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婷 《世纪桥》2007,(2):77-78
在当代阐释学的视野中,经典重读不是为了重新发现隐藏在经典中的“原意”,而是在新的语境中与经典展开对话,它包括与经典的文化历史背景的对话、与经典作家的对话以及与经典文本的对话。对话的意义在于获得经典本身地位和阐释者思想境界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坚持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它们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真理。为了确立这种信仰,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和价值理想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硬核和理论外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态和现当代形态的关系,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之中,蓝海战略分析框架可以有效帮助中国企业打开无竞争市场空间,其具体分析步骤为:首先得出战略布局图和原有价值曲线,然后通过六步搜索法找出企业成功关键因素,继而通过经典四步行动整合开发出新的成功关键要素,之后在规则再造基础上得出新的战略布局图和价值曲线,最后在价值创新下有效打开蓝海空间。  相似文献   

4.
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发展经济 ,其核心问题在于促进农民增收。解决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需要做出新的探索。关键要努力探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民营经济 ,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切实解决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重大问题 ;以改革为动力 ,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5.
解析和总结长征胜利的基本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根据中国革命的实践,成功运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党的三大法宝,取得了长征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弘扬长征精神,建设和谐社会,其根本点仍在于继续依靠党的三大法宝,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李树军  杨志艳 《新视野》2012,(1):113-115
经典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情感和智慧的产物,也是其载体。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经典,这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下传媒视野中,经典传播具有大众化和图像化趋势,这一方面有利于经典的普及,另一方面却使经典变成了商品,经典真正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往往被遮盖和弱化。因而,在各种媒介对传统经典进行介绍和传播的同时,针对经典传播的各种声音和争论在媒体和社会中也不绝于耳,显示出一种文化焦虑。我们应该基于新的现代化观念和立场,采取同情理解、理性对待的态度,让经典丰富我们的精神和生活。  相似文献   

7.
倪连山 《党建》2013,(7):20-21
我们党之所以90多年来能走在时代前列,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形成并保持了优良的党性党风党纪传统。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纯洁,团结和引领人民迈向复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形成并保持了优良的党性党风党纪传统,这是党独特的政治优势和本质属性特征。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筑牢党性、党风、党纪三大防线,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达尔的《多头政体》以及第三波民主化研究为范本,解析西方经典民主化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说明其在民主化第三波浪潮中所遭遇的挑战(对选举主义的反思),进而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的发展同西方经典民主化理论两无相关,甚至超越了其已有的解释框架,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便发展出一种适合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新的认识视野。  相似文献   

9.
人类关于自身行动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一直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命题之一。在诸多理论中,帕森斯经典的"唯意志行动理论"影响深远,有利于在分析层面上将具体行动抽象为科学理论,但其缺陷在于忽略了对组织中个体行动的分析。由于不同时代下组织类型有所不同,因而对组织中个体行动的分析只能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进行。在工业社会中,组织中的个体行动可以抽象为环境、行动者、手段和结果四个基本要素,行动者的能动性和行动的时序性使各要素能够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周易》作为我国古代的经典力作,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又以大忧患意识尤为突出。这种大忧患意识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成为历代开明执政者的治国要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这种大忧患意识为镜,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对于治国安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兵团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其目标在于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创新,促进兵团城镇化。在国家战略带动下,兵团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发展策略,也赋予了兵团屯垦戍边以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而来的"中国样本",其学科性质兼具理论和应用二重性;研究对象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理论与实践而展开的诸多论域与相关高地;研究框架包括主体形态和其它必要范畴;研究方法则集中于多学科、多视野的不断借鉴、融合与注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集中于三大理论框架的探索:社会主义新质论,主要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新的伟大工程理论,其理论宗旨是澄明建设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新的社会发展规律理论则主要涵括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其理论攀升在于解决新时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有机马克思主义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修正"是武断的,导致了对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否弃,对其回应应回到经典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将经典马克思主义混淆于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定向上倒退至马克思当年所批判的青年黑格尔派,这是一种唯心主义和新的乌托邦。它欲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应向经典马克思主义"回归",充分考量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及积极内涵,用怀特海去补充马克思,对目前的理论框架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4.
有机马克思主义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修正"是武断的,导致了对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否弃,对其回应应回到经典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将经典马克思主义混淆于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定向上倒退至马克思当年所批判的青年黑格尔派,这是一种唯心主义和新的乌托邦。它欲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应向经典马克思主义"回归",充分考量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及积极内涵,用怀特海去补充马克思,对目前的理论框架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5.
陆彦明 《唯实》2002,3(6):16-19
邓小平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行的艰辛探索中 ,取得了三项重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实质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实质在于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实质在于探求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途径。深刻认识这三大理论成果的实质 ,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解放和统一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从而有效应对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和顺利完成国内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关键的一点在于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的新解释与经济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怀峰 《理论学刊》2004,(10):55-58
经济人假设是传统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现代经济学前沿分支学科对经典经济人有三个不同方向的新解释 :一是对经典经济人的修修补补 ,使经济人更加贴近现实 ;二是坚持经典经济人 ,并进一步发展经济人的理性 ;三是抛弃经典经济人 ,研究理性和非理性行为结合的现实人。在对经济人新的不同解释的基础上 ,经济学与相关学科进一步融合 ,在学科交叉的边缘产生一系列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8.
《反杜林论》是一部极其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内容之经典、使命之重大、观点之鲜明、语言之犀利,使得它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反杜林论》之所以经百年而不衰,历千锤而弥新,究其深层原因,在于它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摒弃搞大规模群众运动方式,采用"三讲"教育的形式以整风的精神治党,是党建方式的创新.其创造意义在于一是对党内矛盾进行新的正确判断和定位;二是自我剖析体现了自我教育的内在规律;三是民主评议增强了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四是探索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新方法,提高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战斗性.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年,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贡献,就在于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光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路和新方略。 当前社会中的大量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不同于以往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而其表现形式也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一是人民内部矛盾同物质生活需求密切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