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拉经贸关系的现状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共有33个独立国家和13个尚未独立的地区,我国同它们均有贸易和经济往来。在同我国建交的17个国家中,12国(古巴、墨西哥、牙买加、厄瓜多尔、秘鲁、巴西、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乌拉圭和玻利维亚)同我国签订了政府贸易协定;9国(古巴、牙买加、圭亚那、智利、厄瓜多尔、乌拉圭、玻利维亚和苏里南)签订了政府经济合作协定和科技合作协定;3国(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签订了政府海运协定;2国(阿根廷和玻利维亚)签订了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我国在17个建交国家中,均设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一体化结构 目前在拉美加勒比地区存在着五个次地区一体化集团:拉美一体化协会、中美洲共同市场、安第斯集团、加勒比共同体、南方共同市场。 拉美一体化协会 1981年3月正式成立,其前身是拉美自由贸易协会。成员有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墨西哥、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和委内瑞拉,是一个最  相似文献   

3.
拉美经济“美元化”的讨论出现在 2 0世纪 70、8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后 ,这种讨论又热烈起来。阿根廷总统梅内姆1 999年初在内阁会议上指示就阿根廷货币“美元化”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厄瓜多尔总统哈米尔·马瓦德今年 1月 9日宣布 ,决定把与美元的比价定为 1∶2 .5万苏克雷 ,并以此实现国家经济的“美元化”。 3月 9日 ,厄瓜多尔新总统诺沃亚批准了议会通过的国家经济改革法 ,厄政府计划推行的经济“美元化”进程正式启动。墨西哥企业界也呼吁政府尽早下决心正式实行“美元化”。本文拟从拉美经济“美元化”的含义入手 ,对其进行全面探讨。一…  相似文献   

4.
20 0 4年4月1 7日,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在墨西哥驻华使馆会见了正在中国进行访问的墨西哥前总统、现任美国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塞迪略教授。徐世澄研究员感谢塞迪略总统在任期间墨西哥外交部邀请他作为访问学者访问墨西哥,把他最近撰写的《墨西哥的政治经济改革及模式转换》一书赠给塞迪略,并请塞迪略在另一本书上签名。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会见墨西哥前总统塞迪略@刘维广  相似文献   

5.
里约集团     
里约集团成立于1986年。当年12月,孔塔多拉集团成员(哥伦比亚、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巴拿马)和利马集团成员(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秘鲁)的8国外长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会议,决定建立“政治磋商和协调常设机构”,以推动拉美一体化进程。这一机构当时被称为8国集团,1990年3月,正式易名为“里约集团”。当年,智利、厄瓜多尔、玻利维  相似文献   

6.
进入90年代以来,智利积极推行“有选择的一体化政策”。它先后与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加拿大等国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同多边贸易集团进行谈判。1994年11月,智利继墨西哥之后,成为被亚太经合组织接纳为正式成员的第二个拉美国家;1996年10月智利成为南方共同市场的联系成员。此外,1994年在迈阿密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美国第一个邀请智利参加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谈判;1995年7月,欧洲联盟部长理事会一致通过决议,准备同智利直接谈判自由贸易协定。目前,智利是惟一与世界…  相似文献   

7.
传统上对于民众主义的分析通常采用国家中心主义的视角,忽视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拉丁美洲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社会同样具有主体性,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使民众主义绝非简单地表现为国家对社会的操纵,社会的力量也影响着民众主义的形成及演变。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认为阿根廷民众主义是经济危机下政治领导人重塑国家政治权威的一种方式。在经济危机中,传统社会矛盾凸显,原有政权的支持网络无法维系,政治领袖便通过诉诸民众主义的方式重建政权支持网络,以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统治。除民众主义外,军人干政也是阿根廷时常依靠的另一种解决危机的方式。从根本上说,军人干政与民众主义的反复出现均根植于阿根廷的政治和社会传统:一方面阿根廷具有崇尚权威的传统,当危机发生时民众会诉诸权威对国家进行改造;另一方面,阿根廷社会分裂程度较高,在危机下必须通过权威的方式才能推行改革和新政。而军人干政和民众主义的出现又与所处的社会结构有着紧密关联:军人干政发生于精英内部与民众内部均处于分裂的状态下,而民众主义发生于精英分裂但民众相对团结之时,这也使得军人干政和民众主义成为危机之下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8.
1980年2月27日至3月2日,在秘鲁库斯科市附近的印加古城奥利安泰坦沃(Ollantaytambo)举行了南美洲印第安人运动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共有五百多名代表和观察员,他们来自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和委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民众主义为代表的反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改良主义思潮,曾风靡拉美大陆。其中巴西的瓦加斯主义、墨西哥的卡德纳斯主义、秘鲁的人民党主义和阿根廷的庇隆主义,在拉美历史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思潮在哥伦比亚的代表是盖坦运动。它产生于三十年代初,在二次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是哥伦比亚一支异常活跃的民主力量,后因其领袖盖坦于1948年4月9日被暗杀而停止活动。它未能象瓦加斯主义、卡德纳斯主义和庇隆主义那样一度掌握国家政权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未象  相似文献   

