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着力构建执政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执政能力评价机制,确定执政能力评价的标准、方法和评价主体;其次,要建立执政能力提升机制,加强执政理论建设,改革完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提高执政主体能力;再次,要建立执政能力监控机制,实现执政主体自我监控、人民群众监控和执政主体外机构监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肖应连 《学理论》2012,(35):13-15
探讨网络舆论危机的形成机理和应对机制,对政府在网络上进行危机公关,改善政府公共形象,提升政府执政能力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网络舆论危机调控政策是:构建日常预警体系列;搭建信息咨询平台;成立引导队伍;加强网络道德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3.
政府能力政府诚信与政府公信力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政府诚信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础和源泉。诚信的政府将获得更大的公众信任,而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则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地方政府来说,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树立廉洁、有效、公正的政府形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维系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鹏亮 《理论导刊》2006,(12):22-24
要全面提升和拓展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基础,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推进政党政治民主化、法治化,开发执政的体制资源,构建执政的法理基础;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有效整合社会利益,不断增加社会的公正与公平度;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决遏制党内消极腐败现象,防止权力的逆行与滥用。  相似文献   

5.
行政问责的体系构建与制度保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行政问责制不仅是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执行力的有效保障,而且也是影响政府合法性和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因素。行政问责制的价值追求是要以行政问责解决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动力机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文对行政问责的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多元化的问责主体是民主问责的关键;明晰化的问责对象是落实责任的关键;全方位的问责范围是明确责任的关键;规范化的问责程序是依法问责的关键;作者认为完善行政问责的制度保障的重点在于:塑造行政问责文化;建立明确责任机制;健全履行责任机制;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因此,新时期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看作是“以公共政策为纽带的执政党和执政党领导下的政府与执政环境之间的互构、互动过程”,试图把“提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五个方面转化为五个公共政策领域。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提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必须通过“地方治理”意义上的地方党委和地方政府的具体施政来实现。本文还论述了公共政策分析的“中国化”和中国公共政策实践的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日益成为党建的研究重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涉及执政理念的提升、执政基础的巩固、执政资源的整合、执政体制的构建、执政方略的选择、执政方式的改进、执政环境的优化等等。本文着重探讨执政者个体的德才素质和能力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们国家目前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主体的公务员队伍,其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体制机制建设先行、强化公务员个人道德修养、提升公务员教育培训水平等方面.只有抓好公务员的“官德”,才能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党的执政形象,增强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执政形象本质上体现民众对执政党的综合认知与价值判断,是一种群体性主观评判。对致力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特殊的政治地位、组织属性及其功能决定了执政形象构建的鲜明特色和独特逻辑:"执政形象"是后发现代化国家政党政治实践的新命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构成基础源于政治使命与政党功能;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依然对执政形象具有内生性需求;中国共产党要立足新时代,正视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和现实问题,科学构建提升执政形象的路径,为党的长期执政创造坚实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