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用来同货币交换的劳动力仍然是商品,有价值,因而研究劳动力价值决定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实践意义。郑志国同志对劳动力价值决定进行了新的探索(《劳动力价值新探》见《岭南学刊》1995年第3期.以下简称《新探》,引文未注出处均见此文).笔者在此也就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郑志国同志商榷。一、子女养育费包括在谁的劳动力价值之中按照马克思对劳动力价值决定的论述,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要的生活资料,即子女养育费包括在劳动者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总和之中。而《新…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劳动力商品概念郑志国同志连续在《岭南学刊》上发表的《劳动力价值新探》、《价值增殖新概念与企业经济效益》、《试论价值增殖规律》、《供求关系与价值增殖》、《劳动力价值续探》等文章(见《岭南学刊》1995年第3期、1996年第4期、1997年第1期和第4期、1998年第4期),研究了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劳动力价值和价值增殖等问题,阐述了作为市场经济普遍规律的价值增殖规律。郑志国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很可嘉的。可是,他的理论还存在着值得商榷之处。本文主要就两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第一个…  相似文献   

3.
不能说伽利略的反驳合逻辑──答张维真同志李同盛贵刊1993年第4期发表天津市委党校张维真同志的《伽利略的的反驳合逻辑——与李同盛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对我在贵刊1992年第6期上发表的《伽利略的反驳不合逻辑》一文中的观点提出批评,对此我深表...  相似文献   

4.
﹃弃市﹄刑有关问题的再商榷答牛继清先生张建国《甘肃理论学刊》1997年第3期刊载的牛继清先生的《关于秦汉“弃市”的几个问题》一文,对笔者的《秦汉弃市非斩刑辨》(见《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提出了商榷意见。对我来说,能有学界朋友愿就此问题共做...  相似文献   

5.
智能史观与唯物史观一致吗?──与丛大川同志商榷郑治《岭南学刊》1994年第5期发表了丛大川同志的《智能史观刍议》一文(以下简称丛文)读后很受启发.丛文在两个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第一,突出强调了人的智能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于促进社会强化对科...  相似文献   

6.
人的自由发展观与智能创史观──兼答郑治同志丛大川非常感谢郑治同志对我文(《智能史观刍议》载《岭南学刊》1994年第5期)的批评(见《岭南学刊》1995年第2期《智能史观与唯物史观一致吗?》),这一批评是认真、严谨的,也是诚恳的。它进一步激发我去思考我...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政》 2000年第 2期发表了赵芳同志的《确认婚姻无效应正确适用法律》一文。对文中的某些观点笔者持不同见解,故撰文兼与赵芳同志商榷。   依我之见,在现阶段,确认和处理无效婚姻的法律依据只能是《婚姻登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若再依照《婚姻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实行“三时段”认定和处理,都是欠妥的。主要理由是:   一、《办法》于 1994年 2月 1日《条例》颁布实施之日已明令废止。这表明从即日起《办法》已整体丧失了法律效力,代之而起同位法律调整作用的是《条例》。因此,现在若再用《办法》来…  相似文献   

8.
劳动实践的本质与唯物史观──与丛大川同志再商榷郑治读了丛大川同志的《人的自由发展观与智能创史观─—兼答郑治同志》(见《岭南学刊》1995年第6期)一文,使我们对作者“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理解及与智能创史观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从文章中我们看到,马...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也是商品刘文战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发展劳动力市场。王正萍同志撰文认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有一部分不具有商品属性。本人在仔细读过王正萍同志的文章(《论社会主义劳动力的非商品属性》,载《党建研究》1994年第5期,以下简称王文)之后,认为他的...  相似文献   

