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提起"嫉妒"一词,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女性,然而嫉妒绝非女性的专利,很多人(甚至比我们发现或想象的还要多)都曾为之困扰,不分肤色,不分男女,亦不分老少。我们大可不必隐瞒自己曾经或多或少地产生过这种微妙的情感,其实嫉妒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可以说是人们在生存或生活竞争中采取的一种难以避免的、根深蒂固的反应方式。只要存在比较,存在竞争,就存在嫉妒,它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它,更少有人积极接受它,正确对待它,却总是竭尽全力加以掩盖、压抑,并试图把它摒除于人性之外。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嫉妒心理不仅很难消除,而且常常是欲盖弥彰。我们在产生嫉妒与压抑嫉妒的恶性心理往复过程中不断加深自己的恐惧、愧疚乃至罪恶感,而这远比嫉妒本身的危害大得多。所以笔者认为,积极地认识嫉妒心理,勇敢地面对嫉妒心理,以科学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公正客观地研究并阐释这一特殊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是非常必要而紧迫的。  相似文献   

2.
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如果一个人怀有嫉妒心,很可能陷入一种焦虑不安,或者悲哀忧伤的情绪状态中;严重的有可能发展成为憎恶、怨恨和复仇这样恶劣的情绪,有的甚至会发生伤害等攻击性行为。如何矫治学生间的嫉妒心理呢?  相似文献   

3.
提起嫉妒,恐怕每个人都自感熟知它,并能将耳闻目睹的妒心浓炽者的言语和行为描述一番,继而发出一声感叹:嫉妒真是一个司空见惯却令人头痛无奈的怪物!嫉妒心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忌恨心理现象,源于生存需求的应激反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处理这个怪物,有益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就现阶段的社会人类来说,嫉妒心理所表现的范围和形式是广泛而多样的。不过,其范围大致涉及利、才、色三方面者居多;表现形式主要有说坏话、搞破坏、打击报复、甚至有走极端而犯罪的,当然也有用理智将其化解者,也有奋起竞争者,情况极其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说.嫉…  相似文献   

4.
王广勇  赵常林 《唯实》2008,(8):54-58
企业并购引起的震荡容易导致员工心理契约失衡,产生心理契约的违背和破裂,从而引起并购整合的失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的角色定位,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在于及时加强沟通引导,建立组织中的信任关系;实施有效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实现并购双方的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5.
一般特征女大学生的敏感、嫉妒、虚荣、自信或自卑、逆反和对抗诸心理,互为因果,交错产生。在人际交往中得到生动直观的体现。女性的敏感心理,是男性所望尘莫及的。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敏感,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如果一位教师对一位非常认真的女大学生所说的话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她便会产生一种屈辱感,从而对这位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有时,甚至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无礼顶撞这位教师。  相似文献   

6.
竞争治妒论     
竞争治妒论李德民日本学者诧摩武俊在《嫉妒心理学》一书中曾这样表述过嫉妒:"所谓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占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所宝贵的东西被别人夺取或将被夺取的时候所产生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一种极欲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者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对于大学生来说,“嫉妒”是一个令人讨厌而又难于启齿的问题。本文拟就大学生嫉妒问题作一探讨。一、嫉妒的种种表现所谓嫉妒,就是自己渴望获得的东西切为别人所拥有,由羡慕别人的东西转而怨恨拥有者。日本著名心理学家诧摩武俊认为,嫉妒就是自以为宝贵的东西被别人夺取或即将被别人夺取时所产生的具有憎恨的强烈感情。嫉妒在行为导向上有“东方式”和“西方式”  相似文献   

8.
嫉妒     
嫉妒是锋利的刀子长出的牙,很有杀伤力和破坏力,有时杀伤的是别人,更多时候杀伤的是自己。嫉妒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实质是优与劣的参差在弱者心理上留下的斑驳阴影。所以,黑格尔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  相似文献   

