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蕾 《青年探索》2015,(1):100-104
关注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不仅有助于有效描述和预测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变化趋势,且能为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少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提供依据和方向。实证研究表明,都市青少年高度认同生态文明建设,且已认识到生态安全的脆弱性、风险性和重要性;但生态价值观介于传统思维和生态取向之间;生活方式正在更新,生产方式亟待转变;他们普遍认同环保政策,但环保责任感不强、践行力不足。青少年的生态信息正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转变;女性生态文明意识和行动高于男性;年龄与生态文明意识成正比、与参与行为成反比;高学历青年的生态文明意识强,但主体责任意识相对较弱;党团员青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生态意识和西方现代环保意识的功能和缺陷都孕育在当时的实践方式和实践背景之中。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转换视角,树立起生态文明意识,这种生态文明意识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意识和西方现代环保意识的批判和吸收,必须通过转变实践方式来求得人与自然的新和谐。  相似文献   

3.
王光荣 《前沿》2008,(7):170-172
社区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有助于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塑造公众生态文明行为,培养公众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能力。因此,要充分开展社区生态文明教育,以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低碳行政意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务员的低碳行政意识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增强政府低碳行政意识,把公务员的低碳行政知识、低碳行政情感和低碳行政行为作为低碳行政意识的考量指标体系,有利于生态文明视角下低碳行政意识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视阈中的绿色环保意识内涵及其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备受瞩目的当下,人类一直在谋求适度、合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绿色便是求解之一,并日益引领时尚潮流,逐步形成绿色环保意识.这种意识强调用全局的、整体的思维和简约、低碳、质朴的方式减少消耗,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意识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认识、新价值判断和新的社会实践.农民具备高度的生态意识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国部分农民欠缺应有的生态意识是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重要原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国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农民生态意识,鼓励农民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7.
邵超群 《传承》2013,(7):130-131
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和参与者,理应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力军,肩负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生态文明素养应当成为大学生成才目标的内在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邵超群 《传承》2013,(5):130-131
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和参与者,理应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力军,肩负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生态文明素养应当成为大学生成才目标的内在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郭雪征 《前沿》2009,(13):94-96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新概念、新理论。充实和提升了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内涵和高度,对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科学发展观,有十分重大的理论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意识主要包括生态认识、生态情感、生态意志和生态参与。它的时代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它是生态理性转化为生态行为的中介,是整体自觉转化为个体自觉的中介,是学理自觉转化为生活自觉的中介。公民生态意识的提升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生态行为。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成果,体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认识的新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应以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以促进资源能源节约为核心、以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为根本。  相似文献   

12.
永州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做出了有益探索,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但仍存在政府自身财力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畅,集聚发展困难,承接产业转移受限等难题。这些难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困境。只有强化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规划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创新发展思路、运作机制、工作举措,推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协调,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3.
永州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做出了有益探索,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但仍存在政府自身财力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畅,集聚发展困难,承接产业转移受限等难题。这些难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困境。只有强化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矬惑规划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创新发展思路、运作机制、工作举措,推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协调,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教育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广庆 《理论月刊》2013,(1):163-165
由生态危机所引起的人类社会关系的失衡使人类文明在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走向生态文明成为必然。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的社会本质;要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中寻找生态文明的有益思想;要按照人的思想行为发展规律,培养人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意识的社会传播和个人生态文明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现,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生态文明建设是化解我国生态环境困境的正确抉择。生态德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促进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有助于生态制度建设,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丽美 《前沿》2014,(1):143-144
G市H区B村和L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斐然:当地政府通过建设乡村经济为切入点,组织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在实践中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行生态文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今天是“六五”世界环境日,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具有特别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分析研究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是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涉及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了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必须要同步实施司法创新,全面落实生态发展方针政策。为了补足现行生态司法体系的缺陷,生态司法应着手改革传统司法理念,加大诉讼与审判改革力度,全面提升生态司法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杨伟民 《党建研究》2012,(12):74-7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一、深刻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与每个人紧密联系,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新代的新要求、新任务。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推动者、受益者。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要把生态文明意识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加以教育培育,帮助大学生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