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革命战争。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民族革命战争中,千千万万个海外爱国侨胞同全国人民一道积极投身于祖国抗战的洪流,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侨居菲律宾的沈尔七便是其中  相似文献   

2.
沈尔七同志是菲律宾爱国华侨青年回国参加革命队伍的领路人之一,1942年他在华南东江游击队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了。沈尔七出生于福建晋江县农村一个贫农的家庭。他的父亲早年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去异国他乡谋生,受尽了折磨和苦难,最后  相似文献   

3.
正李林(1915—1940),原名李秀若,女,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福建龙溪人。14岁入厦门集美中学读书,之后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九一八事变后,李林挥笔写下《读〈木兰辞〉有感》一文,誓言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到山西雁北宣传和组织工人、农民、学生参加抗日武装,率部深入敌后与日伪军展开斗争。曾任晋绥边区第十一专署秘书主任、晋西北行政公署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4.
正八闽归侨女英豪,凌云壮志卫山河。心怀华夏情真切,气逐倭妖急举戈。自古以来,女子半边天。神话里,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历史上,花木兰替父出征、为国杀敌;杨家女将英姿飒爽,一门英烈,她们都是巾帼不让须眉。共和国青史上也铭记着一大批巾帼英雄。其中,就有一位从福建走出去的华侨抗日英雄。她曾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的贞德",被贺龙称为"我们的女英雄"。2009年,她入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国民党军阀混战,生产萎缩、经济萧条,鸦片的泛滥更导致穷人和病人越来越多,国内到处缺医少药.知识分子们认为投身医学事业可救国救民于水火. 1928年,住在福州市仓山区马厂街球场后的刘谦兴次子刘祁端抱着医学救国的理念,考入上海同德医学院.这时刘谦兴因建房陷入贫困状态.刘祈端入学时没有像样衣服.校工见他打扮不似富...  相似文献   

6.
他和谢晋元是黄埔军校先后期同学;他和谢晋元都长期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任职;“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他任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二旅第五二四团中校团附,可当他接到坚守四行仓库的命令后却不幸负伤入院治疗,由中校参谋主任谢晋元改任团附接替他领导了那场举世闻名的“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战斗;1941年,谢晋元不幸遇害,后被追赠陆军少将,三年后的1944年5月1日,他也为抗战事业英勇殉职,也被追赠陆军少将……然而,在当今,谢晋元的事迹写进了海峡两岸大、中学校的历史教科书,还被印在了台湾的邮票上,而他却鲜为人知……黄永淮,号泗光,别名黄…  相似文献   

7.
谭译 《党史纵横》2007,(3):43-43
1984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夏衍先生的一篇回忆文章,题目是《一位被遗忘了的先行者》。文中披露了一位左翼文化运动的先行者当年在上海的鲜为人知的事迹,表达了对这位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和惋惜之情。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00年第2期登载郑超麟口述,黄顺通、刘正英整理的《郑超麟与中共福建“一大”》,文中郑超麟回忆说,当时参加中共福建“一大”的代表中“建瓯来的是杨峻德……杨峻德情况不详,我保留的印象是他很能干,很会说话”。笔者欲在此对杨峻德烈士作一介绍,以纪念杨峻德烈士诞辰100周年。 杨峻德(1900—1931年),原名克宽,福建建瓯吉阳镇人。少年时曾求学私塾,1914年转入梨山  相似文献   

9.
1941年7月7日凌晨4时,中共鄂南中心县委书记兼新四军第五师鄂南独立第五团政委黄全德,刚开完会,检查完岗哨,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地,敞开衣襟,想倒在床上睡一睡。但他怎么也睡不着,总觉得今天宿营此地不安稳,加之蚊子嗡叫,成群结队地围攻,使他十分烦躁,不断拿衣襟扇打。  相似文献   

10.
綦江县扶欢镇高滩岩路旁,有一座墓碑,墓碑上镌刻着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杨怀烈士墓。杨怀烈士,是綦江县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一位抗日英雄。杨怀是綦江县扶欢人。1897年9月29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帮人做工下苦力。年轻时为生活所迫,结交一批穷苦青年,以拉绅粮、劫富商为生计,逐渐形成势力,有人枪1000余,先后袭击兴隆(现重庆市万盛区关坝镇)团练局,贵州施丙清匪部,夺取贵州军阀周西城部枪支200多条。1925年杨怀接受川军改编,任大队长、团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川军邓锡侯指挥,出川抗战。1938年随陆军第六十师调江苏溧阳漳树打…  相似文献   