9.
曝光台     
曝光台品行不好倒怨别人越轨身为党员哪点值得效仿府谷县新民乡郝家山小学教师边怀清,自1993年以来与本乡沙梁村村民刘××有不正当的两性关系。1995年四川油建施工队进驻沙梁村后,因油建公司班长赵天和与刘××来往较多,便产生嫉妒报复心理,先后采取贴小字报...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员工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以及对企业的发展造成的影响日渐受到关注。本文从为什么要重视国有企业员工心理问题、国有企业员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如何对国有企业员工进行心理健康调适三个方面来阐述对国有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1.
浅论创新思维的阻碍因素及突破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个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伴随创造活动而产生的思维过程。它的阻碍因素主要有从众心理、过分嫉妒、“冬夏心理”、极端的自我评价。根据创新思维的阻碍因素,培养创新思维应做到:培养浓厚的科学兴趣;多向思维的习惯;激发潜在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姚胜安  吴静潮 《求贤》2011,(6):45-46
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一方面必须严格符合逻辑.排除人们情感对组织的干扰:另一方面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靠“薪”更要靠“心”.去调动员工积极性。运用管理心理学这一“治企之道”.深入摸清员工心理规律.引领员工走出心理困境,让员工高兴地工作、幸福地劳动,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去主动舍得.甘愿作出奉献。  相似文献   

13.
王广勇  赵常林 《唯实》2008,(9):54-58
企业并购引起的震荡容易导致员工心理契约失衡,产生心理契约的违背和破裂,从而引起并购整合的失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的角色定位,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在于及时加强沟通引导,建立组织中的信任关系;实施有效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实现并购双方的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14.
嫉妒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后进生有,就是在学习成绩居于中上游的所谓优等生中也普遍存在,而且后者还  相似文献   

15.
情绪、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成份。“有效的领导者就是最大限度地影响追随者的思想、感情乃至行为。”﹂作为领导者,仅仅依靠一些物质手段激励员工,而不着眼于员工的感情生活,那是不够的,与下属进行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美国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拉扎勒斯提出.当前面临的事件触及个人目标的程度是所有情绪发生的首要条件,当该事件的进行促进个人目标的实现时,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目标是个人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它表现为个人的理想、愿望、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盼,一般存在三类心理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嫉妒是一种不利于身心发展的心理效应,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妨碍事业发展。要知道,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我们没必要因为羡慕别人而去嫉妒别人。下面三招有助于打消嫉妒心。只跟自己比。总有人比你拥有得更多、更好,所以,与他人比只能一时胜出。与自己比,检视自己的成长和收获,评价自己的付出和所  相似文献   

17.
韩静 《前线》2016,(12)
正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像空气一样轻的小事,对于一个嫉妒的人,也会变成天书一样坚强的确证;也许这就可以引起一场是非。"自人类开始在地球上活动以来,嫉妒就一直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大陋习,它不仅是是非的发源地,还是悲剧产生的温床,是害人害己的祸根。几千年绵延不绝的"文人相轻",多少含有嫉妒的意味。韩非子与李斯同为荀子学生,都是法  相似文献   

18.
心理福利     
《当代贵州》2011,(17):57-57
福利,《辞海》解释为“幸福和利益”。这说明,福利涵盖了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内容。心理福利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心理辅导。一份对制造业、服务业、IT行业、政府机构等行业的近6000名职员的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19.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企业实施文化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发展途径。EAP是一项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为员工设立的一项精神上的福利项目。构建高校后勤EAP是高校后勤文化建设中的新任务,是高校后勤企业实施文化管理,向员工支付“心理报酬”的运行机制。高校后勤EAP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前景广阔。应有明确的发展对策,积极推进高校后勤EAO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当代贵州》2010,(21):55-55
《阳光心态:员工自我成长心理学》 领导必看:洞悉员工心理,重塑企业价值观,打造阳光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