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主席了解到上甘岭的英雄事迹后,当即指示有关方面将上甘岭战役拍成电影电影《上甘岭》取材于真实的上甘岭战役。1952年秋,美国侵略者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调动六万多兵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用武力获得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在43天的时间里,在上甘岭这块  相似文献   

2.
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带领十几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悄悄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与世界上装备最为现代化的美军进行了一场不对称战争。其中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的典型战例。我志愿军和美国、李承晚军队双方动用的兵力之多,持续时间之久,  相似文献   

3.
晨晖 《党史博览》2010,(10):10-15
狙击手张桃芳以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创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纪录 1952年11月,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刚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接替第十五军,保卫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获得的战役成果。张桃芳的神枪功夫,正是在上甘岭保卫战中显露锋芒的。  相似文献   

4.
张建 《世纪风采》2010,(3):35-36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艰苦、最激烈、最残酷的一次战役,在仅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敌我双方共投人了10万兵力,反复争夺了43天,最后我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在此役中,志愿军炮兵二十一师二0九团战功卓著,“喀秋莎”火箭炮在上甘岭战役中尽显神威。步兵战士特别喜爱“喀秋莎”,称之为“炮兵之王”。  相似文献   

5.
正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上甘岭战役,震撼世界,扬名天下,志愿军英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但由于历史原因,志愿军指挥员的事迹则披露不多。秦基伟不但指挥了上甘岭战役,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上甘岭战场日记。本文以秦基伟日记为经线,以上甘岭战役亲历者的口述为纬线,史实与细节互证,展现一代名将秦基伟在上甘岭战役中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关捷 《党建》2019,(3):38-40
正1956年12月1日上映的影片《上甘岭》,是新中国具有史诗品格的红色经典电影。影片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中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上甘岭原本是朝鲜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在此打响。战斗惨烈程度世所罕见,美军调集大炮、坦克、飞机,向我志愿军两个连据守的约3.7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9月,新华社联合网络问答社区——知乎,发起"你好中国·问答70年"活动。首席提问官胡歌发出第一个提问,并邀请网友们参与讨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有没有一首歌让你听了就热泪盈眶?"众多网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我的祖国》。沙蒙:希望这支歌经久不衰说起《我的祖国》这首歌,就不能不提到电影《上甘岭》。《上甘岭》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岭战役的真实故事。1952年11月25日,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朝鲜半岛的南疆北界由此得以稳  相似文献   

8.
秦基伟是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智勇双全、功勋卓著的战将。特别是在朝鲜战场的上甘岭战役,他所率领的十五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更不同凡响的是,1988年,已经74岁的秦基伟出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并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9.
古琳晖 《党史博览》2012,(12):22-24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侵朝美军对金化以北五圣山上甘岭地区发动了一次自称为"最猛烈的攻势"。此役,敌人在3.7平方公里的两个山头阵地上,投入6万多兵力、300多门大口径火炮、100多辆坦克,每天出动飞机70多架次。经过40多天的激战,敌人在付出了伤亡2.5万余人的代价之后宣布:"这次攻势彻底破产了。"由此,上甘岭战役成为举世闻名的经典战例。上甘岭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兄弟部队的有力配合。被誉为"世界战争史上著称的阵地防御战"的西方山阵地防御战,同上甘岭战役一样,打得壮烈精彩。原第十五军参谋长张蕴钰曾对参战官兵说:"你们西方山打得很好!因上甘岭的出名而把你们给掩盖了。"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秦基伟说:“你们在上甘岭打得不错呀。”刘少奇对秦基伟说:“上甘岭开创了一个世界纪录。”周恩来对秦基伟说:“你们打得很苦,很顽强,打得很出色。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又一次重要战役,是军事史上的奇观。”秦基伟,这位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的太行一分区司令员,因上甘岭战役在我军战史上一举成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最终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时间已经过去50年了。沧桑岁月,难以抹去人们的记忆,特别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在“上甘岭”战役幸存下来的老战士们的记忆。在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时,兴文县曾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邱少云排幸存者,荣立一级战功的王树良同志(兴文县两龙乡退休干部)、上甘岭战役一等战功甲级一等荣军刘平清同志(原兴文现珙县曹营乡雨花村农民)、志愿军第15军135团文化教员石昭辉(兴文县退休教师)等,应邀聚集回忆1952年10月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抗美援朝参加上…  相似文献   

