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是阶级压迫的工具”。这是多年来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和作用的最一般的了解。根据这种了解,可以说剥削阶级的法律就是束缚劳动人民的枷锁;无产阶级的法律就是打击反动阶级的铁拳。  相似文献   

2.
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刑事诉讼法第六条规定:“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上述规定被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  相似文献   

3.
我国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五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这一原则,基本法律和法规也明确规定了这一原则,如三大诉讼法中均规定了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内涵为: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  相似文献   

4.
刍议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此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事诉讼法第6条后段也规定:“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这两个条文告诉我们,超越法律的权力即...  相似文献   

5.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早在一九五四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对此已经作了明文规定。宪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五条具体规定为。“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对于一切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新颁布的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五条的规定与此相同,只  相似文献   

6.
周尚君 《政府法制》2014,(12):20-21
作为一种思想追求,法律面前众生平等的理念由来已久,从制度设计层面回溯,1954年制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中第85条明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而整部宪法出现“平等”一共有7次。令人扼腕的是,从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以后,“人民内部”与“人民外部”的敌我矛盾被无限扩大化、泛化,直至“文化大革命”爆发,这一重要的法治追求被抛到脑后,我们的社会也因此遭受重大创伤。  相似文献   

7.
2016年9月30日,美国公民蒂芬妮·德西蒙向华盛顿地区法庭提起针对沙特政府的诉讼.她也因此成为挑战沙特政府司法豁免权的第一位美国公民. 在德西蒙提起上诉两天前的9月28日,美国国会行使了否决之否决权,推翻了奥巴马总统对一项被称为“9·11法案”的否决.这是奥巴马担任总统以来首次出现自己签署的否决案被国会推翻的情况.这是一项什么样的法律?它缘何在过去的15年中成为无数美国人萦绕心头的一个结?  相似文献   

8.
犯了罪的公民在服刑期中,由于种种原因,其配偶往往会提出离婚要求.在劳动改造的人中,情况千差万别,刑期有长有短,罪名多有不同,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有未剥夺政治权利的.他们的民事法律地位如何,对他们的离婚应如何处理,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诉讼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我们认为,正在服刑的犯罪公民,与其他公民一样,都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他们的民事诉讼权利受到法律保护,是不允许非法剥夺的.即使由于他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在如何行使民事诉讼权利上与一般公民有所差别,但就其享受民诉权利的实体方  相似文献   

9.
李丹 《中国司法》2006,(9):94-95
一、罪犯权利所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一)罪犯是身份特殊的公民任何有阶级的社会都无法避免罪犯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罪犯与一般公民的法律地位上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差别从总体上说是罪犯原有公民权利的残缺和罪犯义务内容的增加而造成的罪犯公民地位的降格:罪犯不能象一般普通公民那样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全部权利,其原有公民权利一部分受到法律剥夺;某些权利虽然没有被依法剥夺,但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处于受到法律限制;罪犯被依法监禁后,导致其行为能力受限,某些权利尽管未被依法剥夺或限制,但却在客观上处于休眠状态。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受充分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它各种民主权利。要使这些权利能够得到保障,必须依靠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在这里,“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确认这一原则,公民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护。无论党内党外,军内军外,干部群众,无论何种民族,什么性别,从事何种职业,人人都受法律的保护;而违了法,人人都受法律的制裁,别无例外,这正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同时时民族平等、男女平等、选举和被选举的平等、受教育平等以及劳动就业平等进行了规定,从而构成了较完整的平等权规范体系.在该规范体系中,平等既是宪法的基本价值之一, 又是法律适用的原则, 同时还是一项具有具体内容的宪法权利.它强调平等不仅是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统一,还是法律适用平等与立法平等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余立 《法学》1982,(11)
马列主义所说的民主,一向是有明确的科学涵义的.列宁就曾经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民主制国家,一方面"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们使用暴力";另一方面"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任何民主,和一般的任何政治上层建筑一样,归根到底是为生产服务的,并且归根到底是由该社会的生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编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编第一章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上述规定,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刑事法律思想。笔者感到,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刑法和刑诉法,全体公民特别是法律工作者都应该很好地学习、重温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一书,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著名法律思想史专家李光灿(已故)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教授吕世伦担任主编,公丕祥、赵长生副教授为副主编的一部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理论的专著,也是国家第一批博士点研究项目和高等学校法学研究生的试用教材。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受充分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它各种民主权利。要使这些权利能够得到保障,必须依靠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在这里,“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确认这一原则,公民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护。无论党内党外,军内军外,干部群众,无论何种民族,什么性  相似文献   

16.
司法人员是指被依法任命的和依照法律在国家司法机关行使司法职权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有关司法行政人员。即依法享有并行使侦察、检察、审判、监管人犯及律师、公证等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作为国家司法人员来说,树立、培养、提高与其职务相适应、相联系的特定公民意识,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司法人员首先是国家的公民。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于宪法的这一规定,司法人员必须深刻理解,并且要认真地遵守和执行。首先是司法人员作为一个公  相似文献   

17.
“入世”对我国政治改革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是一场政治与法治革命 ,但这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改变我国的国体 ,而是使我国某些不适应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制度产生新的变革。WTO对我国法律制度的要求 ,必将推动国内实现“阳光下的政府” ,变官本位、国家权力本位为市场本位、社会本位 ,提高公民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意识 ,成为国内政治变革的社会基础和推进政治改革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刘振奎 《内蒙古检察》2004,(2):19-19,45
公民,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人。人权,起初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特权而指出来的一个口号。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侵犯人权的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的胜利成果,所以说我国的人权具有真实性、平等性和广泛性。本文仅从驻所检察的角度来简述我国公民人权是如何受到法律充分保障的。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法厅(局),解放军军事法院: 为切实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保障公民获得平等的法律帮助,根据有关法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第九十九条规定了“组织、利用封建迷信、会道门进行反革命活动罪”,这是反革命罪的一种。在旧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组织、利用封建迷信、会道门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精神麻醉,奴役和压迫人民群众,以维护其反动统治。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反动政权被推翻,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家做了主人,但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仍然利用封建迷信、会道门作为他们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权的工具,伺机进行反革命渗透和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