11.
抗日政权中的华侨参议员李介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大批的海外华侨纷纷回国参战,为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卓越贡献。李介夫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 李介夫,1908年生于广东省梅县,1928年,他离开老家到南洋谋生,在新加坡、马来亚等地从事华侨教育工作。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满怀救国热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进入全国抗战。20万缅甸华侨的抗日情绪日渐高涨,仰光华人区街口两处报道国内时局消息的中文报栏周围,每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如火如荼,不少爱国华侨青年纷纷回国,奔赴抗日前线。在缅甸华侨抗日救国筹  相似文献   

13.
李子芳,1910年5月4日出生于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岑兜村的一个爱国华侨之家;1930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中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俘;1942年4月29日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于江西上饶集中营,终年32岁。今年是李子芳烈士牺牲60周年,我们缅怀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杰出的华侨英烈,学习、继承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对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45年11月的一天,大田县桃源乡上空,彤云密布,寒风呼啸,几只寒鸦扑腾着翅膀,“哇——哇——”凄厉地叫着。这天,六男一女“政治要犯”双手被反绑着,拖着脚镣在桃源至分水隔的公路上艰难地走去。他们衣衫破裂,满身伤痕,脚上被镣铐磨出鲜红的血在慢慢地淌着,一步一个血印。黄昏之际,他们到了大田桃源与永安岭头交  相似文献   

15.
郭志雄是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军中校副团长,国共双方都授予他烈士的称号,他的英名永载史册。一、热血青年,穷而有志郭志雄原名佛健,别号积健,福建省惠安县人,1906年生,回族。小时因家贫,只在邻近的山兜村唸了两年私塾,后因父亲病逝而辍学。当时社会混乱,世风日下,寡母  相似文献   

16.
周云 《红岩春秋》2010,(4):73-76
抗战爆发后,女儿才满百天,周极明便毅然离乡奔赴延安,从此,音讯全无。72年后,由山西左权县农民赵亚飞发起,在网上广为传播的"为烈士遗骨寻找归宿"的活动,终将周极明的英勇事迹公诸于众,也让苦苦寻找的亲人们欣喜不已,即刻前往山西迎接他重归故里……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开辟了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华北抗日根据地、华中抗日根据地和华南抗日根据地。其中华南根据地地处祖国南疆,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其建立和发展经过重重困难。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对我党、我军能在华南坚持活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海外华侨特别是南洋华侨,对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电视连续剧《李林》中的女主人公李林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归侨抗日女英雄。周恩来总理生前曾指示过要写出《李林》。李林1916年生于福建闽侯县一户姓王的农民家里。因家贫过继给厦门爱国华侨商人李瑞奇为女,取名为李秀若,尔后随父移居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就读于李瑞奇带头集资兴办并任董事长的“中华学校”,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她耳濡目染荷兰殖民者“专制的  相似文献   

19.
享有“七星落地”盛誉的吉林省伊通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娟秀的伊通河水清澈透底,伊通河畔的沃土养育了无数英雄儿女,他们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抗战时期,活动在上海、天津、大连、丹东等地的“抗日谋略纵火团”主要负责人姬兴周,就是这些人中的杰出代表。 姬兴周,曾用名纪守先,1905年10月4日出生于吉林省伊通县马鞍山大王屯一个乡村医生家庭。父亲姬坤邦,母亲李氏,弟弟姬守义,妹妹姬梨。一家5口靠父亲行医和租种几亩土地勉强维持生活。 1925年4月,姬兴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伊通县立中学。他不仅学…  相似文献   

20.
南京太平门外,钟山北麓,有一座航空烈士公墓.她座落在巍巍钟山的青松翠柏之中,气势雄伟,墓前竖有青石牌坊.牌坊上镌刻“航空烈士公墓”六个大字,两边对联一副:上联是“捍国骋长空伟绩光照青史册”,下联是“凯旋埋烈骨丰碑美媲黄花岗”.牌坊背面刻有“精忠保国” 四个大字和“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北国魂”一联.进入陵地,建有一亭,匾书“气壮山河”四字.亭中立有一碑,上刻民主革命先驱孙文1923年手迹“航空救国”的大字.穿过陈列室,拾级而上,便是碑群,主碑矗立,高15m,呈V字形,象征着胜利.主碑上面刻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草书,字迹道劲,笔走龙蛇,右面是奠文.碑后方环列花岗石英烈碑群三十座六十面.分别用中、俄、英三种文字镌刻着三千多位中外航空烈士英名之简历.主碑上有浮雕,栩栩如生地反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