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一讲,讲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时期,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一个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极端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  相似文献   

2.
“五四宪法”的命运与际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年的中国,历史正在波澜壮阔地演进着! 然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依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法律体系。1949年2月,王明发挥“余热”,起草了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体系的文件,并由中共中央发布了这个《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文件指出:“国民党的全部法律是保护地主与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宋梅英 《理论探讨》2008,(3):170-172
解放战争后期的新政协运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局面的形成,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在政治上的重大进步,促进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和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推动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这个运动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5)
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并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武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取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胜利,先进的党内人士开始进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并最终制定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知识分子与国民党御用文人陶希圣、托派分子严灵峰、任曙等人之间,在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五年期间进行的一场论战。它是我国三十年代政治思想战线上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重要的斗争,是当时我国社会激烈、尖锐的阶级斗争在理论战线上的反映,是十年内战期间文化战线上围剿与反围剿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认真研究这场论战的历史和双方争论的焦点、实质及其意义,对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级自由,是有现实意义的。一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建立了国民党新军阀的南京政权,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不少人对蒋介石建立反动政权  相似文献   

6.
“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是在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现象.是长期实行产品经济和高度集中计划管理体制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人民群众要求结束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那种朝不保夕的动荡生活的迫切愿望.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就业实行了统包统配;从稳定社会和巩固政权的需要出发.对国民党反动统治遗留下来的城镇失业人员也包了下来.1952年8月颁布的《政务院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规定:“一切公私企业.对于因实行生产改革、合理地提高了劳动效率而多余出来的职工,均应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仍由原企业单位发给原工资计入企业成本之内.不得解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发掘和研究,对比了旧道德与共产主义新道德,批判了旧道德中的反动成分,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伦理道德的优秀成分。党对传统道德资源的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对加强延安时期党的思想道德建设,重铸民族精神、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揭穿国民党利用腐朽文化加强思想统治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了不起的成就、全球性的贡献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由于长期饱受侵略战争的破坏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粮食生产基础异常脆弱,产量很低。1949年粮食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的1936年相比,下降24.5%。其中稻谷、小麦和大豆产量分别下降15.2%、40.8%和54.9%。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底占领北平和天津。日军沿平绥、平汉、津浦三路扩大对华北的进攻。为了求得“速战速决”,迫使国民党投降,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国民党统治中心京沪地区。南京,是国民政府所在地,又有孙中山总理的陵墓,南京的得失,事关士气民心,亦为国际所注目,对  相似文献   

10.
从第二次国共合作看祖国和平统一杨发荣,瞿光华历史进到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受到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国内矛盾异常尖锐,为了摆脱自身困难,便趁欧美各国忙于“内部事务”,借中国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防卫能力薄弱的时机,悍然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  相似文献   

11.
正天津解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市人民彻底摧毁一切反动政权机构组织,实现了城市的全面接管。与此同时,天津市军管会和市委市政府宣布成立后,立即着手建立健全各级人民政权,在全市形成了市、区两级政权及街道、居民委员会组织,为恢复发展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奠定了坚实基础。接收和彻底改造国民党政权机关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华北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宣布天津市人民政府成立,任命黄敬为市长,张友渔为副市长。在市内中共地下组织成员和群众积极分子的指引下,接管干部冒  相似文献   

12.
桂系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与第二次国共合作高晓林在民族存亡之秋,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本着爱国立场,从反蒋反共转向逼蒋拥蒋联共抗日,从内战战场走上抗日战场,在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反对妥协、坚持抗战到底的斗争中,桂系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都做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受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国民党当局的统治受到严重冲击,被迫进行"本土化"、"民主化"的政治革新,台湾少数民族政治运动由此兴起.在党外反对势力支持下,台湾少数民族政治运动围绕"正名"、"还我土地"、"自治"三大诉求,向国民党当局抗争维权,这一运动到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走向消沉,其原因值得深思.台湾少数民族政治运动虽然历时短暂,却在台湾政治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发财不是坏事,民穷财尽,十室九空,才是坏事。而在国难期间,还要刮百姓的血汗以入私囊,就叫作“发国难财”了。远的不说,在20世纪40年代,这是人人皆知,人人侧目的恶行。国民党中的权贵,是发国难财的代表,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独裁腐败和发国难财最力,因此在当时赢得了广泛的拥护。今日中国,在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半个世纪之后,在结束了“文革”的国难和国耻二十年之后,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多数国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走向小康,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可以算是藏富于民,是正常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我同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这已为人们广乏接受。但是,什么是社会革命?许多教材、论著甚至辞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表腐朽的社会制度,实现社会形态的质的飞跃。勿庸赘言,社会革命的这个规定,同我国当前改革的情况相距甚远。那么,我们的改革究竟属于社会革命的何种类型? 社会革命的类型是社会革命的具体表现。它似乎早有定论,其典型形态是:反对奴隶制的奴隶革命和新兴地主阶级革命;反对封建制的农民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国民党爱国官兵及其他各阶级各阶层爱国人士,对外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和独裁内战政策,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党历史上曾经既反共又反蒋 ,但九一八事变后 ,尤其是抗战时期 ,在民族存亡之秋 ,青年党从反帝爱国的立场出发 ,改变了对国民党、共产党的政治态度 ,由反蒋变为拥蒋抗日 ,取得了合法地位。同时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推动下 ,一度放弃反共立场 ,参加到民主党派的行列中 ,同情、接近直至与中共亲密合作。由于国共两党实行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 ,青年党斡旋于国共两党之间 ,协调国共关系 ,对国民党一面拥护争取其抗日 ,一面反对其一党专政和投降活动。参加抗日民主运动 ,政治上倾向中共 ,赞同、支持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 ,维护…  相似文献   

18.
娄杰 《党政论坛》2008,(2):12-13
岛内“文化台独”,的历史演变 “文化台独”是伴随“台独”势力而出现的。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台湾“外交”败局和经济萎缩困挠国民党当局,蒋介石去世使国民党权力核心出现交替。为应付变局,蒋经国改变国民党原有封闭形态,推行“本土化”政策,启用大批台籍人士到权力机构,广纳台籍群体为国民党社会基础,使党内出现新的省籍矛盾,反对一党专制的党外运动也借机兴起。1987年7月,国民党当局解除“报禁”,隐蔽的“台独”分子开始办杂志。黄信介等在《美丽岛》杂志中矛头直指国民党当局,提出“反中国”的“台湾意识”,成为笼络“台独”分子的据点。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关于我国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思想在中国条件下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还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号召无产阶级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  相似文献   

20.
顾育豹 《党政论坛》2009,(16):11-11
1927年8月1日,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从“四一二”大屠杀的血泊中奋起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对背叛革命的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人民解放军前身)的骨干队伍之一。历史上这一天,因此被定为红军建军节。这是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建议作出的决定。由于当时正处于反“围剿”的残酷斗争时期,未及考虑制定军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