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蔡雄杰 《前进》2012,(2):53-55
群众情绪是一定社会中群众的心理表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各种情境的知觉,通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复杂而又相对稳定的态度体验。尤为重要的是,社会情绪具有很强烈的群体情绪认同,在某一群体中,  相似文献   

2.
蔡根畅 《求索》2012,(6):211-213
非正式组织群体成员以感情交融、情趣相投或价值取向联系的,其存在的基础是组织成员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共谋发展的需要,非正式组织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这种关系中充当着不同的伦理角色,形成了特有的伦理群体。非正式组织的伦理影响表现为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在社会的伦理关系中,既带来了伦理的和谐,社会的稳定,也带来了伦理的问题与社会的激荡。对个体、社会、国家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非正式组织的伦理调控需从伦理文化调控、核心人物伦理控制、组织伦理调控、人性化主体伦理调控及伦理教育实践调控等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不能忽视农村灰色势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但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导致农村灰色势力长期存在。所谓灰色势力就是游离于正规的社会控制力量之外,但又能对农村的社会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势力群体。灰色势力对新农村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已使其成为不可忽视的势力群体。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正视并且有效地治理农村灰色势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4~2016年间评选出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历时性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近13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缩影,并由此总结出网络流行语的变迁规律如下:其来源由传统媒体经典语言主导转向网络原生特色语言主导,期间经历了社会热点事件相关语言的短暂黄金期;其功能是交际功能始终占主导地位,政治功能降低而娱乐功能上升;使用者始终以青年群体为主,逐渐纳入低龄群体和高龄群体成员.社会阶层间、群体间话语权力的竞争,社会大众心态自我弱势化与积极进取并存,以及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成为网络流行语变迁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法律语言中的灰色信息是指内涵和外延具有非单一性、非确定性、非完全性状态的信息,造成这种灰色的主要原因有:自然语言的局限对法律语言的消极制约;某些法律语言缺乏相应的语词对象形成的灰色;语体转化过程中形成的灰色;社会现实的无限复杂性造成法律概念的灰色。这种灰色信息在立法和执法中既有负面影响,又有正面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入地研究并正确地运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群体形成具有自发性;群体结构具有不稳定性;群体成员信息交流多元化;群体成员凝聚力强;群体种类具有多样性;核心人物作用大等。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必须加以正确地引导和控制:要正确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合理性;要根据非正式群体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要认真做好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工作;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群体心理;要注意调整和改变非正式群体规范中的与社会要求不一致的东西;要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7.
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之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思潮作为在社会范围中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思想意识 ,它必然对社会成员产生重大影响 ,而其中青年大学生所受的影响又必然是巨大的。与之相联系 ,青年大学生对于社会思潮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其他社会成员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研究社会思潮与青年大学生之间的关系 ,对于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阶层隔离与社区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会阶层间所产生的自愿与非自愿性隔离,已形成了普遍性的住房贫富分区现象,并正在通过社会上层的自愿性隔离和社会下层的非自愿性隔离加速向极端化的阶层化社区演进。社区性格作为社区特定空间中聚居着的大多数人所显示出来的一种共同的、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倾向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其形成与社区成员的相似性具有很大的关系。社区间阶层的空间隔离使社区内主体阶层的群体性格很容易形成鲜明的社区性格,这种社区性格不仅会使社区中边缘阶层成员失去社区认同与归属感,甚至会将这些边缘成员的性格定义为越轨行为;而社区间迥异的社区性格,会使异阶层成员因感受到巨大的文化震荡而阻断阶层空间隔离的逆转趋势。阶层空间隔离体现了社会阶层间的极端封闭性,只有加强贫富分区后的社区文化建设,阻止社区主体阶层群体性格上升为社区性格,才能延缓社区阶层化这一极端阶层空间隔离与阶层间的封闭性趋势。  相似文献   

9.
加强县级政府领导班子的建设,建立一个优化的群体结构,对促进县域范围内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实现县政府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呢?根据我们江苏省海门县本届政府领导班子组建运转的实践,我认为必须抓住这样三个环节: 一、适应领导特点,提高群体素质,是县政府领导班子群体结构优化的喜础。 在我国领导体系中,县级领导是介于宏观领导与微观领导之间的一个层次,其领导机制运转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而构成了对其领导班子成员素质修养的特殊要求。只有不断提高与领导工作特点相适应的群体素质,整个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才有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但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导致农村灰色势力长期存在。所谓灰色势力就是游离于正规的社会控制力量之外,但又能对农村的社会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势力群体。灰色势力  相似文献   

