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倦怠心理逐渐成为公务员队伍中较为普遍的问题。职业倦怠不仅表现在个别公务员身上,甚至呈现出滋长蔓延之势。分析职业倦怠的表现,主要有三个层面的症状:一是心理颓废,体现为意志消沉,追求享受,松懈自满和无为的精神状态。二是职业效能低,体现为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组织纪律松懈,做事拖拉,不讲效率,没有工作激情,缺乏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三是理想信念动摇,体现为忽视理论学习,宗旨意识薄弱,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公务员在行政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一旦陷入职业倦怠就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从个人来说,不仅有害身心健康、延误工作,还可能传染和影响别人。  相似文献   

2.
孙伟 《奋斗》2009,(1):52-53
近年来,职业倦怠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党政机关公务员队伍中职业倦怠的现象比较突出。根据中国人力资源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约有70%的被调查公务员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个职业倦怠指标中占有一项,处于轻微工作倦怠:有39.2%的受访者在两项指标上出现工作倦怠,处于中度工作倦怠;13%的受访者在三项指标上均出现工作倦怠,处于高度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3.
丁立 《当代党员》2012,(10):73-74
婚姻有“七年之痒”,职场有“中年之痒”。 一项调查显示,1/3以上的中年人因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前途而丧失激情,1/5的人因为工作压力想另谋出路,还有1/5的人想转换职业跑道。这些人面临的共同困境是:工作越干越多,工作的乐趣却越来越少。中年职业倦怠似乎成了现代社会的通病,令人困惑不已。我们先来听听几位中年职业倦怠者的倾述。  相似文献   

4.
高校中辅导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色,日常工作的繁杂且全天候对学生关注的工作要求使得辅导员群体更易产生职业倦怠。本研究基于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的调研,分析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通过从国家、社会、高校、辅导员个人等层面出发提出解决策略及建议,以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作方面的压力,对工作的期望值很高,唯恐自己落后于别人由此形成精神压力;一是个人条件方面的压力,自愧在金钱、名誉、地位和家庭方面不如别人,从而导致心理负担。笔者认为,前者是必须有的,这种压力是教师发展的原动力;后者是消极的,是引发职业倦怠的根源,需要正确引导,化压力为动力。  相似文献   

6.
李玮 《世纪桥》2012,(13):156-156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并从管理的角度来探讨解决职业倦怠的方法,从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存在工作满意度低、个人情绪衰竭等职业倦怠。通过界定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内涵,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通过构建心理契约互动模式,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重视对辅导员心理契约的引导,激发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感和归属感。构建高校与辅导员职业发展意愿和需求相适应的多重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当代党员》2011,(3):71-72
张石同志:你好!看到编辑部转来的信,我对你的迷茫深表理解。在这个普遍追求幸福的年代,不少基层干部跟你一样,陷入对幸福的迷茫中。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存在工作满意度低、个人情绪衰竭等职业倦怠。通过界定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内涵,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通过构建心理契约互动模式,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重视对辅导员心理契约的引导,激发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感和归属感。构建高校与辅导员职业发展意愿和需求相适应的多重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的人格特质决定行为方式,对职业倦怠和工作绩效有直接影响。文章以人格特质为切入点对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进行研究,不仅为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也为高校辅导员的选拔、培训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减少职业倦怠,提高辅导员管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弹指一挥间,到组织部门工作已经五年之久的我,刚来时,由于党建工作经验不足、党务知识缺乏系统学习,工作中常常受挫。正当迷茫困惑之时,主管部长递给我一本《北京支部生活》,说:“没事多看看,对工作会有帮助。”从此,我就成了《北京支部生活》的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务员面临着严重的职业倦怠状况。公务员价值观冲突悖论、奖励机制不足及工作压力较大与当前我国公务员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相关程度最高,要打破价值观冲突悖论、完善奖励机制以缓解公务员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3.
雷桂元  耿超 《求实》2012,(Z1):277-278
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剧,职业倦怠在现代人中大有蔓延之势。当工作的时间长了,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些感觉:初入社会时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甚至有了放弃职业的消极想法,这些都是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导致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职场人士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职业倦怠便成为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公务员是公共资源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是政府职能得以实现的直接力量。职业倦怠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公务员本身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工作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严重降低政府效能,并且损害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本文从职业倦怠的视角出发分析公务员精神懈怠问题,列举了其表现及危害,最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盛石 《当代党员》2011,(5):78-78
调查显示 ,上班族的职业倦怠、职业枯竭等心理问题,以工作的第五年最为突出。如何克服“五年这痒”?一是好好管理自己的压力,平衡工作和生活,分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二是要调整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很多人来说,奋斗是生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6.
常燕玲  余瑛 《共产党人》2009,(19):53-55
职业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此概念由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并将此命名为“职业枯竭”。我国政府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具有特殊性,其在国家和谐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而其职业倦怠现象亟待关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公务员面临着严重的职业倦怠状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公务员职业倦怠进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际上具有代表的三维度理论作为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认为公务员价值观冲突悖论、奖励机制不足、工作压力较大与我国公务员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相关程度最高,并提出了打破价值观冲突悖论、完善奖励机制和缓解公务员工作压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从职业倦怠对公务员产生各种影响的现状入手,发现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问题是在社会环境、组织中、公务员的自身情况的三方共同作用下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结果,进而提出应对措施消除公务员的倦怠感。  相似文献   

19.
核心提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在高水平的压力下产生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严重地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关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探究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并寻找相应的对策以缓解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期我们以此为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0.
职业倦怠作为一种普遍性职业问题,是每个行业都有可能遇到的。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不仅关系着基层公务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着政府执政水平和执政效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效率低下、发展空间狭窄、工作成就感弱和工资待遇偏低等方面,这既有社会和组织方面的原因,也有公务员自身的原因。因此,破解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不仅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加强体制建设,公务员自身也要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