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是民生工程,越要像抓工业项目一样创立载体,缺乏载体的民生工程,很容易沦为空谈。重庆最近几年之所以能做到“经济建设与民生建设”比翼齐飞,关键就在于创造了“五个重庆”建设、“四件大事”等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
《当代党员》2010,(6):47-47
一、十七大把改善民生写进党的报告,探路城乡统筹重任的重庆,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同时,着力民生建设,为人民谋幸福。本期“特别策划”栏目推出《民生重庆:要为人民谋幸福》组合报道,集中反映了民生建设的“重庆作为”。各级党组织可在近期通过专题组织生活会、报告会等方式,参考以上文章,组织党员干部就如何发展和保障民生进行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3.
牛强 《当代党员》2008,(4):F0002-F0002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重庆在中西部地区县有特殊地位,要以扩大开放为动力,在城乡统筹方面取得新突破,在老工业基地改造方面取得新进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迈出新步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专程看望了重庆代表团代表,他指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重庆应继续发扬“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风气,努力拼搏,艰苦奋斗,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更大进步。  相似文献   

4.
《当代党员》2010,(9):1-1
创先争优需要抓手。重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目前最大的抓手就是民生。在6月底召开的市委三届七次全会上,市委系统地推出了改善民生十件大事。随着一幅独具特色的民生“路线图”一一展开,重庆这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场,率先进入民生领跑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重庆经验在三个方面具有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风向标意义:一是“唱读讲传”活动对于重新树立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具有支柱意义,二是“三项活动”是新时期实践共产党宗旨的一种新探索,三是“民生十条”及其实践是破解新时期中国民生难题的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6.
《当代党员》2011,(3):14-17
“五个重庆”、“唱读讲传”、“打黑除恶”、“民生十条”、“户籍改革”、“房产税”……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重庆热词,频频出现在国内外主流媒体上。阔步前进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庆,正成为国内外媒体观察中国变革的重要窗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渝外媒体评述重庆热词》,汇聚各方意见,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代党员》2012,(3):F0002-F0002,F0003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市第四次党代会,庆祝重庆直辖15周年,本刊从本期开始隆重推出“科学发展辉煌成就”(系列图片报道)专栏,下设“‘五个重庆’建设掠影”、“民生共富进行时”、“开放高地鸟瞰”、“民主法治聚焦”、“渝州万里行”、“党的建设巡礼”等专题,全面展示重庆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提供照片。  相似文献   

8.
新知     
《当代党员》2011,(10):2-3
专家认为,重庆缩小三个差距的理论支撑是民生公平和谐理论,其构架体系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生公平和谐理论基本框架体系的实践基础来源于重庆近年来实施的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开展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累积。发展协同论、分配优化论、交换公平论、消费调控论是民生公平和谐理论的四大支柱,由此构成重庆市缩小三个差距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当代党员》2010,(7):12-12
一、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审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为配合会议的召开,本刊在第6期“特别策划”栏目刊登了组合报道《民生重庆:要为人民谋幸福》,本期在“当代论坛”栏目刊登评论《改善民生是最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东党史》2011,(1):56-56
近日,重庆市委召开三届八次全委会,薄熙来作主题报告时,提到“十二五”期间,一定要把“民生10条”做实。这些都是善事、好事、积德的事,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分!民生之事还是个水涨船高的事,永无止境,“十二五”期间不仅要把“民生10条”件件落实,还要不断发现新矛盾,解决新问题,这才算好干部!(来源:《重庆日报》)  相似文献   

11.
《当代党员》2010,(4):1-1
民生工程,重庆当前有四大重点:一是为老百姓种树,绿化巴渝大地,建设“森林重庆”,今年要造林500万亩;二是为农民挣钱,举全市之力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三年内让“两翼”95%的贫困农户增收万元;三是为城市居民盖房。大规模建设公租房,今年先建500万平方米;四是为千家万户改善生活环境,抓好城市改造。对这四大民生工程,市委书记薄熙来在部署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时专门强调。“眼下就要立即启动”!  相似文献   

12.
杨庆育 《当代党员》2010,(12):14-15
“十一五”时期,重庆市委、市政府不断解放思想,开放改革创新,抢抓机遇,率先发展,全面建设“五个重庆”和内陆开放高地,先行先试创造改革经验,积极探索民生导向发展道路,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路子。“十二五”时期,是重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与会专家认为:重庆实践让我们以崭新视角来看世界,重庆把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结合的模式令人鼓舞,重庆实践对亚洲国家有借鉴意义,重庆实践属”社会主义3.0版本”,可从政策、制度和政治三方面看重庆实践,重庆民生社会主义能重建意识形态,重庆实践是一种更具复制性的模式,重庆实践体现了发展成果为人民共字的执政观,重庆实践复兴了人民时国家基本制度的信念,重庆实践是中国乃至人类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11,(12):10-11
“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不求经济增长最快,但求百姓生活改善最明显;不求高楼大厦盖得最多,但求百姓过得最幸福。”重庆市委、市政府把“为人民谋幸福”放到至高位置。从“五个重庆”到“唱读讲传”,从“三项制度”到“三项活动”,从“民生10条”到“共富12条”……这三年,市委七次全会,次次描绘着——  相似文献   

15.
严婷 《当代党员》2010,(6):23-25
“重庆要大发展,关键在凝聚民心、调动民力……要把3200万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市委书记薄熙来如是说。最大限度地调动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民生重庆方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11,(3):56-57
据12月22日的《重庆日报》报道,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重庆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重庆虽然有了大发展,但困难群众还不少,民生问题依然突出。薄熙来说,有人认为,你总要先把经济搞上去,挣了钱才能改善民生吧!“蛋糕”做大了才能分“蛋糕”,这看似有理,其实行不通。因为“蛋糕”分得不公平,做“蛋糕”的人就没有积极性,这“蛋糕”就总也做不大。  相似文献   

17.
蔡焘 《当代党员》2010,(12):32-32
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我们党自建党之日起即奉为圭臬的最高宗旨。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以民生为导向推动发展转型,本质上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经济发展理念、社会治理理念以及政府服务理念的回归,“民生重庆”给予我们三大启示。  相似文献   

18.
《思考与运用》2004,(1):95-95,F003
2003年下半年,对于薛方全和重庆民生燃气有限公司来说,可谓捷报频传:重庆民生燃气有限公司的湘、鄂、渝、黔天然气管网建设开发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由该公司投资3亿元的民生工业园区在垫江县正式奠基动工。赴港上市一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运作之中。重庆民生燃气有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1,(9):8-8
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要陷入“赚够了钱再发展民生”的逻辑陷阱。其实民生不仅是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而且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几年重庆用实践证明:在民生上.花的钱越多,政府会越有钱。目前重庆市5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确实花的钱不少,但去年算下来重庆市的市财政还增加了49%,在全国省一级单位里面排在前面。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适应重庆特殊市情,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重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动经济发展,提高质量效益的迫切需要;是重庆改善民生,实现充分就业的根本举措;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力举措;是事关重庆发展全局的长远大计。重庆坚持教育优先、切实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发展,对于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