12.
政治部干事 刨根问底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从川军里解放过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邱少云,随所在的三营500多人,奉命于11日晚潜入上甘岭右翼阵地“三九一”高地前的开阔地里。在潜伏过程中,邱少云被美军盲目发射的燃烧弹烧着壮烈牺牲,时年26岁。  相似文献   

13.
宛诗平 《奋斗》2011,(2):63-63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一次.时任军长的秦基伟和前线一位团长通话.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特告坑道里的同志们。军党委和首长都很惦记前面的同志……”谁知电话员毫不客气地打断他:“首长别哕嗦了!拣要紧的说,  相似文献   

14.
清明节前,82岁的上甘岭战役一等功臣、原志愿军一三五团七连连长、电影《上甘岭》中八连连长张忠发的原型张计发,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张开双臂、满眼泪光地抱住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的墓碑,痛哭失声。1950年,他和亲如兄弟的孙占元参加解放贵州战役时,想合张影却没钱,这成了他一辈子的遗憾。清明节前,  相似文献   

15.
刘明钢 《党史天地》2009,(12):20-23
秦基伟是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智勇双全、功勋卓著的战将。他带领着一支由地方部队升格为野战军的第九纵队。南征北战,经受住无数次战斗的考验;特别是在朝鲜战场的上甘岭战役,他所率的十五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1955年,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更不同凡响的是,1988年,已经74岁的秦基伟出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并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16.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总部给前线部队配发了几千台小型报话机,但部队缺少报话员。为了给前线部队送报话员,我亲历了上甘岭战役。这年夏秋之交,我志愿军集中了8个军,在180公里长的战线上对美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正面反击作战,消灭敌人2.7万人。美军不甘心失败,于1952年10月14日,发起了"金化攻势",攻击目标是五圣山下志愿军两个连据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高地下有一个小村庄叫上甘岭,这次战役就被称为上甘岭战役。  相似文献   

17.
阿雷 《党史纵横》2013,(8):8-10
提起抗美援朝的那场上甘岭战役,许多人的耳畔都会立时响起那首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至今,它已被传唱了半个世纪,成为了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然而,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硝烟的散去,现今却很少有人知道,就在上甘岭战役前,还有一场战役打得比上甘岭更艰苦、更惨烈、更震撼。虽说此役双方伤亡我众敌寡,本拟围歼却又让美军有计划、有接应地撤跑了,但事实证明:我军在极度严寒和饥饿中,凭借"小米加步枪",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3日,一级英雄孙占元的两个孙子与毛岸英、黄继光、邱少云等烈士的亲属一起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烈属代表团,首次踏上朝鲜的土地祭奠英灵。在上甘岭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孙占元被誉为抗美援朝“五大烈士”,他也是电影《英雄儿女》主人公王成的原型之一。1961年金目成访华时,曾给孙占元的亲属写了一封亲笔信,并带来了礼品。  相似文献   

19.
<正>1951年3月21日,35岁的李德生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5师,由辽宁宽甸河口跨过了鸭绿江,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作为第12军35师的师长,李德生先后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作战和上甘岭战役。如果说第五次战役令李德生扬名军中,那么上甘岭战役则是李德生军旅生涯的高光时刻。红色收藏家王金昌先生收藏了一本战地记者于1952年6月16日至7月13日采访李德生领导第35师开展“坑道战”的实录——《朝鲜前线采访笔记》。  相似文献   

20.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艰苦、最激烈、最残酷的一次战役。在仅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敌我双方共投入了10万兵力,反复争夺了43天,最后我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