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月24日,始于去年下半年,耗费巨资,由李登辉—手导演的所谓台湾“总统”“直接民选”和“国民大会代表”选举闹剧正式落幕。台湾当局领导人产生方式突然变更,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在于李登辉的个人野心。 “总统”直选的背景 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后,在美国反华势力的庇护下,一直依靠伪“法统”而苟延残喘。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尤其足台湾岛内局势的变化,其“法统”日益受  相似文献   

2.
徐松涛 《台声》2004,(7):20-22
台湾“大选”虽己结束,但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造成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阿扁“一人独裁”、蓝绿高度对峙、政党面临重组、两岸高度紧张,既是选后“强震荡、大重整、高危险”的台湾局势的真实写照,也是未来四年台湾局势的可能轨迹。  相似文献   

3.
1995年李登辉访美使中美关系恶化,台海局势紧张,两岸两会建立起的会谈管道也随之中断。经过两年多之后,形势起了变化,中美首脑两次会谈建立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克林顿总统对台宣布“三不”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台湾当局迫于形势,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态度来。去年11月以来,海协与海基会恢复了联系。祖国大陆方面曾几次提出结束敌对状态、实施政治谈判。虽然还没有得到台湾方面正式回应,但两岸民间从未间断接触、交流。今年以来,闽台双方讨论了金门——厦门“小三…  相似文献   

4.
2007年9月6日,胡锦涛主席在悉尼会见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谈到台湾问题时,胡主席强调:今明两年是台海局势的高危期。  相似文献   

5.
2000年初陈水扁当选“总统”后,首次提出了民进党的官方大陆政策。在台湾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坚持“台湾独立”或“台湾主权独立”,始终是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基本主张,但是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调整和变化。执政以后,民进党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采取了各种软硬不同的策略,极力与大陆方面周旋,拒绝在一中原则的基础上缓和两岸关系。但是亚太局势、两岸关系和岛内形势都在发展和变化,面对来自各方的批评和重重障碍,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应当作顺乎客观形势要求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从1995年下半年到1996年上半年期间,由于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政治关系趋于紧张,台湾经济也受到影响,但1996年3月台湾进行了“总统”选举,5月李登辉就任“总统”之后,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7.
台湾在80年代,中产阶级崛起,党外势力壮大,大陆籍官僚势力老化凋落;在岛外,台湾当局在国际上日益孤立,中共和平统一政策得到热烈反响.在这一形势下,8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的政治、经济、大陆政策和两岸关系都发生了国民党退据台湾以来的重大阶段性变化,台湾进入了转型期.政治格局转型1986年3月,蒋经国说:“时代在变,局势在变,潮流在变.”在国民党十三届三中全会上他提出解除报禁、开放党禁等六项政治革新措施.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结束了长达38年的蒋家王朝强人统治时代.李登辉继任“总统”、国民党主席权位后,继续推动“政治革新”,在1988—1989年先后制定“动员勘乱时期集会游行法”、“人民团体组织法”、“第一届资深民意代表自愿退职条例”等政策措施,扩大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推动国民党政权的权力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车轮刚刚驶入2000年,台湾的“总统”选战随之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1月对日,台湾的五个“总统”候选人正式登台亮相,被台湾媒体称之为“泼粪大战”的“总统”竞选正式鸣锣开台。无党派独立“总统”参选人来楚瑜,曾一度当选呼声最高。后支持率直线下跌,但经过一番与“政府”明争暗斗、相互吓唬之后,才稍稍稳住了阵脚。宋楚瑜的父亲宋达是黄埔第五期毕业生,与蒋经国关系十分密切。正是得益于此,宋楚瑜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曾是蒋经国身边的红人之一。1988年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登上“总统宝座”,宋楚瑜很快又成了李登辉的贴身谋士…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7日,台湾“泛蓝”三党连访大陆,对两岸关系的缓和与稳定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但台湾局势依然严峻,理性分析台湾局势,深刻认识党中央在台湾问题上采取的重大举措,这应当是把握两岸关系本质,清醒认识两岸关系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宫力 《两岸关系》2005,(10):31-33
中美高层会晤在台湾问题上达成的共识不仅有助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有助于维护台海局势的稳定。目前,中美高层会晤已在台湾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副执行长兼大陆部主任张荣恭就表示,胡锦涛主席提议和美国一道维护台海和平,但台湾当局无力也无心突破两岸政治僵局,台湾在台海局势中正在被边缘化,这对“台独”政治人物鼓吹的所谓“台湾主体性”,是严重讥讽。  相似文献   

