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精辟概括的抗洪精神,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执政就是“尊重和保护人权”。抗洪精神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抗洪实践中维护人权的光辉历程,再一次向世人昭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最讲人权。抗洪精神是人权思想在抗洪实践中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2.
“在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抗洪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抗洪精神?江泽民总书记作了明确的概括。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这种伟大的抗洪精神,使我们战胜了历史上罕见的洪灾,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伟大胜利。这是社会主义中国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做好今后工作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年只有几个月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们应该像打抗洪战役那样,开展以发展经济、重建家园为目标的保规划大决战,也要“严防死守”,务求全胜。打好保规划的大决战是确保灾区重建的紧迫需要,是全面完成“九五”计划、实现湖北振兴崛起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就是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道德,以及古代圣贤、英雄豪杰们为国为民为追求理想而表现出的“自强不息“、“舍生而取义“的精神,这就是我们的“老祖宗“;中国人民特有的爱国情操,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寨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这就是我们的“老祖宗“。  相似文献   

5.
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人间奇迹,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学习这种精神,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伟大真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什么历史功业都可以创造出来。这反映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社会发展规律。弘扬抗洪精神,根本的是要认识、尊重、弘扬人民群众的无穷伟力。这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明了抗洪精神的实质以及如何弘扬抗洪精神及其现实意义。认为抗洪精神本质上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传统的集中反映和新的发展。弘扬抗洪精神,就是要弘扬新时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弘扬抗洪精神的现实意义在于:有利于增强党的号召力和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全局现、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7.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这就是江泽民同志高度评价的伟大的抗洪精神。“九八抗洪精神”之所以在中华大地上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是因其深刻地蕴含了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灵魂,是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更因其与中...  相似文献   

8.
’98之夏,洪魔肆虐。为彻底征服洪魔,十几万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数百万人民群众携手并肩,顽强拼搏,用“抗洪精神”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或许,我们能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感受到部分动人的场面,然而,摄像机背后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却未必知晓。河南电视台的一线采访记者用饱蘸激情之笔为我们再现了抗洪中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今年入汛以来,长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相继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军民携手,干群团结,顽强拼搏,战胜了长江流域8次洪峰和嫩江、松花江3次洪峰的袭击,取得了’98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这不但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而且给我们留下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种精神给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党政军警民团结奋战,同“四水”流域特别是洞庭湖区的特大洪水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搏斗,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当前,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前不久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大会讲话中指出的“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积极工作,开拓前进,努力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满怀信心地去实现今年改  相似文献   

11.
史所罕见、世所罕见的特大洪水终于俯首东去,中华民族全力以赴鏖战世纪洪水的雄伟画卷已定格为永恒的历史,成为20世纪末最瑰丽壮观、最震撼人心的一幕。在这场人水相搏的伟大抗洪斗争中,中国人民向世人展示了独有的精神风貌,中华的民族精神也再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江总书记将其概括为24个字,也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的抗洪精神。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在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们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拚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学习江泽民讲话、总结九八抗洪救灾这一伟大事件时,一位资深宣传工作者这样说:对于抗洪精神这一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发扬光大并带入到21世纪以至更远的年代;对于抗洪赈灾中可歌可泣的事迹,要作为我们思想教育的极好教材。 有关抗洪精神的珍贵,已有报章专门论述,此间不再赘言。  相似文献   

13.
当人类迈入新世纪的时候,不少国有企业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困境,会给企业和职工带来压力,也能成为一种力量、一种企盼。可以说,像中国人民在洪水面前,用顽强的斗争形成的“抗洪精神”一样,与困境抗争之时,也是企业精神形成之日。深刻的变革给企业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机遇。许多成功企业就是在最艰苦的时期,孕育出了有深刻底蕴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困境大背景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0月1日──祖国母亲49周年诞辰日,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欢庆的不平凡的节日。当九八抗洪斗争全面胜利,灾区全力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当抗洪英模事迹在祖国东西南北中广泛传颂的时候,我们庆祝49周年国庆,不禁由衷地感到鼓舞与振奋;伟大的抗洪精神作为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入汛以来,长江出现全流域性特大洪水,武汉关出现历史记录的第二高水位。数十万军民坚守大堤,以“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英勇豪迈的气概,投入抗洪抢险战斗,令险恶的洪峰一次又一次地俯首东去。在汉口持续超警戒水位长达60多天时间里,一个地名——“龙王庙险段”,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最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已做出决定:投资1.2亿元,整改加固龙王庙堤段,消除龙王庙险段的隐患。这对于武汉人民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我们建议,在龙王庙险段整改加固的基础上,修建一座集参观、游览、休闲、凭吊于一体的抗洪纪念园,扬抗洪精神,立英雄丰碑。  相似文献   

16.
廖进 《群众》2012,(7):70-71
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之于我们,就是要将根植于深厚人文沃土、融铸于改革开放实践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在统一认知、凝聚共识的基础上,予以深刻阐释、大力倡扬并切实躬行,使之真正成为引领“两个率先”的思想火炬,持续给力江苏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大灾之后,我走访了城乡一些基层单位,就如何弘扬抗洪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同县、乡、村和市有关部门的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大家普遍认为,抗洪斗争对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有益启示有以下五条: 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抗洪斗争中,我们所以能发动千百万群众投入抢险,组织调运各种物资,有条不紊地协调指挥,如果离开党的领导是无法想象的。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在抗洪的紧要关头,最担心的就是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有的同志回想起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联系当前国  相似文献   

18.
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我市37万防汛大军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取得了1998年我市防汛抗洪斗争的决定性胜利,完成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确保”的任务,保住了长江、汉江干堤和连江支堤的安全,保住了武汉的安全,保住了重要交通干线的安全,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我市抗洪防汛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武汉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干部在抗洪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为建设一支能坚决  相似文献   

19.
凶猛的洪水肆虐了两个多月后终于渐渐地回落了,抗洪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这两个多月来,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那场惊心动魄。气吞山河的抗洪抢险斗争以及在抗洪抢险斗争中形成的抗洪精神却在中华民族的抗洪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广大抗洪军民团结奋斗,决战决胜的英雄气慨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撼天动地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数百万军民紧急动员,批柱中流;几十个日日夜夜连续作战,舍死志生。关键时刻,危急关头,我们的党员干部,始终身先士卒,冲在抗洪抢险的最前面。在大堤,在险库…  相似文献   

20.
我想就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着重点讲几点建议。 第一个问题,应注意研究一下怎么把人心凝聚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方针政策和战略目标上来。这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文件都写上了这句话。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可以把人心凝聚到这个目标上来,好象还缺少研究,或措施还不够多。例如,大家都看到在抗洪斗争中进发了伟大的抗洪精神。从党中央到各个地方、各个部门都提出要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弘扬抗洪精神。大家都相信,只要真正发扬抗洪精神,这个伟大的精神力量一定能够转化为物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