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990年8月,我国同印尼复交,中断了近1/4世纪的印尼华侨华人同我国的关系,又重新逐步活跃起来。印尼是全球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当地华人同中国的关系自然引起世人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复交前后华侨华人同中国各方面的关系。 认同中国时期:关系密切 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荷印政权和苏加诺政府时期对华侨华人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中国政府在1955年以前实行争取华侨的政策,因而此阶段是印尼华侨华人认同中国的时期。 华侨认同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是中国在海外的移民。历史形成的血缘地缘、同种同文、乡情族谊等关系使华侨难以割断同中国故土的联系,何况,“我国的移民是‘暂居性’,  相似文献   

2.
19世纪50年代少量华侨从秘鲁南下智利北部并受雇于私人庄园,开启了智利的华侨史。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华侨到智利北部的伊基克开发硝石,伊基克遂逐渐成为智利华侨第一个密集聚居区。1884年太平洋战争前后,不少秘鲁华侨成为智利的“自由华工”。20世纪开始到30年代,华侨移居智利常态化,人数增长较快。华侨不再全属于打工者阶层,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华商,但多数人没有加入智利国籍。1930年前后中国与智利关于华侨问题的交涉,为华侨争取到了较多移居智利的机会。30年代智利发生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华侨从智利北部沿途南迁,部分到达圣地亚哥,并在这里形成了另一个华侨密集聚居区。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从中国入境智利的华侨越来越少,50年代到70年代只有零星华侨移居智利。多数旅智华侨在此期间加入了智利国籍并逐渐融入智利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地区华人2000多万,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85%以上。其中马来西亚500万,泰国500万,新加坡210万,印尼505万,菲律宾100万,缅甸70万,越南7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多年来,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许多国家纷纷摆脱殖民主义的统治成了独立国家,广大华侨为了适应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他们大部份参加居住国国籍,成为当地公民,由过去落叶归根变为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4.
一年来,南越政府制造了一系列侵害华侨正当权益、强迫华侨放弃自己国籍的事件。1956年8月21日南越政府頒布了一項歧視华侨的国籍法令,單独規定凡是在越南出生的华侨都要作为南越国民,并且毫无道理地把在这个法令頒布以前在越南出生的华侨一概包括在这个法令的有效范圍之內。接着,南越政府又采取种种措施从經济、文化等方面对华侨施加限制和压力,迫使他們放弃自己国籍,加入南越国籍。1957年4月17日  相似文献   

5.
1989年12月,英国政府抛出了精心策划的所谓港人居英权计划(又称英国国籍计划)。1990年4月4日正式向国会下议院提交了《1990英国国籍(香港)法案》,主要内容是赋予5万户经甄选的香港家庭(约22万5千人)以完全的英国公民地位。经过英国议会激烈辩论,7月23日该法案正式通过。对于这个完全违背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法案,中国政府已多次严正声明,坚决反对,并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香港同胞的国籍问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英国为什么要炮制这一法案,其主要目的是什么,有必要认真加以研究和剖析。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50年代中叶之前,印尼2/3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选择了中国国籍。出于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他们大力兴办华侨学校。一些中国名人以应邀为华侨学校纪念刊题词、撰写论文、发表劝学演说或到华侨学校任职任教等方式,热情鼓励和支持华侨办学。对华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了良好影响,产生了巨大作用。华侨史资料很丰富,但大多散失在民间,应予以充分重视及做好搜集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海外华侨的国籍问题是清末侨政的焦点之一。从拒不承认海外华侨的侨民身份,到宣统元年(1909年)颁布成文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从而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法律依据,清朝政府的侨务政策经历了长期转变过程。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历代清政府大都厉行海禁政策,严厉镇压私自出国的人民,“一经拿获,即行正法。”并公开对外宣称:“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实际上剥夺了海外华人的中国国籍,自动放弃对他们的管辖权和保护权。 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为尽快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便进一步控制清政府,  相似文献   

