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安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搞好粮食生产安全,将农业大省建成农业强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分析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安全的制约因素,提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具有发展粮食生产和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优势。2009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  相似文献   

3.
《奋斗》2020,(9)
正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是国家的生命线。"六保"中提到的"保粮食能源安全"对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更要在做好"保粮食能源安全"工作中守职尽责,当  相似文献   

4.
赫修贵 《奋斗》2013,(11):41-42
黑龙江省是中国第一农业大省。创造出了粮食产量、商品量、增量、调出量、质量等中国粮食的五个第一。今后。把黑龙江省农业做大做强做优,实现高效、优质和高价,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一条绿色质量型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之路,把黑龙江省建成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将是未来我省农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奋斗》2015,(5)
<正>黑龙江省是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完善我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提升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切实调动粮食主产县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意义十分重大。我省"两大平原"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改革试验田,承担着为相关改革措施出台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的重大职责,而完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改革举措之一,对此进行有益探索,为健全我国粮食主产区利  相似文献   

6.
《奋斗》2021,(6)
正"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以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为目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粮食产量保持在1500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十七连丰",稳居全国第一位,农民收入登上一个大台阶,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更加突出。"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强调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农业强省。  相似文献   

7.
荣欣宇 《奋斗》2024,(2):72-73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强调,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政治责任。发展数字经济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必然选择,数字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能居于全国前列,被誉为"中华大粮仓",因此,黑龙江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子商务是"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在农业流通领域以及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过程中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增加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由于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起步相对较晚、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农民对电子支付方式难以接受等问题,需要从拓宽拓深电子商务应用、建设特色园区推动聚集发展、完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体系、发挥优势推进网络金融服务等措施推进"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沬  周殿武  宁逵  杨帆 《奋斗》2020,(3):29-30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商品率和外调量均居全国首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地理和产业传承等各种原因,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县大多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效益较低。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应该建立与之相应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与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巩固粮食主产县的地位,保障“中国粮食”产能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祖伟 《奋斗》2007,(2):32-33
黑龙江省地处北疆,既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畜牧业大省。几年来,着眼于破解“三农”问题,加速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省委、省政府提出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粮牧“主辅换位”战略,把畜牧业建设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这一重大战略方针指引下,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21,(9)
正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一个时期以来,国家连续部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镇"等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示范项目。这是国家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新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原字号"粮食带有公益商品属性,加之寒地气候和边缘区位等特殊因素,致使出现农民增收缓慢、乡村人口减少和工业发展滞后等"粮多钱少"问题。特别是乡村缺少资金,很难加快乡村建设。因此,黑龙江省建设农业产业集群,必须在确保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引导和推动发展乡村循环经济,促进农民生产增收、加工企业增效、剩余劳动力就业和乡村增加积累。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20,(11)
正黑龙江省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我省不仅担负着国家粮食数量安全的重任,更担负着粮食质量安全的重任,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解放思想扬长避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促进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疫情蔓延下的粮食安全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新冠疫情影响,先后有越南、俄罗斯、柬埔寨等国家紧急宣布实施粮食出口限制,不排除后续还会有更多国家跟进。综合判断分析,这些国家实施粮食出口限制,当下不会危及我国粮食安全,但我们也要重新审视我国保障粮食面临的问题,即粮食面积"三连降"、种粮收益持续下降、气候病虫害威胁大、长效机制不健全和供应链尚待巩固,这些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与防范。为此,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议"六稳"之前先"稳农业",把粮食区域保障上升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千方百计实现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的战略目标,构筑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升粮食流通供应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4.
迈入新征程,应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战略定力,增强粮食供应链韧性,不断开创黑龙江省“三农”工作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建设农业强省为目标,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十二项工程”,并将“粮食安全保障工程”列为“十二项工程”之首,充分体现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特殊重要性,彰显了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心怀“国之大者”的政治担当。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6,(1)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相比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当下的薄弱一环。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技术创新的步伐。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52亿斤,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增量占全国增产总量的近5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2015年,我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十二五"时期,我省便重点提出要坚持走具有龙江特色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郝帅 《奋斗》2018,(1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应大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快向农业强省转变,做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一、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胡世英 《奋斗》2009,(8):9-9
胡锦涛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工作时到我市肇东五里明镇视察农业,指出要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真正把这块肥沃的黑土地建设成为国家可靠的大粮仓。胡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使全市上下备受鼓舞、备为激励、备感振奋。一个时期以来,我们认真研究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切实抓好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探索建立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和嘱托。  相似文献   

18.
《江淮》2008,(4)
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就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明确的要求,这对我们深入抓好粮食生产和"三农"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结合我省实际,鲜明地提出了建设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的构想,这是一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促安徽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和产粮大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感。毫无疑问,建设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对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建设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以便明晰思路、科学规划、有效推动。为此,本刊特约请了部分领导同志,请他们结合实际谈谈各自的思考与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田立坤 《奋斗》2022,(8):46-47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后,如何实现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将依赖于农业农村的科技创新,依赖于乡村的全面振兴。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又是全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责无旁贷。因此,巩固和发展粮食种植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开拓和提升畜禽养殖业在全国的发展潜力,发挥和挖掘乡村生态和文化在全国的特色优势,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21,(5)
正2021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新突破,打造引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龙江样板"。要实现这一目标,既要从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出发,又要遵循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同时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相契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突破。打造保障粮食安全的龙江样板。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是黑龙江省农业发展方面的首要目标。要积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标、产量稳中有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