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嵩 《法制博览》2011,(11):54-54
唐德宗贞元末年,李实任京兆尹,其人专横霸道,无法无天,只知道一味讨好皇帝,而对民间疾苦根本不放在心上。其时关中大旱,禾苗枯萎,粮食歉收已成定局,可他反而百般盘剥百姓,聚敛钱财奉献皇帝,以满足皇帝无底的欲壑,巩固自己的恩宠。当德宗向他了解民间疾苦时,他浮夸虚报:“今年虽然天旱,但庄稼长势还很好。”于是,本来应该减免的租税未能减免,百姓穷苦无告,只得拆房卖瓦,抵押麦苗,以上交租税。  相似文献   

2.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皇帝中少有的全能型人物,上马能指挥千军万马,所向披靡,下马能安邦定国,兴国利民。更难能可贵之处是他还练得一手好字,书法造诣可与唐朝的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比肩,所以他头上的三顶帽子——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个个都不是虚的。  相似文献   

4.
水银河 《法制博览》2009,(20):32-32
“温柔乡”源自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荒淫皇帝汉成帝的一句诗——宁愿醉死温柔乡,不慕武帝白云乡。诗中的“武帝”就是他的先祖汉武帝刘彻,这位英明的皇帝晚节不保,四处寻神问药,期盼长生不老。那时的人们相信白云乡是仙境,汉武帝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这个地方。  相似文献   

5.
说是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忽然心血来潮,问大臣赵普说:“天下何物最大?”一时问住了赵普。皇帝并不罢休,又追问下来。赵普想了想说:“道理最大。”这话有些风险,为什么不是皇帝最大,而是“道理”最大呢?如果,宋太祖是个不讲“道理”的人,事情麻烦就大了。好在这位皇帝还懂道理,便连连称善,夸赵普答得好。  相似文献   

6.
凌召 《法制博览》2009,(19):44-47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当和尚的屈指可数。第一位是梁武帝萧衍。他当和尚有点像喜剧,老让朝廷花大把的银子给他赎身后又去当和尚。第二位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是在生活所迫下出家当和尚.从和尚而成一代开国皇帝。第三位是大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洽,他当和尚是为了一个女人!前两位皇帝的事无可争议,而顺治皇帝出家当和尚就有些让人不可思议了。  相似文献   

7.
裴钰 《法制博览》2010,(1):56-57
民间有句俗语叫“挂羊头卖狗肉”.意思是表里不一,有名无实.是一种欺骗行为。但是,在林林总总的世情百态中.最奇特的莫过于明代皇室骗婚现象了,竟然骗到了皇帝的头上。  相似文献   

8.
《法制博览》2009,(19):69-69
李东阳是明代著名诗人.曾做过大学士、少师。儿童时代,他能文会诗。善于对子,聪明过人。这事传到皇宫里,皇帝感到十分惊讶,便宣他进京。当时李东阳才六岁,他来到京城,进了皇宫,可是皇宫的门槛很高,由于他人小跨不过去。皇帝见了,不禁笑了起来。太监把李东阳双手抱起,李东阳这才过了门槛,进了大殿。  相似文献   

9.
张金良 《法制博览》2009,(17):42-43
文牙超过宋太祖 赵光义兴趣广泛,是个喜欢风雅的皇帝。 他最大的乐趣是读书,而且是什么书都看,颇有些博览群书的意思。但他读书并不是死读书或看热闹,经常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读《阴符经》时,就说:“这书专讲诡诈奇巧,不是正道。”  相似文献   

10.
梁武帝(464-549)是一个很特殊的皇帝,他的文功武艺都不错,运气也不错,在位时间竞长达48年,在南朝诸帝中是首屈一指的。他即位之初,也是个好皇帝,可惜到了晚年,过度沉溺于佛教,无心治国,导致国力日衰,江河日下。  相似文献   

11.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王春瑜 《法制博览》2009,(19):20-22
在李自成看来,既要彻底打败尾大不掉的明朝统治者,又要战胜关外和四川与他争夺天下的满族及张献忠强大的军事力量.由他混一字内,君临天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思想动向,我们从李自成进京后的一系列言行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他既没有派重兵去山海关外防御满兵,也没有派强大的武装继续讨伐明军。他把在北京获得的大量金银财宝,用车队川流不息地运回茁安去,而不是用于强化农民军,以坚守北京城。他匆匆忙忙地在满汉地主阶级联军压境之际,举行登上皇帝宝座的仪式,然后却立即率兵撤出北京。  相似文献   

13.
思祥 《法制博览》2011,(3):38-39
中国的皇帝不少,但有作为的实在不多。在这为数不多的有作为的皇帝里,汉武帝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汉武帝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在很大程度上靠了他母亲阴险善断。倘若没有他母亲巧妙地应对宫中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他能在这险恶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就是万幸了,哪里还能奢谈什么当皇帝!  相似文献   

14.
梁发芾 《法制博览》2009,(16):32-33
朱元璋打天下,历尽辛苦。坐了江山后,他就规定,每顿饭必有粗菜,让后来的皇帝们“知外间辛苦”。这成为明朝白始至终的一个家法。据说这是明朝宫膳制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朱元璋打天下,历尽辛苦。坐了江山后,他就规定,每顿饭必有粗菜,让后来的皇帝们“知外问辛苦”。这成为明朝自始至终的一个家法。据说这是明朝宫膳制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水银河 《法制博览》2009,(19):43-43
在清代的诸位皇帝中,光绪帝是最具悲情色彩的一个。他倡导变法维新.振兴中华,但以失败被因告终,与珍妃的爱情又以珍妃被投井而终结,甚至连他自己都不能善终。1908年11月14日,73岁的慈禧弥留之际还不忘“关照”这位年仅38岁的外甥。更为可悲的是,在被毒死时(一说病死),光绪连自己死后的栖息之所还没有确定。这对于封建社会的皇帝而言是多么的可悲!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3):44-44
宋徽宗是宋朝顶级的享乐型皇帝,兴趣爱好颇为广泛,可以这么说:除了该他干的治国安邦发政施仁之外,不着调儿的风流事儿没有他不痴迷的,不但痴迷,还样样儿都能做到极致。  相似文献   

18.
《法制博览》2009,(9):44-45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迄今已历经560多年的沧桑岁月。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既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场所,也是皇帝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的地方。3公里长、10米高的宫墙,俨然是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留下了一个个不解之谜。  相似文献   

19.
陶短房 《法制博览》2010,(12):74-74
当大臣的要想安身立命,就得整天琢磨皇帝的想法喜好。可皇帝这种特殊人类,却是最讲究个人隐私的,您想啊,他眼跟前就守着那么大的宅院,那么多的美女和财产,这还不算,偌大一座江山,可统统都他一个人的,不上心多看着点儿,能行吗?  相似文献   

20.
李煌 《法制博览》2011,(1):22-23
宋朝的文弱,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尤其是南宋。 其实,文弱不文弱,只要看看皇帝就行了。不说军国大事,单是后宫,三代皇帝都搞不掂一个女人,结果反是皇帝自己被逼得发神经。指望这样的皇帝恢复中原,岂非缘木求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