8.
在印尼、在新加坡、在中国许多人都知道唐裕,知道他是早在60年代就蜚声东南亚的船业巨子,知道他是位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好人。当着中国和印尼实现复交,两国政府和人民重归于好以后,人们又从报章中零星地得知唐裕为此所做的大量工作,他又被人赞为“民间大使”。 1965年印尼的“9·30”事件,最终导致了印尼与中国中断了外交关系,1967年,两国贸易关系也中断。 中国与印尼交恶,是历史的产物,反映了那个时代两国国内政治和国际格局的状况。笼罩在两国关系上的乌云持续了25年,付出了整整一代人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华人广义上为中国人的简称,海外华人指已加入或取得了所在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华侨指侨居国外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但不包括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侨办政策研究室负责人曾经就华侨外籍华人等的含义答《华声报》记者问: 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在旧中国,所有移居外国的中国人,或是在侨居国出生的中国人的后裔,都被视为华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我国宣布的侨务政策和国籍法有关规定,定居外国而尚未自愿加入或未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公民(包括其后裔),才算为华侨。凡属我国政府派往外国的公务人员、留学生、劳务人员;出国访问、考察、讲学、游历人员;以及香港澳门的中国居民和经常出入国境的我国边境地区的居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海外华人参政的情况 我国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有3000多万,他们散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多年来,华侨社会起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华侨加入了居住国国籍,成为所在国的公民。许多华侨华人经过艰苦奋斗后成为小康之家,有很多人在各行各业里创办实业,取得了成就。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很多华裔受过高等教育,在文化科学领域中涌现了一批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师。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他们深深感到身处异国,居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对印尼华侨“分而治之”,对归顺他们的人给予某些优待;而对反对他们的人进行残酷迫害。日本法西斯的迫害激起印尼广大华侨的反抗。印尼华侨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一我们所说的华人,是指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以外的,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目前居住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有3000万,其中90%以上的人加入了居住国国籍。我们所说的华人经济,是近二、三十年来,被世人称颂的一种经济现象。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侨在印尼的抗日斗争与在日军集中营的英勇事迹,是印尼华侨史重要的一章。相关的回忆录、诗歌、报刊文章等并未系统地集结和公开出版。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香港"生活文化基金会"出版发行《东南亚华侨抗日史料丛书》,对东南亚华侨抗日史料进行集结出版,部分史料选辑更是首次公开发行。其中收录的《日本集中营生活纪实》、《南冠百感录》、《入集中营始末》、《廖贵义子君回忆录》、《深室诗存》等文献都是亲身经历那段峥嵘岁月的印尼华侨华人的所闻所见,真实地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迫害华侨以及印尼华侨英勇抗日的斗争历史。这些史料是日本军国主义罪行以及海外华侨抗日斗争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印尼作为案例,论述了印尼华侨华人在推崇中国发展模式、传承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并解释中国体制与政策等方面,对推动中国与印尼关系发展中的作用,为华侨华人更好地在当地生存和发展,为中国外交、侨务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初期印尼华侨爱国高潮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二战后初期印尼华侨民主爱国运动是循着胡愈之提出的关于华侨的国家认同问题、华侨爱国运动与华侨任务的二重性问题的思考和实践道路而展开的,它推动了历史车轮前进。  相似文献   

17.
1989年6月4日,郭雷从堪培拉启程回国。问及原因,他说:“一个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国家出力。” ▲郭雷25岁获博士学位。30岁时解决了国际自动控制界20年未能解决的难题。他说:“我谈不上多聪明,但是绝对勤奋。”  相似文献   

18.
南非联邦共和国位于非洲最南留,1988年人口3390万,其中黑人占73%,白人占15%,亚洲人占30%,其他有色人占9%。到1989年底,南非华侨华人约1.5万人。 南非政府长期以来推行种族隔离政策,将南非居民分为白人、黑人及有色人种三大集团,规定各种族集团必须分区居住,彼此隔离。白色人种地位优越,黑人及有色人种则受到种种歧视。作为有色人种的南非华侨华人饱受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之苦。  相似文献   

19.
梧州地区的岑溪县,是广西的重点侨乡之一,全县华侨人数6万多人,在县内的侨眷和侨属多达12万人。①岑溪县的水汶乡,则堪称侨乡之王,其华侨人数居全县之首,占该县华侨总数的3/1。华侨(包括归侨)有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等国家。侨属则遍布乡间各村。水汶乡华侨之众,从整个广西看,亦是不可多见的。为什么水汶乡的华侨特别多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本文就从三方面作简单的分析,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海南》2013,(3):4-5
兴隆华侨农场自1951年创建以来,先后安置了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13000多人。2007年8月,农场划归万宁市管理,成立万宁市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加挂海南省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的牌子。全区土地面积约16.6万亩,常住人口3.4万人,规划覆盖土地面积83.81平方公里。6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海南省委省政府、万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兴隆人的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使兴隆从一个瘴疠横行、交通闭塞的穷乡僻壤,逐步发展成为海外赤子的温馨家园和著名的旅游度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