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既然市场经济给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多种发展空间,也强调了人的自主平等意识和关注自身利益的意识,那么,个人追求好一些的物质生活条件便无可厚非。从道德的角度说,判断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主要看他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那么,确定个人正当利益范围理应成为判断道德善恶的基础。只有当一个人能够得到他所应得的利益,并能自主而非被迫地维护这些利益,这才开拓了完整的实践高尚道德原则的前景。反之,如果我们不明确个人利益,就是“苛求君子,放纵小人”,也就看不出谁在损人利己,谁在损已利人。如果说一个人道德高尚就意味着他得到的微薄,那么这种道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9,(23)
人们在从事社会生产活动和其他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总要结成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上下级之间,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同事之间有共事与合作的关系,部门之间有分工与协作的关系,贸易双方有合同契约的关系……没有正当、合理的关系,什么事情都无法进行。关系是否正当合理,要靠法律、法规、纪律、道德来约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正当的、合理的。一些人为了个人的或小集团的私利,往往突破法律、法规、纪律、道德的约束,发展起各种不正当的关系或曰庸俗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极大的腐蚀剂,它破坏法制,松弛纪律,…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刑法关于行贿罪规定了明确的犯罪目的:"谋取不正当利益"。但是未把"谋取正当利益"纳入刑法惩处的范围,这是不妥当的。这样的规定有很大的不合理性:不利于处理受贿罪的关系,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并将对社会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2)
大多数人可能知道规范伦理学的一些道德理论的道德标准,但是对于这些道德理论的道德动机、动机基础或者说是道德约束力似乎很模糊,不过这是思考道德问题和全面理解道德理论不可缺少的。斯坎伦的契约论思想关于"正当与不正当"的基础,诉诸这样一种观念,根据他人不能有理由拒绝的根据向他们证明你的行为是正当的。  相似文献   

5.
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有在社会中,个人才能实现自己发展自己,功利境界的人是求个人的利益,道德境界的人是求社会的利益。功利境界的人行为是以占有为目的,道德境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体现着竞争关系,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社会通过竞争不断地发展着。竞争力是由许多元素共同组成的,道德要素是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个人思想政治道德的修养与提高,促进着个人竞争力等多方面要素的发展;道德高尚的人更加容易在社会中实现价值,有所获得;每个个人道德的不断完善是社会整体道德体系全面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而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化解离不开作为和谐之基础的道德的支撑,和谐的道德关系需要构建“道德公平性”。“道德公平性”缺失,和谐便不能成立,和谐社会也无从构建。一构建“道德公平性”的核心是实现行使道德权利与履行道德义务的基本对称。道德权利是道德主体依据道德所应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构建的地位、自由和要求以及应该享有的权利。道德义务,简言之就是人们必须且应该付给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西方国家曾经过多地宣传了权利,以致有些人认为他们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我国传统社会基…  相似文献   

8.
原来如此     
如果有人问:越南与柬埔寨韩桑林政权是什么关系?这恐怕连小学生都很清楚:一个是占领者,一个是傀儡。 可是,这种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事儿,越南当局却不承认。不仅如此,河内当局的领导人常把他们与柬伪的关系吹得天花乱坠,什么“互相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啦,什么“尊重相互的正当利益、平等与相互信任”啦,简直美得不能再美了。  相似文献   

9.
人把自然界和社会作为自身存在的对象,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客体,那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一种主客体关系。人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道德活动正是这一类主客体关系,一切道德活动都既是有主体、又有客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一)道德主体应该是规定、推崇某种道德规范,实现某种行为方式的人,应当包括个人以及由个人构成的社团、政党、阶级等。首先客体是道德主体活动的对象,即接受这种道德规范的约束,遵守这种行为准则,执行这种行为方式的人。道德主体不应该是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本身,只应该是这种道德规范、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依赖利益驱动,倡导竞争、进取和效益,讲淡泊名利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淡泊名利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首先,淡泊名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进取要求是一致的。淡泊名利不是指不要荣誉、不能够追求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而是指不要把作为荣誉和称号的名利看得太重。严格讲,名利是社会对个人和组  相似文献   

