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地方陆续出台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等法规,国家层面从民法总则到民法典中的“好人条款”的施行……中国式“好人法”体系初具维形。  相似文献   

2.
人大动态     
深圳拟立法保护助人行为近段时期以来,"老人摔倒,无人敢扶"事件频发。针对不少人对救助他人产生恐惧心理,深圳效仿发达国家为"见义勇为"者制定免责条款之举,将《深圳经济特区助人行为保护条例》列入立法计划日前,这一条例草案公开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市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条例  相似文献   

3.
正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已经成为不少人都要"掂量一下"的问题。笔者认为,"扶与不扶",体现的是人们的道德水平,无需保险保障,支付宝推出这类保险,不过是一次商业炒作行为,是"哗众取宠",扩大了社会上的"扶老人阴谋论",不利于道德标准的提升。"扶老人险"并不能让人放心扶老人,因为当"扶老人"还是"撞老人"的问题被诉诸法庭后,投保人最高只能获得  相似文献   

4.
四面八方     
《天津人大》2013,(7):48
深圳市:立法保护"活雷锋"诬陷好人可追刑责被称为"好人法"的《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以下简称《保护规定》)近日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8月1日起实施。深圳此次出台《保护规定》旨在保护救助人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正气。该规定全文仅10条,不足700字,是深圳市最短法规之一,但却被网友称赞为"微规定,开先  相似文献   

5.
声音     
《人民公安》2016,(4):5
正"我帮助了上百万人,其中90%的人不懂得感恩,认为我这么做是应该的。"——陈光标表示将在今年江苏省两会上提案设立"好人保护法",通过立法为好人提供刚性保护,并设"好人基金",颁发"好人卡",让好人们在出行、办事等方面享受福利。"地球几乎100%会出现毁灭性灾难。"——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警告,基因改造病毒、核战和全球变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生灾难的几率随时间推移不断叠加。  相似文献   

6.
速递     
《公民导刊》2013,(8):7-7
<正>被称为"好人法"的《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于8月1日起实施。这是全国首个保护救助人的专门立法。该规定全文仅10条,不足700字,是深圳市最短法规之一,但却被网友称赞为"微规定,开先河,保义举"。《保护规定》明确了若被救助人主张其人身损害是由救助人造成的,举证责任应由被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弱有所扶"。这一系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黄立群 《群众》2014,(4):66-66
<正>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想扶都扶不起来了",道出了人们对现实的"道德焦虑"。作为一个在宣传战线工作多年,还担当一定领导职务的我,这句台词一直在脑海里浮现,深感肩上的责任之大。"扶与不扶"受到舆论高度关注,甚至成为网络热搜词汇,原本再简单不过的助人之行,现在却需要左右权衡、瞻前顾后,实在令人唏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社会救助工作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救助体系,大力拓展救助渠道,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贫有所济、难有所帮、病有所救、幼有所扶、少有所学、青有所为、老有所养"的衣、食、住、医、教等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西城救助模式",为建立和谐稳定的首善之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西城区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完善救助体系,大力拓展救助渠道,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贫有所济、难有所帮、病有所救、幼有所扶、少有所学、青有所为、老有所养"的衣,食、住、医、教等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西城救助模式",为建立和谐稳定的首善之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极少数无良"老人"的不诚信案例,将我们几千年打造的道德底线无情摧毁,以至于人们感叹"好事不敢做,好人不好当"。"扶老人险"应该是商家对人们善举的商业利用,是一种炒作噱头,真正的目的是牟利。"扶老人险"将善举定性为个人行为,将善举的后果预判为民事纠纷,从心理上暗示做好事将会带来不良后果,让做好事者畏手畏脚,不敢在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7,(19)
正当前,我们的机关工作中,存在一种"扶瓶"现象。所谓"扶瓶",就是把平时一些责任不明确和处在责任盲区的工作比作瓶子,瓶子倒了一般情况下没人理会,一旦有人主动把它扶起来了,大家就认为这个瓶子、这项工作就是扶起瓶子的人  相似文献   

13.
冀红军 《乡音》2013,(3):24-24
曲周县政协常委、出租车司机张青彬,开出租车8年来,先后救助103人,垫付医疗费近26,700元,当地群众一提到出租车司机,没有不知道好人张青彬的。他的感人事迹,曾被多家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12年,在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评选活动中张青彬又荣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光荣称号,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陕西省西咸新区人社民政局聚焦脱贫攻坚、聚焦困难群众,针对社会救助工作力量不足、效率不高、办理不便等问题,全力推进"互联网+社会救助",创新开发"西咸新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全面集成社会救助领域多个系统,推出了"入户调查"等多个移动办事平台,并将系统服务嵌入多个政府移动媒介进行推广应  相似文献   

15.
正"挟老人险"片面夸大了扶老人被讹的意外事件,是对社会公德的片面消费。支付宝推出的"扶老人险"看似弘扬美德,实则助长对立。此险种看似在保护和救助扶老爱幼者,弘扬扶老爱幼社会公德、美德。然而,这是否夸大了扶老人反被讹这一极少数意外事件呢?"扶老人险"提倡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和解决纠纷,固然不错;但一旦出现老人摔倒或碰倒被扶起的纠纷,却助长了扶老人者非打官司不可的意思,使当事人双方再也没有调解、调和的余地。我们没有必要对扶老人被讹事件夸大其词,更不应该搞一个"扶老人险"来片面消费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建设是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媒体热点     
<正>北京推出老人意外伤害险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书院中国"北京推出老人意外伤害险民政等部门为"道德"兜底对老人摔倒后的"扶与不扶"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让人"忐忑"的社会问题。一边是四川的"三个小孩扶老太遭讹",一边是沈阳大爷"我有医保"的善意谎言。有不少专家和网民认为,"扶与不扶"的矛盾已经影响到了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11月底,新浪、网易、新华网等媒体纷纷报道北京市推出老年人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17.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帮、扶、建"活动(以下简称"帮、扶、建"活动)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充分认识开展"帮、扶、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帮",就是对一些生产经营条件不  相似文献   

18.
刘锐 《前进》2020,(1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颁布以来,各地迅速掀起了学习热潮。领导干部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实施好《民法典》,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做到"三个到位",即对实施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认识到位,对《民法典》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理解到位,以及在推进《民法典》实施中行动到位。一、充分认识实施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领导干部贯彻实施《民法典》,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实施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这是推动《民法典》实施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21,(1)
正与其到了"冷静期"再去被迫冷静,不如在婚姻中培养彼此的"修复力",去挽回属于两个人的专属幸福。关于"离婚冷静期"的讨论近期在网络上沸沸扬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为了贯彻民法典中有关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规定,民政部对婚姻登记程序进行调整,在离婚程序中增加冷静期。新调整后的离婚登记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冷静期、审查、登记(发证)等。有人说"这倒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劝和不劝离",也有人说"不理解,既然恋爱自由婚姻自由,那对等的应该就是分手自由离婚自由",甚至还有人调侃"办结婚证能来个冷静期吗?"  相似文献   

20.
望子成人     
《创造》2017,(9)
正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培优",反对"望子成龙"。望子成龙、成才、成器,弄不好是没成"大器",倒成"凶器"了。要"望子成人",不要"望子成龙"。成人有四个标准: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真实,说真话不等于"口无遮拦"。事实上,一个人所说真实。但是,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实都说出来。不作假,也是真实;不作恶,就是行善。善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只要有"不忍之心",就是好人,就是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