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婷婷 《前沿》2008,(3):183-185
史诗作为一种专门歌颂英雄的文学样式,其主人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男性,女性在其中出现的很少,即使有,也是作为男性的私有财产和附庸。但是,亚美尼亚史诗《萨逊的大卫》在成功塑造萨逊族四代男性巨人英雄的同时,刻画了多住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这在史诗史上是非常少见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史诗中几住女性形象的分析,透过史诗表面对女性的正面书写,探索史诗深层意义链上男性对女性世界的想像和价值判断,及男性以性别面具的方式曲折地诉说着的对自我性别的确认、反思、期待。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苗族史诗》和《伊利亚特》在内容主题、塑造英雄和 表现风格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劳动与战争、尚义和尚勇、求真与求美;并由这些表层文化差异 入手作深层探讨,对研究不同民族的民族史诗、民族历史和民族性,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同时 肯定了《苗族史诗》在世界古代文学史上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要建立我国自己的美学体系,如果不注意研究我国民族民间文学,特别是少数民族中流传下来的史诗性的作品,那必将是个很大的缺陷。我国民族众多,北方民族流传许多著名的英雄史诗;南方民族,大都流传着创世史诗,有的已陆续整理出版。如云南彝族的《梅葛》、《阿细的先基》,纳西族、白族的《创世纪》和拉祜族的《牡帕密帕》,贵州的《苗族古歌》,广西瑶族的《密洛陀》……等等。这些史诗,短的数百行,长的数千行。它们以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展现  相似文献   

4.
陆莲枝 《前沿》2012,(20):131-132
《莫一大王》和《贝奥武甫》是壮语民族和英语民族各自的英雄史诗,由于受壮、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壮、英语民族所塑造的英雄形象的异同特征反映了两个民族都崇拜英雄,但也映射了壮语民族崇尚集体主义、英语民族张扬个人主义的思维倾向.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14年之久,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悲壮的英雄史诗,铸就了永垂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在享受祥和、安宁的幸福生活之时,我不禁想起了那些义无反顾行走在长征路上的革命青年……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时刻,是他们挺身而出,用燃烧的激情和青春的热血凝聚成精神的火炬,点燃了未来。长征,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谱写这首史诗的,不仅有中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产品的翻译工作是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第一步,对民族文化准确到位的翻译有利于其准确表达民族文化的内涵,是发扬和传播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羌族英雄史诗《泽基格布》为例,探讨民族文化在英文翻译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力求对促进民族文化翻译工作有一点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神话、传说、英雄史诗等口头文学样式在当地文化系统中通常被认为具有真实性。笔者在新疆伊犁昭苏县格登村调查发现,当地蒙古族村民也普遍认为史诗《江格尔》是历史叙事,所描述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这种真实性一方面来源于《江格尔》讲唱传统所固有的神圣性和巫术功能,更大程度上是来自史诗认同功能的内在需求。史诗文本对民族整体命运的描绘,对民族生活的集中再现,均使得不同时代的民众都能获得真实可感的情感共鸣,而这种复杂多维的真实或许便是研究《江格尔》真实性问题的基点。  相似文献   

9.
被马克思称为“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的史诗,又分为创世史诗(或称原始性史诗、神话史诗)和英雄史诗两大类。在我国南方各省,尤其是云南的少数民族中,大多产生了创世史诗并一直流传至今。各民族的创世史诗尽管离开了真正的历史事实,但却以艺术概括的形式曲折地反映出远古人类所经历的主要的历史过程,艺术地再现了“氏族社会人民生活最本质的面貌”,犹如一座琳琅满目的、展现原始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制度、社会组织、婚姻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理想愿望的博览馆。因此,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创世史诗进行研究,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就创世史诗产生的时代,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就正于专家和同行。  相似文献   

10.
谈到傣族诗歌的时候,首先引人注目的,是那以柔美、委婉见长的叙事长诗。在傣族文学中,有没有比较壮烈、崇高的英雄史诗呢?过去,研究者很少涉及这个问题。近几年来,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发现和研究工作的进展,许多学者已经明确提出:傣族文学中有英雄史诗。这对推动傣族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其他民族一样,在傣族古代史上,曾经历过氏族、部落到部落联盟这样一个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英译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在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为世界人民熟知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史诗中关于藏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如何忠实于博大精深的佛教思想,是在英译研究中着力研究的重点。从翻译中的文化解读和史诗翻译的历史回顾出发,讨论了《格萨尔》英译中的宗教文化负载词的差异现象,以期对《格萨尔》的翻译传播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在塑造了众多行侠仗义的男性英雄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女性的生活被男性所规范,体现了父权为基础的忠义英雄对女性的愿望与要求.  相似文献   

13.
苗族史诗——亚鲁王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至今口头传承于麻山苗族地区。这是一部历经千年隐忍、苦难迁徙、血腥征战的英雄史诗,广泛流传并在麻山苗族丧葬仪式中运用,它是对亡灵返回亚鲁王国时代历史的神圣唱诵。史诗的苗族语言优美,表现形式灵活多变,有的用叙事形式朗读吟唱,有的用道白形式问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格萨尔》韩琳藏族有句谚语:“岭国每人嘴里都有一部《格萨尔》”。岭国泛指古代藏族部落社会,《格萨尔》则是藏民族著名的英雄史诗。正如这句谚语表明的那样,《格萨尔》仍然在藏、蒙等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吟唱、传播史诗的众多民间艺人依然...  相似文献   

15.
一般说来,每个民族的发展都有其逻辑的规则。这种规则表现为:当一个民族发展到某个特定阶段时,均带有在此之前各个不同时期的特征,这些特征又将借助本民族的习俗势力传承下来,一直影响着整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因此,这些凝聚着整个民族共同信仰、共同心理及共同文化内涵的特征经过长期演化,逐渐融合为整个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力量多数都寓于一个民族的史诗和神话传说中。所以,古歌不仅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折射,同  相似文献   

16.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结识了陈靖,有幸阅读了他的《诗言史》。这是一部以诗歌形式反映历史内容的文学作品。它虽然不能同古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比,但它也是一种“史诗”,是另一种英雄史诗,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讴歌红军、讴歌长征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17.
张明 《群众》2021,(1):71-71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真情致敬平凡的英雄,铿锵号召“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必将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众志成城、坚忍不拔的奋斗书写抗疫史诗,彰显中国精神。习近平主席饱含深情地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骄傲。  相似文献   

18.
彝族民间文学的蕴藏是非常丰富的,是我国各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彝族的诗歌非常丰富,有史诗、叙事诗和各种类型的短歌。史诗是早期彝族文学的主要作品,彝族的许多优美神话都保存在史诗中。彝族人民关于开天辟地的传说,洪水泛滥故事,是彝族史诗的一个主要内容。这些史诗结构庞大,气势雄伟,内容极为丰富;天地四方,宇宙万物都写到了,充满奇特的想象,神力的夸张,以及那些瑰丽的场面,都显示了彝族人民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为理解它的变化规  相似文献   

19.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英国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有非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这些角色塑造的是思想认识各不相同的女性形象,但是却都反映了劳伦斯对于女性的思考。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出现在劳伦斯小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可推动对于劳伦斯小说中女性角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任浩 《世纪行》2007,(8):19-20
如果翻开中国地图,寻找一个九省通衢、兵家必争、交通枢纽、奇山秀水、长江三峡、黄鹤故里……的地方,那一定是湖北。在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先人们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楚文化,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神话和传说。近现代以来,勤劳勇敢的荆楚儿女积极投身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谱写了一篇篇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