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些年来,公权力普遍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行政权的社会化也异常凸显。与此同时,"公共行政"也越来越多的被行政法学界的学者广泛地使用。在这一大的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对"公共行政发展过程中三阶段的特征"①和英国公共行政范围发展现况的介绍。以期在作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中,对我国建构与之相应的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冉瑞燕 《河北法学》2004,22(9):93-96
证据是公共行政的事实根据 ,证据规则是公共行政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离开了证据规则 ,公共行政就会成为野蛮行政。公共行政中的证据规则根本不同于行政诉讼证据规则。通过总结我国现行立法中有关公共行政的证据规则 ,分析了现行规则的缺失与不足 ,提出了完善公共行政证据规则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公共行政学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范式、新公共行政范式与新公共管理范式相互分立、新公共行政范式与新公共管理范式相互融合三个阶段,呈现出“合——分——合”的态势。而公平效率观也相应地从单纯的效率至上,分裂为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从公平角度出发寻求公平效率的统一和新公共管理的从效率角度出发寻求公平效率的统一,而最终两种分裂的公平效率观又在新的实践和理论上相互借鉴和整合,走向融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4.
回顾现代的历史不难发现,因公共行政衰败而导致贫弱国家的出现,是国家治理中需要警惕的问题(福山,2007)。因此,在21世纪中国进步和发展进程中,为国家治理提供理性知识的公共行政学,无疑承载着一份公共的关怀和责任。从比较视野来看,对中国公共行政进行反思性阐释,推动应对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发展,仍旧是社会科学中一个未完成的知识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戴小明  王贵松 《法学论坛》2005,20(5):141-144
石佑启教授的专著<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从现代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着眼,从范式转换的高度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行政法与公共行政的演进关系,概括了传统的行政法学范式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必须突破传统的理论框架进行范式转换,从而勾勒了在现代公共行政背景下的新的行政法学图景,为进一步完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促进行政法治制度创新,更好地解决公共行政变革中产生的法律问题,提出了诸多富有创建性的观点,填补了行政法学研究上的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6.
2011年,《公共行政评论》进入创刊后的第四个春秋。岁月的洗礼,实践的砥砺,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是,本刊创刊时确立的办刊宗旨,即“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提升公共行政研究质量;回应公共行政实践,建构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理论;跟踪国际公共行政理论前沿,展开建设性的学术对话;弘扬公共精神,服务我国公共行政实践”,其不仅没有被淡忘,相反变得更加具体而生动。这一宗旨,已经成为本刊恪守之准则,也是本刊能获得众多同仁支持之基础,更是本刊特色之依归。  相似文献   

7.
冯伟  温泽彬 《行政与法》2003,3(7):22-24
本文在政府公共行政与社会公共行政两分的框架下,讨论了社会公共行政与行政法的关系。首先,文章对行政法介入社会公共行政领域的必要性作了阐述;接着提出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公共行政都需要行政法的调整;最后讨论了行政法对社会公共行政进行调整时应注意到的两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意义已被学者们所共识。本文从对科学异化思考出发,结合当前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对现代公共行政过分关注事实,而忽略价值研究的现实,从哲学视角探讨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意义、实现以及未来前景,这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风险规制上升为国家任务,风险行政法研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但仍有重要的前提问题需要澄清。风险的概念既有现实维度也有认知维度,作为风险制规对象的风险只能是客观实在与主观建构的结合。风险行政法研究所面临的真正难题是与风险相关的不确定性触及了人类知识的限度,即无知的问题。风险行政法的疆域随着以公共行政方式应对风险的范围而变动,而公共行政并非应对风险的唯一方式,也并非有所有情况下均为最佳方式,因此有必要明确,通过公共行政/行政法方式应对风险的正当根据在于保障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0.
公共行政责任是社会制度安排与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参照系。传统时期公共行政中的责任,是建立在统治者及其官吏个人的道德修养上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官僚制,是一个责任中心主义体系,但它把人的情感等排斥在公共行政体制之外;新公共管理则试图构建一种政府与公民、企业、第三部门等互动、互助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需要注意:《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应当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与《刑法》之间存在着交叉和衔接关系;实施治安管理处罚不能放弃处罚法定原则;主观状态不应作为治安管理处罚的构成要件;公安机关在确认治安违法事实时应当遵循多元化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2.
《Federal register》1980,45(217):73658-73659
This rule sets forth requirements for programs for Grants for Traineeships in Health Administration,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or Health Policy Analysis and Planning at Public or Nonprofit Privat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Other Than Schools of Public Health under Section 749 of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Act (42 U.S.C 294s).  相似文献   

13.
行政学本土化是中国行政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是行政学自身学科体系建设的需要,而且是中国历史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行政学历史发展、行政学生态分析、行政学哲学思考等三种途径建构行政学本土化的理论平台、切入点、突破口,将有助于中国行政学本土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从提出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其遭到来自于凯恩斯主义、公共政策科学、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批判和质疑,但其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背景分析、内容陈述、批评回应和价值方面,对学界关于"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生态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生态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具有里格斯笔下的过渡社会的某些特征,即异质性、重叠性和形式主义。本文运用行政生态理论解读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尝试从经济、社会、沟通网络、符号系统和政治结构这五个主要的生态要素来思考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刘正球 《政法学刊》2009,26(3):108-111
警察权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治国家的原则下,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求警察权依法行使、对警察权实施法律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从立法目的、法律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权限、处罚程序及治安管理处罚执法监督等方面对警察权进行法律约束。遵守这些约束是正确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的未来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公共管理与旧公共行政相比,有其显著的进步性,因为它打破了公共行政一直由僵化的、等级制的官僚组织形式所支配的局面.尽管新公共管理仍然是当今行政改革的主流思想体系,但实践已经证明了它的局限性.从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看,"新公共服务"将是一种新型公共管理模式,因为它具有不同于旧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布莱尔执政时期比任何以前的工党政府更加坚持政府改革,注重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公共服务的提供”已经成为新工党的执政重点。与传统的自上而下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和保守党政府时期强调“市场化”方式不同,新工党革新与改善政策执行的方法是基于“两面性”的基础之上——加强中央的集权与控制.同时强调给予政策直接执行者更多的自治权与自主性。本文旨在对布莱尔执政时期所进行的公共服务改革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对研究布朗政府政策执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实施一年多,该实施细则较1991年版实施细则从立法规范到立法内容均有较明显进步。但通过这一年多的执法实践,仍发现该实施细则在适用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行政执法实践中在适用法条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对策。同时,期望通过向立法者反馈执法实践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为完善我国卫生行政法律体系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Federal register》1990,55(148):31239
The Health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Public Health Servic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HSS), is announcing the opening date of the National Practitioner Data Bank (Data Bank), as authorized by the Health Care Quality Improvement Act of 1986 (the Act), title IV of Public Law 99-660 as amended (42 U.S.C. 11101 et se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