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GATT1947第19条规定了“未预见发展”,但《保障措施协议》中对此并没有规定,因此,就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形成了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主张。在新近的有关案例里,WTO争端解决机构按照有效解释原则,赋予了“未预见发展”有效的适用,采取了肯定说。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与保障措施的适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少波 《法学论坛》2001,16(1):28-35
我国即将加入WTO,面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冲击,为了保护我国经济安全,援用某种为WTO所允许的贸易保护方法--保障措施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本文在对<保障措施协议>中保障措施的适用条件和程序作了比较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人世后如何恰当地适用保障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笔者认为,在建设我国保障措施机制方面,应在机制、体制和人制三方面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3.
美国反补贴法中“因果关系”的确定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福永  杨陶 《时代法学》2005,3(4):107-111
在反补贴调查中,"因果关系"的审查和确定是决定反补贴措施是否公平合理的关键所在,各国对此做法不同、争论很大.在"因果关系"的确定上,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规定存在不明确之处,各国对其保留有相当程度的解释空间.美国反补贴法在因果关系上的用语与<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不同,同时还存在两个重要的争议因果关系是应存在于"进口"与"损害"之间,还是存在于"补贴"与"损害"之间;应同时决定还是别决定损害与因果关系.在因果关系的具体分析方法上,我国可借鉴美国的"整体分析法".  相似文献   

4.
易军 《政法学刊》2006,23(3):61-64
保障措施是WTO允许的规范国际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而采取保障措施,必须符合WTO法律制度所规定的各种条件。关于“未预见的发展,”一直以来就是一项充满争议的要件。通过对WTO保障措施争端解决案的研究,可以对这一要件作出解读,并对我国有关主管部门采取保障措施的调查报告提出建议,从而使其更加符合WTO规则,避免在未来的争端解决程序中遭受不利的裁决。  相似文献   

5.
刘萍 《知识产权》2006,16(1):53-55
我国参加了TRIPS协议、<世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公约>三个涉及到版板保护的条约.但具体到圆谷株式会社诉著作权侵权两案中,TRIPS协议和<世界版权公约>是不应适用的,人民法院在条约的层面上只需适用<伯尔尼公约>.<伯尔尼公约>提供的是最低限度保护标准,我国<著作权法>提供的保护低于<伯尔尼公约>的,应适用<伯尔尼公约>;我国<著作权法>提供的保护高于<伯尔尼公约>的,应适用我国<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我国实施WTO《服务贸易总协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缔约方,自然要保证该协定各项原则和规则在我国得以实施.为此,需要明确我国实施<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现实条件,制订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相一致的统一的服务贸易法,并完善与此相适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及其相继公布的司法解释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专利法>的效力,削弱了抗辩权方被对方行使权利时,以事实状态作为依据主张抗辩权的立场.中国<专利法>第二次修改中最为突出的是临时处分制度的增设和对先用权的要件、法律效力予以的司法解释.中国的临时禁令制度为在申请方提出申请后48小时内法院即下裁定,不给被申请人主张、立证的机会.由于被申请人突然被认定为侵犯专利权,可能被迫停止生产.因此被申请人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是事先提出"不侵犯专利权的确认请求",取得胜诉判决.这种裁判形式最近已得到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认可.在中国有关先用权的成立要件是严格的,而且其效力也是有限的,中国的先用权不能以"已准备实施"而成立,必须以"已做好准备"才能成立.先用权的范围按照法院的解释是指专利发明人提出专利申请时,先用权一方的生产量或生产能力.由于中国的先用权与日本有较大差异,因此必须认识到以先用权为依据在中国进行实施行为的危险性.对于新技术必须尽可能通过申请专利获得保护.  相似文献   

8.
夏吟兰 《法学杂志》2005,26(2):71-74
自1950年<婚姻法>颁布以来,历经50余年,婚后所得共同制一直为我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度,在实践中也为绝大多数夫妻所使用①.学术界的通说认为,婚后所得共同制符合<婚姻法>男女平等原则和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原则,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因而,1992年4月3日颁布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和2001年4月28日修订的<婚姻法>均肯定了这一财产制度.但是,如果我们从女性的视角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作一深度探究,就会发现在平等光环下的性别盲点.  相似文献   