11.
自1998年底台湾地区三项选举结束后,2000年所谓的“总统”选举已经成为台湾政局中的焦点。台湾各主要政治势力正围绕这场选战紧锣密鼓地进行布局。台湾下届“总统”最有可能的人选,主要集中在国民党的连战、宋楚瑜和民进党的陈水扁及甫从民进党内脱党出来的许信良等四组人马身上。下届“总统”选举的基本态势依旧是国、民两党对决为主,新党无力竞争。国、民两党已分别决定于今年8月下旬和7月上句召开党代会或临时代表大会,决定各自“总统”候选人。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7,(Z1)
距离2008年“大选”还有一年多时间,但浓浓的火药味已在台湾在野国民党内弥漫开来。1月15日,国民党中央通过了2008年“大选”党内初选方案。根据规划,定于4月15日举行“总统”选举候选人提名初选。方案公布后,便招来党内外抨击声一片。在国民党17日的中常会上,刚定的“总统初选”日程又被惨遭驳回。最后定下5月30日为2008年台湾“总统大选”党内初选时程。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针对国民党要在4月提早产生“总统”候选人,16日,王金平罕见地直接发布新闻稿表明反对立场,他强调,国民党“应延长总统初选时间”,初选时间太早而且办法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3.
九十年代第一春,台湾政坛风暴骤起,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今年是台湾国民党第八任伪“总统”、“副总统”选举年,国民党高层在推选“总统”、“副总统”候选人的问题上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权力斗争。就在2月19日召开的为期40天的伪“国民大会”及“立法院”开会期间,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鼓吹“两国论”的台湾前“总统”李登辉下台、坚持“台独”立场的民进党骨干分子陈水扁上台后台湾形势及走向分析的基础上,揭露了“台独”分子陈水扁阻挠台湾与大陆统一的种种伎俩,探索了台湾回归祖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2000,(2):21-22
台湾2000年“总统”大选竞选中,“中兴票据案”震惊台湾政坛。 杨吉雄抛出“兴票案” 去年12月9日上午,正当宋楚瑜在台北市仁爱路办公室会见前来台湾的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会主席卜睿哲的时候,国民党的不分区“立委”杨吉雄召  相似文献   

16.
刘红 《台声》2007,(4):41-43
当前.台海局势错综复杂.台湾政局正处于演变的重要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四要一没有”更是在为“法理台独”推波助澜,反对和遏制“台独”成为当前两岸同胞的首要任务.制止”台湾法理独立”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自从陈水扁背弃自己一再信誓旦旦的承诺,悍然宣布“终统”之后,引起全球极大震动,海内外中华儿女愤怒声讨,国际社会纷纷表示不安和担忧,各种议论和谴责不可胜数。曾经读到这么一个分析:“在海峡两岸与美国三方面关系中,台湾实际上是局势控制能力最弱的一方,但同时也是决定台湾事变发生与否的一方。”最小的力量与引发局势变化的主动权同时配置在台湾一方,如今,陈水扁“终统”行径所引发的震动,就是那种效应的结果。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并不代表台湾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当他罔顾台湾人民的安危与福祉,挟持了民进党和台湾人民,背弃自己一再保…  相似文献   

18.
紧接着,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提出了“艾森豪威尔主义”,要求国会授权总统,为保护中东国家的“独立”,可以使用美国的武装部队。由于美国随时准备武装介入,使得中东地区的局势十分紧张。当黎巴嫩、伊拉克出现突发事变时,特别是伊拉克宣布退出“巴格达条约”时,美国从其全球战略考  相似文献   

19.
距离今年3月的台湾领导人选举已没有多长的时间。代表台湾各派政治势力参选的各组参选人均已粉墨登场。李登辉多次口头表态不再竞选连任。国民党十五全二次会议正式通过提名连战、萧万长为该党“总统”候选人。许信良于去年5月宣布退出民进党自行参选。7月10日,民进党正式推举陈水扁为该党“总统”候选人。16日,原台湾省省长宋楚瑜也自行宣布参选“总统”。8月21日,新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2月1日,攸关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向的台湾第五届“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成为“立院”第一大党,但由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的“泛蓝军”仍超过“立院”225席的半数,总体实力仍优于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组成的“泛绿军”。这一结果表明,陈水扁操控岛内政局的筹码有所增加,但台湾局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