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族的形成是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在回族形成的过程中,融合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来论述回族的形成过程,可以得出回族民族具有族体多元融合、语言多元融合、宗教信仰多元融合和回族文化多元融合的特点,揭示了互补共存是各民族关系的唯一准则。  相似文献   

2.
回族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全国大多数市、县都有回族居住,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青海、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地也有大小不等的聚居区。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为8602978人。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由中国国内及国外的多种民族成分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伊斯兰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对回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唐代高宗永徽二年(651)伊斯  相似文献   

3.
回族自明代形成,历经清代、民国时期,直至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可以说是一个倍受煎熬的民族。本文就回族在清代、民国时期与建党后回族的状况加以对比,从中不难看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回族才获得了真正的新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回族的形成与发展同中国古代经贸文化交流的发展密不可分。伊斯兰教的传入是形戍回族风俗习惯、居住特点和经济文化活动等各方面因素发展完善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元明清王朝治回政策与回族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宋元王朝的回族先民到明清王朝的回族,每个王朝的统治者都制定了不同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回族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在元代恩威相济的对回政策下,回族共同体雏形形成;明代回回人仍受重用,对回实行优待和强制同化政策,回回人融合汉族文化进而加速了原文化的本土化进程,回族共同体形成;清代对回政策前后有别,前期因俗而治,后期采取“以回制回”的压制政策,回族共同体非但未被削弱,民族认同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6.
回族习俗是回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是回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帜。本文探讨了回族习俗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分析了它们的特质与功能以及回族习俗与国家法律之间的一致之处与差异,旨在探讨自治法规即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在沟通二者之间关系中的地位和回族习俗法规化问翅。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和中国各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彼此依存、不可分离,共同创造了华夏文化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各民族形成民族凝聚力、共同创造历史文化的诸特点,并就当今加强民族凝聚力、推进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8.
我国文化冲突与适应问题在少数民族成员身上表现突出。本研究以126名回族大学生为被试,分析了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结果表明:(1)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主要包括积极民族认同、消极民族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等三方面。民族认同的不同方面其影响因素互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性别、汉族朋友数量、年级、生源地对民族认同影响显著。(2)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正相关。(3)伊斯兰教与消极民族认同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前不久在昆明云南大学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汉、回、满、蒙、白、藏、纳西等族搞民族史的专家、学者和教授共129人。 与会同志就我国历代各民族统治阶级所实行的民族政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我国历史上各民族的统治阶级所实行的民族政策,从本质上看,都是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政策,是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政策的延续和反映。它与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10.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礼拜场所,在穆斯林心目中具有崇高而神圣的地位。由于伊斯兰教在回族民族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纽带作用,因此相对于中国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而言,清真寺在回族社会生活中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清真寺既是回族穆斯林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穆斯林礼仪礼俗实践及规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繁荣和进步,一直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制定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中华民族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一方面是各民族都有其发展的历史与文化,形成了中国当代56个兄弟民族,同时这些民族又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联系。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和谐社会的朴素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总结。中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各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稳定与和谐发展就成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回族是贵州世居18个民族之一,在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与足迹。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贵州回族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滞后于其它民族,且在传承和发扬其民族文化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挖掘与保护贵州回族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增强中华民族意识 实现民族团结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的历史发展,各民族之间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共同点不断扩大,相互认同也在不断发展中。本文就新形势下各民族如何增强中华民族意识、实现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为题,与有志于此的同仁一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临沧市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除汉族以外,全市共有世居少数民族11种,他们分别是:彝族、佤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白族、回族、僳僳族、苗族、德昂族、景颇族。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边境沿线及腹地的广大山区,各民族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分布局面,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全市常住人口238.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90.1万人,占总人口的40%。市内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四大宗教;耿马、沧源、镇康三县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290.791公里,有9个民族跨境而居。  相似文献   

17.
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主要居住着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和乌孜别克族等十三个民族 ,目前全国 56个民族中 ,新疆就有 47个民族成分 ,民族大杂居的特点十分明显。在新形势下 ,新疆民族问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 ,值得深入研究。一、新形势下新疆民族问题的现状新中国建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了顺利执行 ,各族人民真正享受到了平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以“…  相似文献   

18.
云南回族经济深受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影响,在"重商崇商"观念的指引下,历史上云南回族就开展了广泛的商业贸易,回族经济已成为云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云南回族经济出现了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经济脆弱等问题。进一步发展云南回族地区经济的关键在于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扬穆斯林宗教伦理、传承穆斯林民族传统,加强政府督导,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历来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特别是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一贯重视民族工作。他在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把民族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立足民族平等,坚持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加快各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新时期正确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族理论,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