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共同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到携手建立起崭新的国家;从并肩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到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65载沧桑砥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工民主党始终同舟共济、肝胆相照,共同谱写了多党合作的壮丽诗章。历史告诉我们,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征程中,农工党人与共产党人心系在一起,血流在一起,历经坎坷却始终相随。这不是巧合,是历史的必然。因为选择,需要勇气;追随,依赖信仰。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些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不懈奋斗。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回族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党的民族政策,真正坚持了民族平等原则,给回族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所以,回族选择了追随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失败后,农工党为解放中国民族、建立平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而成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始终以完成民族解放、实现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作出艰难探索,进行不懈斗争。在经历一系列挫折后,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地位,进而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农工党与中国共产党并肩奋斗、携手前行,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自身也作出了历史抉择,走上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而为实现国家现代化而英勇奋斗的历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国家正在大踏步地向现代化迈进。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5.
邓群 《传承》2006,(6):26-2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旗帜,站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的最前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付出了难以计数的牺牲,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历史篇章。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证明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证明了自己是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统一战线在党百年发展历程中始终发挥着法宝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新的征程上,要认真汲取历史经验的养分,更好坚持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自1930年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以来,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历程中,以邓演达为代表的老一辈农工党人,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淬炼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抉择,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革命诗篇。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回首当年积极响应"五一口号"、催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土壤中萌发生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新型  相似文献   

8.
《理论学习与探索》2001,(4):56-56,60
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富创新性和开拓性的重要文献 ,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 ,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宏伟目标的伟大纲领。江总书记的讲话呈现三个突出特点 :概括性讲话从宏观的视野出发 ,以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矛盾的运动为背景 ,回顾了中国共产党 80年的光辉历程。指出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 80年 ,是中国逐步堕入深重的民族灾难和人民困苦的 80年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现在的 80年 ,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并取得辉煌成就的80年。从 1 84 0年到 1 …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始终以开阔的眼界看待使命,党的领导核心以"无我"的境界带领全党担当历史使命.党的历史使命从纵向、横向以及纵横融合三个维度展开,经历了从实现民族独立到实现民族复兴,从实现人民解放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演进.一百年来,在践履使命的过程中认清了出发点,找准了落脚点,探索了创新点,延伸了拓展点,发现了中心点,找到了支撑点,把住了关键点,并从点到线再到面融合形成了诸多创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党切实加强党建,继续咬住目标,从容应对变局,充分调动人民,加速推进创新,健全体制机制,以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解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对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统一战线,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统战资讯     
[理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和谐的制度第一,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政党制度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在追求独立、自由、解放,追求民主、光明、人权,追求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走到一起的,共同的政治思想和共同的利益诉求是它们紧密联系和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时事报告》2011,(5):78-87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3.
党始终重视西藏的统战工作,从西藏工委到自治区党委,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建设任务,先后建立了反帝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民族、宗教界人士在党的战线的感召下,五十年来在西藏和平解放、平息叛乱、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与党真诚合作,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一边。  相似文献   

14.
王兴华 《前沿》2004,(6):26-32
作为一代伟人 ,毛泽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立下了不朽功勋。是他带领中国人民站立起来 ,实现了人民的解放 ;是他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是他引导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值此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总结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5.
正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点燃巨大精神力量之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从民族独立到民族复兴,从人民解放到人民幸福,不懈奋斗,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  相似文献   

16.
国内要闻     
<正>习近平: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90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卓著功勋。人民军队砥砺奋进的90年,凝结着坚定理想信念、优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民族复兴不仅包括在中国实现现代化,还包括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等历史任务。抗日战争对于我们实现民族觉醒、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民族强盛、祖国统一、国际地位提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标志和转折点。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走向复兴之路,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浙 《今日浙江》2011,(11):41-43
浙江众多的党史胜迹,不仅是国家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个红色的历史站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见证和精神传承,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开发红色旅游、进行党史育人的重要资源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9.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赢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带领人民不断前进,并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保持党的先进性相联系,作为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内涵深刻,富有新意。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对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构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  中国自近代以来,面临着严峻的历史任务,这就是在政治上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在经济上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与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