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指出如何正确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对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化解矛盾、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但其始源并服务于经济发展,同时需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劳动关系又直接关乎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是劳动者权益之法。本文认为劳动关系需要在顺应时代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关系领域各方面变化的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在动态中寻求平衡,即在保持流动性的基础之上保持劳动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论事实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劳动关系问题在目前劳动用工中普遍存在,故导致劳动争议案件也逐年增加,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对事实劳动关系处理作出的规定也不系统,不明确,使事实劳动关系无法取得和劳动法律关系一样的法律地位,由此再次引发了社会对事实劳动关系的关注。如何保护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合法权益,正是本文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历经两年多的讨论和修改,《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这部法律贯彻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旨和目标,对现行立法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原则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如何在劳动关系运行中实现诚信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7年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这些新制度对中国劳动关系产生了很大冲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应。其实施两年来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考察新法实施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分析其困境产生的原因,希望能促进新法的有效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7.
论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德敏 《河北法学》2005,23(7):140-143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法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更加活跃,用人形式也更为灵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既可以建立劳动关系,也可以建立劳务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都表现为一方提供劳动力,另一方支付劳动报酬,并经常交织在一起,实践中两者容易混淆,很难正确区分。但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从事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务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事项进行等价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二者在主体地位、表现形式、受国家干预程度、享受待遇等方面都具有本质的区别,只有认清二者的本质特征,才能正确适用法律,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王志强 《法制与社会》2010,(36):238-238,244
对试用期间劳动关系状态的认识,存在正式与非正式之争议。本文指出仅从试用期间劳动者的待遇以及试用期内劳动合同解除相对宽松的角度认为试用期间劳动关系是非正式劳动关系的观点是错误的,文中认为,试用期间劳动关系应是正式劳动关系,只是处于不稳定状态而已。  相似文献   

9.
劳动法律关系的界定关系到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当前我国劳动用工方式多样化,劳动关系复杂化,在劳动法和相应法规对劳动法律关系的界定没有明确规定,理论上也未形成统一认识的情况下,应当依据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并结合我国劳动法律规范对劳动法律关系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0.
劳动法律关系的界定关系到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当前我国劳动用工方式多样化,劳动关系复杂化,在劳动法和相应法规对劳动法律关系的界定没有明确规定,理论上也未形成统一认识的情况下,应当依据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并结合我国劳动法律规范对劳动法律关系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1.
张荣芳 《现代法学》2012,34(3):64-70
劳动关系产生的时间直接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权利义务的开始。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不仅给该法的执行带来了许多困惑,还给劳动法理论造成了一系列冲击。劳动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作为一种诺成性的非要式合同,承诺达成,合同即成立。除了合同中有特别约定,劳动合同成立之时即生效,形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不是自劳动合同履行之时起建立。  相似文献   

12.
唐海雄 《特区法坛》2004,(11):15-17
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一直是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表现。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劳动雇佣关系出现多元化的发展,一方面非国有制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其劳动佣工制度尚待规范;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陆续开展资产重组、减员增效等改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虽只一字之差,但内容上和本质上却不尽相同,导致生活中极易产生混淆。为了正确区分两种关系,本文提出了可供判断的六种区别要件。  相似文献   

14.
因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以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为典型的非标准劳动关系大量存在。但是由于现有法律的规范缺失,使得该类型劳动关系得不到规制,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与我国力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宗旨是相违背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双重劳动关系的概念、性质、以及立法现状,以论证双重劳动关系合法性的实践意义和制度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付华 《法制与社会》2010,(34):390-39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然而,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其权利保障却面临很多法律困境,究其根源就是该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本文将以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辨析为视角,反思传统理论中的区分标准,试图构建一套新的界分标准,为实践中解决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寻找一条新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杨钱 《法制与社会》2011,(29):295-295
事实劳动关系是我国现行劳动法律制度下特有而普遍的现象,我国相关法规缺乏系统性和明确性,造成了劳动争议持续发生。本文将探讨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像罢工等集体行动事件的发生,应该是一种常态,然而像这几年如此自发性的大规模大面积集中发生罢工事件,则是一种非常态.这些事件表明,中国的劳动关系结构形态正在发生转变,即向集体劳动关系的结构形态转变.因此本文探讨集体劳动关系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首先本文指出了协调集体劳动关系的现实紧迫性及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集体合同履行难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强化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于燕 《法制与社会》2013,(29):176-177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对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劳动关系在劳动合同管理、职工维权难和社会保障水平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劳动关系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就要从政策法规的引导、宣传和加大执法力度等各方面多管齐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达到切实维护职工和企业等各方利益,实现双赢,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非标准劳动关系是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产物,它对于满足用人单位灵活用工、增加就业岗位和工作机会、建立统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劳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变化使劳动关系从形式与内容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我国的劳动法学显得极其窘迫,大量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者的权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护,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和谐的发展。因此,必须将非标准劳动关系纳入我国劳动法调整范围,构建非标准劳动关系法律保护制度,从而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是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