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竹君 《前沿》2005,1(10):243-247
青年在政局混乱、内外交困的五四时期,被大多数知识分子看成是拯救中国的希望。可是青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青年教育就成为五四时期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特别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苏庆华 《传承》2013,(7):63-65
一代青年的政治方向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发展前景。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讲话”与“北大回信”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仅需要广大青年大学生把自己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而且需要学校明确自己的根本任务以及教师履行好自己的基本职责,更需要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发起的一场旨在青年思想"觉悟"的启蒙运动。他期待通过一场反孔教的伦理革命和思想革命,达致国民之"最后的觉悟",从而为共和政治扫清思想障碍。从1915年9月《青年杂志》的创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陈独秀办十年杂志改变全国思想的宏伟启蒙计划不到四年就大见成效。一个辛亥一代的老牌革命启蒙者,通过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革命而启迪了五四一代"新青年"的觉醒。然而,陈之启蒙计划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中国启蒙大业的完成。五四青年的觉悟,毕竟不等于国民的觉悟。而且,与伟大的欧洲启蒙运动相比,狂飙突进的新文化运动毕竟过于仓促,短短数年的思想革命亦不可能在一个泱泱古邦完成文化转型和现代价值的建构。革命启蒙者陈独秀呼唤"新青年"之"觉悟"的启蒙主义,使新文化运动具有强烈的革命和政治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4.
苏庆华 《传承》2013,(9):63-65
一代青年的政治方向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发展前景。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讲话"与"北大回信"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仅需要广大青年大学生把自己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而且需要学校明确自己的根本任务以及教师履行好自己的基本职责,更需要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转型与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互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贺 《长白学刊》2002,(3):16-19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政治化环境的变化,对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而青年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主义主导政治化的传播、丰富和变革,以及对青年政治化素质和政治行为能力的培养,又有力地促进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与青年交往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青年的社会交往随着对外开放和体制的转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80年代中期的启蒙阶段,到90年代出现功利化交往与适度介入交往,再演变到今天青年追求平等、理智、多元的人际交往.改革开放30年青年在交往观念上的巨大变迁,凸显了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开放中逐渐成熟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7.
汪茵 《青年论坛》2010,(3):31-36
通过对浙江青年政治参与的相关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当代浙江青年在经济改革的背景下,政治参与状况及参与意识呈现四个主要特征:一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基本政治原则抱有积极的认同;二是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突出社会问题较为关注;三是各行业各阶层的浙江青年政治参与存在着不均衡性;四是青年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动之间呈现分化现象。基于对我省青年政治参与现状的原因分析,我们从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网络环境净化、法律程序保障和共青团的作用这五个方面探讨引导青年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1949年后,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经历了一个从发展,到挫折,到复兴,再到政治冷漠的演变历程.这个演变历程,深刻制约于宏观社会结构的变迁.1990年代以后的青年的政治冷漠,可以从同一时期兴盛发展的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其原因所在.本文还对青年政治参与面临的困境及其可能的出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状 《传承》2013,(12):65-67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高校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主要基地,其作用之一就是用精神文化的力量来感染人、培育人。在全国人民助力实现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高校要走在文化育人的最前沿,使当代青年感悟中国梦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习总书记五四讲话中对青年提出的五点希望为切入点,教育青年在新的文化环境下提高道德品质和责任素质,承继和发扬优良传统,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0.
王状 《传承》2013,(14)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高校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主要基地,其作用之一就是用精神文化的力量来感染人、培育人。在全国人民助力实现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高校要走在文化育人的最前沿,使当代青年感悟中国梦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习总书记五四讲话中对青年提出的五点希望为切入点,教育青年在新的文化环境下提高道德品质和责任素质,承继和发扬优良传统,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