9.
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简称"两反一保",是WTO三大贸易救济措施,有自由贸易的安全阀之称。由于保障措施是针对的是公平贸易,与WTO宗旨相背,因此适用限制条件诸多。实施保障措施的主要法律依据是GATT1994第19条及《保障措施协定》,但是两者在表述上的差异,"未曾预见之发展"是否应为保障措施实施条件的争议由此产生。本文将从学者争论与WTO案件入手回答这个问题。之后会说明"未曾预见之发展"的构成和证明标准。最后,将阐述"未曾预见之发展"在中国立法中的现状以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商法》修改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分析<海商法>在实施中暴露的不足、<海商法>实施以来我国民商立法和国际海事立法的发展,结合法律修改的法理,探讨<海商法>修改的必要性和应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商法>修改的要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自力救济,还是权利滥用?——评微软“黑屏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软对中国实施WGA和OGA计划,对使用盗版软件的用户采取了电脑黑屏和提醒标记的警告,此举引起各界的强烈反应.微软实施"黑屏计划"在技术上涉嫌窃取家庭用户隐私,妨害到个人安全和社会稳定,从法律上看不属于自力救济而是对知识产权的滥用.社会各方都应冷静思考,针对类似事件提出妥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刑"字的本义为残害肢体的肉刑,后来引申泛指刑罚."灋"字的本义是在神判之后令其离去、离开,亦即放逐."聿"、"律"本为一字,"聿"字有区分之义,引申为界限、标准等义,"律"字因此而被用为音律、法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史学清  汪涌 《知识产权》2009,19(2):23-29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的避风港作为网络搜索服务商侵权责任的限制规则,目的本意在于限制网络搜索服务商可能面临的版权侵权赔偿责任.虽然立法为网络搜索服务商"进港"避风设定了条件与例外,但这并不是审查义务的设定规则与共同侵权判断规则.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避风港规则是正确适用的前提,从而避免将立法为网络搜索服务商提供的"避风港"异化为"风暴角",背离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15.
16.
李兰英 《现代法学》2005,27(4):74-78
德国关于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的合一论的主张与我国学者所提出的复合罪过的概念各有特定含义,“合一论”的罪过形式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类型划分和观念为前提。复合罪过现象的原始含义不同于合一论。应该结合我国《刑法》分则的具体罪名来进行真正复合罪过形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警察”,“公安”与“治安”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兆端 《政法学刊》2001,18(4):34-36
"警察"与"公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警察"概念,既可以作名词用,又可以作动词用,指国家或政府中负责社会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职能的专门机构、人员力量及其职务行为或实践活动过程."公安"概念是一个状态名词,指"公共安全"或"公共安宁",表示社会秩序安宁的状态."公安"概念如果不加"人员"、"队伍"、"机关"、"工作"等主语词,就很难说是指"警察".从现代社会治安实践与理论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看,我们必须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使用"治安"概念.我们在使用"警察"、"公安"与"治安"概念时,必须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正确处理好科学规范与使用习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姜明安 《法学家》2004,(1):13-15
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重大措施.其中之一即是"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法学"中核心部分的导论,在对"全球化"概念进行背景性阐发的基础上,确立全文的分析框架及参照依据,并概要性地说明相关理论问题的建构以及具体的论证步骤。通过阐明当下的"全球化"实为一种可争辩的过程,从而开放出全球化的话语斗争维度以及中国或中国法学参与并型塑全球化的可能性,进而主张应当从中国立场出发,以中国为思想根据、以"世界结构中的中国"为分析框架、根据中国自己的理想图景就当下全球化进程及其方向进行积极的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20.
胡学军 《法学家》2012,(2):159-175,180
德国、日本民事证据法研究的发展沿革及最新趋势显示,客观(抽象)证明责任的主导地位正在被能更好解释诉讼证明实践的具体举证责任概念所取代。这一趋势启示我国民事证据法的研究重心也应转移到以表见证明、摸索证明、事实推定、阐明义务、证明妨碍等制度为主要论题的具体举证责任领域,以这一理论指导司法实践以实现案件事实认定过程中的信息最大化与诉讼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