10.
2009年2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一、中国正月外交反响强烈。在中国农历新年正月,先是温家宝总理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并对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之后,胡锦涛主席对沙特阿拉伯、马里、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进行国事访问。同时,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墨西哥、牙买加、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西、马耳他,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对阿根廷、厄瓜多尔、巴巴多斯、巴哈马分别进行正式访问。中国正月外交引起国际舆论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1.
拉美左派崛起与左派政府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21世纪以来的短短几年间,一批"左派政府"的崛起导致了拉美政治版图的大改组,并标志着一股新的变革潮流的出现。当前被国际舆论公认为左派当政的拉美国家有委内瑞拉、智利、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尼加拉瓜等8国。拉美国家的左派政府都是通过选举取得执政地位的,即所谓"体制内的崛起"。迄今为止,这些政府所实行的变革也都没有超出"体制内变革"的范畴。本世纪初期这种左派政府在拉美"集体亮相"的局面,的确有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种新局面的出现与最近30年来拉美地区"政治民主化"变革、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等引起的深刻社会变动是分不开的。广大民众反对新自由主义、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高涨和社会运动的广泛兴起,是左派政府崛起最基本的政治与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厄瓜多尔自2000年1月宣布实施美元化政策以来,经济基本趋于稳定,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高居拉美之首,与爆发经济危机的阿根廷形成鲜明对照.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厄瓜多尔的美元化问题.本文试图对厄瓜多尔实施美元化的原因、过程、效果和前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经济继续衰退 改革面临困境——2002年拉美经济形势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以下简称拉美地区 )的经济形势可以概括为 :经济继续衰退 ,改革面临困境。根据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最近发表的年度总结报告 ,拉美地区经济在上年仅增长 0 .4%的基础上 ,2 0 0 2年出现负增长 ( -0 .5% ) ,为最近 2 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GDP)为 -1 .9%。阿根廷、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的 GDP分别下降 1 1 %、1 0 .5%和 7% ,是衰退最严重的国家 ;秘鲁、多米尼加和厄瓜多尔 3国的增长率超过3 % ,算是拉美地区的佼佼者 ;其他国家的增长率都不到 3 % ,其中巴西和墨西哥两个地区大国分别只增长…  相似文献   

14.
经济几乎完全陷入停滞状态 80年代是拉美经济“失去的十年”,1989年是“失去的十年”的最后一年,更是拉美经济形势暗淡的一年。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估计,1989年拉美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0.2%。阿根廷、巴西和委内瑞拉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它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4~-5%、-0.5%和-7~-8%。秘鲁经济形势更糟糕,出现大滑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5%。厄瓜多尔的经济完全停滞,增长率仅为0.01%。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经济形势略好于1988年,增长率分别为2~2.5%和4.5%。智利的经济形势仍然不错,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9日,由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玻利维亚、厄瓜多尔、乌拉圭和委内瑞拉七国参加的南方银行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正式宣告成立。这是南美地区经济和市场一体化的标志性成果,也是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为代表的“玻利瓦尔主义”直面美国“新自由主义”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1980年5月16日至17日,在玻利维亚的拉巴斯市举行了拉丁美洲历史学家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玻利维亚、委内瑞拉、阿根廷、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以及西班牙  相似文献   

17.
1983年结束独裁统治后的阿根廷重新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政党再度成为阿根廷政治生活的主体。但民主宪政的回归并没有相应地促成政党政治的制度化,先后上台执政的激进党和正义党均不同程度地陷入治理危机的泥潭。究其根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阿根廷两大传统政党内部的治理缺陷(如政党的运动主义倾向、独立性差、缺乏党内共识、支持基础薄弱、联邦制度带来的不利影响,等等)。内部治理的失败使阿根廷政党没有真正发挥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媒介作用,丧失了政党的基本职能——表达民众的利益,其结果迫使民众常常诉诸于体制外的社会动员或街头抗议等形式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要求,造成社会政治动荡频发。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初期,拉美地区总的经济形势仍然是困难大于转机。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看,继1989年负增长l.5%后,1990年再次负增长0.5%。这是1981~1983年拉美经济危机后的首次连续两年负增长;地区人均产值下降3%,是连续第3年下降,1981~1990年地区人均产值共下降了9.6%。1990年,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3.8%,阿根廷负增长2.6%,乌拉圭处于停滞状态,仅增长0.5%,形势严峻的还有尼加拉瓜和秘鲁。委内瑞拉扭转了下跌趋势,经济增长了4.4%。墨西哥经济出现转机,但仍然徘徊在3%。哥伦比亚也在同一水平上。智利1989年增长10%,1990年的增长率低于2%。厄瓜多尔增长近2%。低速艰难增长的国家还有玻利维亚、巴拉圭、危地马拉、多米尼加共和国等。  相似文献   

19.
在墨西哥《进步》杂志1986年末公布的1985年拉美500家大公司中,巴西344家、阿根廷54家,墨西哥50家,哥伦比亚26家,智利10家,委内瑞拉9家。销售额最大的三家公司是:墨西哥石油公司(203.8亿美元)、巴西石  相似文献   

20.
庇隆是阿根廷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总统。在他执政时期阿根廷政治、经济和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由他创立的“理论学说”——庇隆主义推动了战后阿根廷的发展进程,代表了阿根廷历史的一个阶段;以这一学说为基础出现的庇隆主义运动现今仍是阿根廷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在拉丁美洲其他国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