10.
《广西党史》2000年第4期刊载了成都军区政治部编研室余渊同志《关于滇桂黔边纵实力、战果等问题的商榷》(以下简称《商榷》)。该文引用了许多中共中央、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中并中央华南分局、中共滇桂黔边区党委(以下简称边委)、滇桂黔边纵队(以下简称边纵)的文电,以及军队系统编撰的战史资料,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大家研究边纵的实力、战果,是很有帮助的。 《商榷》引用了1949年9月15日《林李明、庄田①关于“边纵”八月份实力及各支队领导名单给中共中央的报告》。电文中称:“广西右江地委部队:1000人…  相似文献   

11.
准确地把握台湾同胞、香港同胞的称谓黄靓读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王俊霞同志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海外统战工作的新取向》一文,很受启发,但对文章中有关台湾同胞和香港同胞的称谓我有些不同看法,愿与王俊霞同志商榷。文中提到:“在亚洲四小龙中,...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问题的辨析──与吉彦波同志商榷李荣海,王月光读了吉彦波同志发表干《桂海论丛》93年第一期的《论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及其特性》(以下简称古文)一文之后,对作者敢破敢立的精神感到敬佩。但是,对其所阐述的观点却实难苟同。...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文化的评价尺度与诠释维度──兼与李登贵同志商榷郭齐勇李登贵同志的《评一种文化比较观》(载《光明日报》1995年3月15日第5版)是一篇很有思想性和辨析力的学术论文。李文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文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是文化比较的参照系问题,也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14.
也谈人大主席团的职权问题——与应克复同志商榷□陈虎祺应克复同志在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办的《人大研究》1997年第3期上,发表了《改进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方式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其中“关于大会主席团的职权问题”是该文述及的两大问题之一。文章对这一问题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我和《思想战线》结识,算来已十易寒暑了。1981年秋,史学、民族学编辑何耀华君向我约稿。他说,你还不曾在我们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写一篇如何?言语间情真意切。在何君敦促下,我写成一篇题为《民族问题理论新探》(以下简称《新探》)的论文,《思想战线》1982年第一期给我发表了。是时,正值理论界拨乱反正。一些似是而非的极“左”认识都翻了个兜。我在《新探》中,对几个民族理论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例如在确认民族问题是革命问题一部分的论述中,同时指出民族问题也有自己的矛盾特殊性亦即相对独立性;又如,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当重新认识列宁关于“两个民族”、“两种民族文化”的论断。《新探》的第五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政》2001年第7期发表了韩宗和同志《婚姻登记中的出证问题》一文。对文中的某些观点笔者持不同见解,在这里提出来与韩宗和同志商讨。 (一)、不应统一由村(居)委会出具婚姻状况证明。理由是:1、城市居民住地与户口复杂,有的当事人户口在居委会,但工作地却  相似文献   

17.
近期劳动价值论讨述评梁言顺从1992年开始,以苏星同志发表的《劳动价值论一无论》(见《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以下简称t一元论))一文为发端,旷日持久的价值理论论争再掀波澜.此次争论的主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对现实是否还有指导意义(当...  相似文献   

18.
党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与郑志飚同志商榷吴家柱郑志飚同志发表在《真理的追求》1996年第1期的《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内主要矛盾》一文,探讨现阶段党内的主要矛盾,是很有意义的。他在分析党内矛盾复杂多样的特征时指出:思想上的“三股冲击波’(公...  相似文献   

19.
见死不救的行为能定故意杀人罪吗?———与马高同志商榷□周长奎贵刊1997年第7期《见死不救的行为应如何处理》一文中刊载:恋人李某(男)与王某(女)因父母反对被逼中止恋爱关系,二人各购两瓶安定相约自杀,王喝药后李改变主意未喝,6个半小时后王某死亡,李到...  相似文献   

20.
翁寒松同志在《理论月刊》1987年第5期撰文,曾对我于同年在《哲学研究》第2期上发表的《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看国家政治经济职能的弱化趋势》一文提出商榷。现在,我就翁文的一些误解,做点简要的说明。一、国家政治经济职能弱化的含义我以为,判断国家经济职能是否弱化的主要衡量尺度是看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