11.
KM同城网络社群的形成,与传统回族聚居社区的解体和网络媒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成员互动内容与风格,体现出回族特有的文化亲昵;社群集体认同具有共同体家园认同与宗教认同混合的特点;成员社会融入的情感能量主要来源于互动所产生的集体认同,情感能量的大小主要与互动关系结构与社会资本类型有关。网络社群成员从现实与网络两种互动渠道所获取的情感能量可以相互补充。穆斯林个体的社会融入,通过其所在群体去逐步拓展,因此,网络社群对穆斯林社会融入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的发展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转型期发生的巨大变化,不仅引起了社会结构和群体的分化和重组,也引起了社会价值体系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由于青年群体具有对社会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思想意识的先行性,其价值观对全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产生影响.因此,正确应对青年群体分化和整合的现状,并进行有效引导,使其统一到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的正确轨道上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差异性社会中的群体事件源于相异利益诉求间的摩擦,是一定范围、特定阶段和具体事项上的不和谐,而不是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上的冲突,不具有水火不容的对抗性与不可调和性。对差异性社会中的群体事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可以为当前的差异性社会量身制订群体事件的预防与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4.
张立萍 《前沿》2003,(10):127-129
师德作为职业道德对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环境中 ,师德会影响到学风、学术、学生。通过校园环境投入社会环境的优秀人才 ,能以他们从高尚师德中受到的感情启迪 ,去影响他们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各个小环境。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以德治国的今天 ,为国家担当培养建设人才重任的人民教师 ,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  相似文献   

15.
技术推动社交媒体飞速发展,使其成为当下爱国主义表达新阵地。爱国粉丝基于社交网络形成了新的关系社群,与国家、民族等话题的勾连,使得爱国粉丝社群的社交实践在现实舆论战中形成巨大的社会力量。其成员组成及行为特征、思想特征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社交化趋向,社会实践形成了社群内部、社群与外部世界的集体协同。对爱国粉丝社群的群体演变、群体特征及其集体协同的研究对于当下网络舆论生态建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由于年龄和思维方面的特点,青年群体表现出与成年群体有很大的差异,具体有下述方面:一、群体内聚力:青年群体中情感的相互作用极为重要,它能使成员间的关系密切,并使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这种使成员在群体内部积极活动的吸引力叫群体内聚力.一个内聚力较强的青年群体通常具有下列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刘胜枝 《人民论坛》2020,(12):131-133
网络空间亚文化形成了一个被网络媒介、消费文化和全球化趋势重塑的新型场域,在这一场域内出现了青年文化圈层化、封闭化的现象,这是青年群体追求集体身份建构和自我认同并以集体化的方式和以文化资本为筹码进行斗争所导致的结果。网络亚文化场域与社会场域之间以及场域内部不同圈层之间存在着区隔与竞争机制,而惯习的培养则是圈子生成、存在和规训个体成员的根本逻辑。这种规训对青年个体行为及观念的影响往往是深层的,其负面影响需要我们予以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孙凯军 《中国发展》2011,11(2):47-50
该文指出,大学生弱势群体是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环境变化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潜在的不利因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理论上研究其形成原因,有利于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对促进新时期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空间亚文化形成了一个被网络媒介、消费文化和全球化趋势重塑的新型场域,在这一场域内出现了青年文化圈层化、封闭化的现象,这是青年群体追求集体身份建构和自我认同并以集体化的方式和以文化资本为筹码进行斗争所导致的结果。网络亚文化场域与社会场域之间以及场域内部不同圈层之间存在着区隔与竞争机制,而惯习的培养则是圈子生成、存在和规训个体成员的根本逻辑。这种规训对青年个体行为及观念的影响往往是深层的,其负面影响需要我们予以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民族之间相互认同的形成以及民族成员对多民族国家的认同,离不开生活实践的潜移默化和思想理论的日常熏陶。民族成员特定的包容意识的形成和心理结构的优化,既需要通过物质生活的发展来丰富其历史叙事内容和进程,也需要我们通过教育来促进民族成员不断生成具有现代性的效率意识、发展意识、规范意识,从而增强民族成员对于现代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