,从而建立一种基于平等、公开的博弈平台,实现公民真正的当家作主,推行属于广大民众的法治社会,并在"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得以贯彻。  相似文献   

8.
伍玉功 《求索》2007,(6):115-116
农村法治是中国法治的“瓶颈”。对法治社会基础的再认识是我们解析农村法治建设困境的前提;在当下中国,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和影响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二元状态。鉴于我国处在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转型的时期、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当代农村法治建设,寻求当代农村法治出路。  相似文献   

9.
卫欢 《前沿》2011,(7):84-89
自2005年提出以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向,引领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征程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搭建了转型期中国社会通往和谐法治社会的桥梁,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2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中央首次以"法治政府"名义作出的专门文件,被视为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件大事。《纲要》对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法治政府建设下一步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中国建设目标实现需要社会主体广泛认同,新时代公民法治认同是法治社会建设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思想根基,是法治中国运行的社会动力源泉,也是法治政府建构的民主政治价值基础。新时代公民法治认同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法治精神极为缺失、法治理念有失偏颇、法治思维亟待增强等几个方面。推进新时代法治建设,培育新时代公民法治认同,要激发其法治情感动力,要培育公民具有与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相匹配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关爱意识,要内化法治价值引领,坚定地立足于生活实践向度、参与社会维权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法治问题,"法治中国"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法治中国"的中心在"中国";"法治中国"的"法治"环节由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组成;法治经济、法治政治、法治文化、法治社会、法治生态文明是其构成要素;"法治中国"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转变;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法治中国的实现路径。法治中国的话语体系具有统一性、系统性、自觉性、责任性、渐进性、宪法依托性、规范性和开放性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建设法治中国作为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内涵比建设法治国家更加丰富、更加深刻,不仅要推进依法治国,还要推进依法治党、依法治政、依法治社、依法治军;不仅要建设法治国家,还要建设法治政党、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军队;不仅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还要加强法治体系建设、法治文化建设。从依法治国到法治国家,从依法治党到法治政党,从依法治政到法治政府,从依法治社到法治社会,从依法治军到法治军队,五者具有内涵的统一性、目标的一致性、进程的相关性,是建设法治中国的五根支柱,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中国"实现的前提是社会普遍具有崇尚和遵从的现代法治精神。直面当前社会凸显的"信访不信法"、"唯权"不"唯法"等法治精神缺失现象,如何准确理解法治精神的基本内涵,透析社会法治精神缺失现象产生的危害及根源,积极探寻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精神的内涵,通过强化法治文化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普法教育长效机制、构筑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加快司法行政体制改革、提升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等,对于重构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目标是有必要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法治为中国梦夯实正义的基石,能更好地保障人民享受法治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法治为中国梦提供权力监管的屏障,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社会风尚;法治为中国梦提供规范力、推动力,并通过法制文化的建设来培养全民的法治思维、法治精神,为中国梦营造理性、有序、安全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6.
刘健美 《传承》2010,(33):158-159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治与德治思想,吸收和借鉴其精华,扬弃和剔除其糟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力图结合当今中国社会的治国理念说明其现代意义,以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我党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要求领导干部要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可谓是贯彻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措施。一、化解社会矛盾时的法治思维指什么?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应当把握以下四点内容:1.提倡"法治思维"而不是"人治思维"。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思维",凸显了培养"法治思维"的现实紧迫性,也警示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中国建设的提出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具体政策目标。法治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优秀类型,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起着引导、补充作用。文章从提升主体的法治文化素质、打造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吸收和萃取法治文化理念、营造互助合作的国际法治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朱成举 《公民导刊》2011,(12):19-20
建设法治社会,核心是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关键是制约权力。如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本文从强化人大监督,制约权力,落实措施、规范执法行为等方面提出了观点独到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提出了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使命任务和实现路径,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行动纲领。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有助于夯实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社会基础,有助于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目标,有助于不断提高全体公民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新时代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必须坚持党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有效实现加快建设法治社会这一目标任务,要以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作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核心要义,以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作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基本保障,以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抓手,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作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活水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