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至圣先师孔子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孔子的教育思想紧紧围绕着“学”的观念,“好学”成为孔子教育思想中一个具有核心意义的基础性观念。以“学”为本,孔予强调不仅“学文”更要“学道”;特别指出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由己的主动性,好学乐学的学习心态,以及里仁为美的人文环境的重要性,最终达到“学为君子”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法呢?启发式教学法是同注入式教学法相对立的教学法。前者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自觉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则相反。 启发式教学法在我国古代就有。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意思是:教育学生,不到他冥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体系。孔子的思想蕴藏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对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子教育思想是从“仁”派生出来的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体系博大精深,其精髓是践“仁”。孔子关于知与行、学习与实践关系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充满了辩证法,揭示了人的认识论和教育的基本规律。“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如何进行教育?孔子主张行“仁”,即用“仁”的方法去实施教育:一是强调教育的社会性,“有教无类”;二是强调教育要落实到主观世界的改造,进而改造客观世界;三是以“仁”的理念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应当把孔子教育思想发扬光大,培养出更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杰出的人材。  相似文献   

5.
浅析孔子的自我道德修养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自我道德修养理论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立志乐道、自克自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主要观点对当今精神文明建设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人们谈论启发式教学,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启发式教学在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尚未得到很好贯彻。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中之一是不少人仅仅把启发式当作一种教学方法去理解,而没有从更高一个层次上去认识它。启发式教学不单纯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从更高的一个层次上讲,它是对一种教育思想在教学、讲授过程中的贯彻。这种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要给学生灌输现成的  相似文献   

7.
孔子修身思想的产生是其所生活的封建社会背景下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产物,孔子崇尚的关于"仁、义、礼、智、信"的修身思想标准以及倡导的立志、勤学、自省、力行等修身方法经过时代的检验和锤炼,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探究孔子的修身思想可以加深人们对孔子修身思想的认识和了解,真正领悟到孔子修身思想的深刻内涵,从而更好地促进当今国家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个人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行。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观点蕴含了一种教育公平思想。教育不公平是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对于我们解决目前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无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启了平民教育的先河,其教育思想尤其是德育,具有极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面对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案件频发的现象,必须重新审视德育现状,努力汲取孔子德育思想的精华,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为政以德:孔子的德治主义治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孔子治国思想的具体体现。孔子的德治主义理论不但具有强烈的伦理政治意义和政治实践精神,而且对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为政以德的基本思想特征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阐释:1.德治的内在规定及逻辑展开;2.德治主义之前提设定:君主的道德修养与自觉;3.民本原则:以富民教民为政治归趣;4.德主刑辅:一种宽猛相济的治民方法。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不但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不朽的价值,就是对今天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