11.
正一、西方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西方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可以称作个人经济利益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机制,这种个人利益的相互制约和促进机制是近代以来西方社会进步的动力。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经济的内在规则由"看不见的手"在控制,而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是通过整个社会无数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逐而形成的。理想状态的市场经济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西方市场经济包含的伦理精神和道德要  相似文献   

12.
当大学生们以“自我设计”、“自我实现”为旗帜,强烈地表现自我、追逐自我的时候,一方面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包括来自社会的政治忠告,道德训诫和家庭无所不包的谆谆教诲;一方面又因为大学生自我实现后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利益,又理所当然地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和赞扬,在这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的评价面前,我们该怎样认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呢? 什么是正确的自我价值观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正确的自我价值观首先就要反映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自觉地意识到公有制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是,个人同他人,集体和民族的利益分不开。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的自由,应集中地体现在帮助和促进更多的人实现自我的活动中。不能设想,一个大学生能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去实现真正的自我,也不能设想,一个大学生采取种种途径逃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应负的责任后还能完善自我道德,心安理得而无内疚体验。  相似文献   

13.
叶朗 《党政论坛》2011,(12):1-1
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有在社会中,个人才能实现自己发展自己,功利境界的人是求个人的利益,道德境界的人是求社会的利益。功利境界的人行为是以占有为目.的,道德境界的人行为是以贡献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集体主义作为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未来导向性的特点。目前,人们对集体主义的种种看法,虽然比较集中地从利益关系的角度,关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但由于各自的着眼点不同,也就成为产生分歧的关键所在。关注利益无可厚非,因为利益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把集体主义限定在惟一的处理利益关系上,目光盯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上,就很难走出从理论到理论的怪圈。正确把握集体主义的本质,我们应该认识到,首先,集体主义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道德原则,而不是分配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具体  相似文献   

15.
程继旭  刘丽苹 《学理论》2013,(12):37-38
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的相同之处是利益,是道德的基础,把追求整个社会的幸福作为道德的最高理想,肯定了个体追求功利的合理性,对人性积极地思考;它们的理论差异是前者主张人我两利、集体功利主义,强调志功合一、义利双行的功利主义思想;后者主张合理利己主义、个人功利主义,强调效果论、重利轻义的功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政治道德最根本的特性就在于对权力的道德约束。政治道德围绕权力而展开,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双方斗争和博弈的产物。政治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契约",其在本质上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围绕权力所达成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契约。遵守政治道德是获得执政合法性的关键,政治道德关系到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根本原因是政治道德平衡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利益关系,能够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社会形成相对合理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的谋利行为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一,但经济人的谋利行为应以不损害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前提。损人利己和舍己为人只是道德层次关系中的两极,分析的道德层次关系有七层:损人损己、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利己不损人,利己利人、利人不利己、舍己为人。其中利己不损人是经济人应遵守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合法性应当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从利益分析方法入手,就经济增长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政治合法性基础在于民众利益(既包含现实利益又包含预期利益,既包含经济利益又包含非经济利益)的满足和实现,而利益需求是不断前进和上升的,因而政治合法性基础也应随着社会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单纯的经济增长只能满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经济利益需求,而且经济增长是有周期的,把经济增长作为政治合法性的根本基础,是不稳固的,也是十分危险的。同时,政治合法性对经济增长也提出了要求:即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文明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样的人,在文化、科学、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都应有较好的素质。作为社会的人,可以分为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两个层面。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主义道德也就包括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从这两个方面整体地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机制,将会形成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目标。(一)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中的个人,为了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并适应一定社会利益关系要求的道德素质和内心道…  相似文献   

20.
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与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在精神上是相契合的,两者主要表达了四个方面理念:1.国家与社会的双向互动能同时收获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两大硕果;2.需要与利益的正当满足能最大限度实现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两大目标;3.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结合能妥善处理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两大矛盾;4.个人和社会的相互融合能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提高两大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