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短信在危机信息传播中扩散迅速,效果显著."广元蛆虫柑橘"手机短信历其实现强效传播,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运用博弈理论探析手机短信在危机信息传播中实现强效传播的原因,对于构建科学完善的手机危机短信传播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媒介环境下的舆论引导及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介环境中,公众分散的话语通常借助网络、手机短信等载体集中表达价值取向,形成强势舆论,并反制具有控制色彩的话语宣传。作为舆论引导主体的政府和媒体既要正视现实,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真正成为建构和谐社会、保证社会信息良性传播的重要管理者。  相似文献   

3.
万晓艳 《学理论》2009,(23):69-70
解读中西方不同礼貌准则和策略,可以发现其实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了解中西方礼貌准则,有助于中西方成功地进行文化交流,更有利于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媛媛 《学理论》2010,(22):165-166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贝内特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运用语用学中的礼貌策略就《傲慢与偏见》中的贝内特先生的言语行为考察他的交际策略,并就五种礼貌策略提出相应的事例,以期领略作者用于人物塑造、情节处理等的艺术手法,从而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更深刻地认识奥斯汀作品的精髓,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青年学生的手机拥有量的增加,手机短信文化也逐渐成为青年文化的组成部分。文章认为手机短信文化是青年人际互动的一种新形式,是青年学生信息需求和时尚追求的一种方式,突显当代青年的心理特点,是透视当代青年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6.
作为电子数据的手机短信已经以一种新的证据形式进入诉讼程序.在司法实践中,涉及手机短信作为证据的案件不断出现.如何看待手机短信的证据资格及如何认定手机短信的证据效力,是证据理论和实务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解读大学校园文化新现象:手机短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大学生手机普及率的大幅提高,手机短信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及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进而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对待手机短信文化上,一方面既要以宽容的态度加以积极引导,对于一些渗透进校园的不健康的、非法的短信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另一方面,要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抉择能力和免疫力,使之学会抵御种种社会诱惑,面对各种社会挑战。  相似文献   

8.
万曙红 《学理论》2011,(27):81-83
本文试图从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角度来阐释广告语中人称代词,同时在汉语中被称为礼貌用用语的"您"的使用,选取了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以及不同行业广告中的"您"的使用作为数据。作者认为",您"在广告中的使用除了体现中国传统的礼貌原则外,从面子理论的角度来看,既作为积极的也作为消极的礼貌策略对威胁消费者面子的行为进行弥补。而现今广告中"您"的使用逐渐减少",你"的使用逐渐普及的趋势也说明了社会对于"您"和"你"的接受度的变化,从标示差距的标记性称呼到平等性标记称呼之间的过渡也表明社会的逐步的开放化和平等化。  相似文献   

9.
赖春彩 《学理论》2012,(18):199-200
礼貌是语言表达中最常用的方式,也是成功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条准则。在不同民族文化交往中,巨大的文化差异会导致礼貌用语在使用中存在很大的差异。从中西方来讲,通过了解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将英国语言学家Leech归纳的礼貌原则与顾曰国先生分析的汉文化的礼貌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试图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去分析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隐私语、赞美感谢等各方面的语用差异,以便在实际交往中更好的应对这种差异,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杨琳 《瞭望》2008,(21)
汶川8.0级大地震,举国同哀。面对巨灾,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全面公开信息,凝聚抗灾力量。有关地震的海量信息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平面媒体、手机短信等途径,以最快的速度传到全国人民的身边。有了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民众始终跑在谣言之前,最大限度减少了怀疑和恐慌,凝聚起力量和信心。中央政府及救灾各方率先垂范,在抗震救灾中成功践行了5月1日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