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邓小平同志说:“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特别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邓小平文选》第138页)深刻阐明了党的团结的重要性。一、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是加强党的团结和加强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基础。  相似文献   

2.
提高新时期领导干部能力要实现五个转变罗海藩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历史对我们党提出的要求。而提高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则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从此改换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核心,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维护中国共产党这个政治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生活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对于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党合作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历史选择,其核心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其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其远大理想,最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积极力量而作出的必然选择。在建国前的战争年代里,面对进步与反动两大势力的较量,我国各民主党派甫一诞生,就与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对外抵抗侵略者,对内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当中共组…  相似文献   

6.
顺应形势 提高自己本刊评论员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个对我国政治生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将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性文献。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按照《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相似文献   

8.
杜辉 《大连干部学刊》2009,25(7):4-5,15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一致性,既在于社会主义是当代爱国主义实现的必须途径,也在于爱国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首务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反分裂、反动乱,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统战工作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每个人的梦想,助力伟大的‘中国梦’,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苏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周向群,正以前瞻性的理念、创新性的思维,动员全市统一战线,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多献务实之策,做苏州科学发展的推动者、改革创新的实践者、民生改善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0.
《桂海论丛》2012,28(2):130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的90年。波澜壮阔的90年辉煌历史画卷充分证明,我们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两个不愧为”的历史结论昭示我们:要不断增强对党的热爱,增进对党的领导的信赖,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复兴、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从政治科学和领导科学的角度看,此种政治领导有其特定内涵: 从此种政治领导活动中诸要素的总体配置状况看,其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其客体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其实践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社会各种进步的政治力量和社会成份实现大联合、大团结、大协作,以组成爱国统一战线,并充分发挥其多种优异社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时代的发展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样也是指导做为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各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理论基础和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共产党的友党、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既不同于苏联的一党制,也不同于欧美资本丰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报告指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192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在中国青年运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从此,中国青年运动有了一个团聚全国青年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有了一个团结教育青年、领导  相似文献   

16.
军队党委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根本的领导制度,是军制的核心部分。军队党委制,即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团以上部队和相当于团以上的单位设立委员会,在营和相当于营的单位设立基层委员会,在连和相当于连的单位设立支部委员会,作为各该部(分)队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的制度。党委制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战争和建设人民军队的实践中独创的原则和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军情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民主革命时期,军队党委制,经历了建立、中断、恢复和发展的曲折过程。这个过程雄辩地证明;党委制对部队贯彻党的路线,保证党的绝对领导,保持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实现高度团结与统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日前,中共河南省委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我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多年来,中共河南省委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真诚与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凝聚了强大的力量,促进了我省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大地上诞生已 80年了。现在,它拥有 6000多万党员, 300多万个基层组织,是世界共产党中的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成员,遍布全国各行业,领导着中国的各种组织和社会活动,直接掌握着国家机器和社会机体的运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然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组织力量 ?它的核心领导地位是怎样形成的 ?这种地位蕴含着何种历史规律和社会价值 ?本文试图从历史必然性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些探讨。   一、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并非从来就有的   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只有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首要的就是增强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和全面统领。强化政治意识,就要始终保持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的清  相似文献   

20.
统一战线的根本职能和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因此,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联合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形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和建设大军,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基本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