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儒家传统的义利观形成与发展来看,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与后来经过宋儒和近代儒家改造的“禁欲主义”的义利观是不同的。必须把二者区别开来,才能真正把握先秦义利观的本意,才能结合我国当前转型时期的实际评述其现代意义。一、先秦儒家义利观主要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义利观为代表,准确的理解三人的义利观是正确认识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根本。1、孔子的义利观。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义是成为君子的前提,明确提出“君子愈于义,小人愈于利”。把义利先取后取作为衡量人格的标准。他认为“君子有勇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这就直接在人性上对君…  相似文献   

2.
作为杂家的代表作,<吕氏春秋>对先秦各派义利思想进行了整合与创新.在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人生态度、公私关系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具有开放性、民本性等特征.在建设和谐社会视域下考察分析先秦杂家义利观的内容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开放的理念处理各种矛盾关系;坚持义以为上的原则,以义制利,见利思义;一切工作落脚于以人为本.这对建设社会主义义利观、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生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中也独树一帜。本文从“道”本体论的视角出发,对先秦道家的人生观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先秦道家丰富并饱含强烈人生关怀和社会关怀的身重于物、返朴归真、宠辱不惊、谦下不争及自然达观等人生理念,在当代仍然彰显出与众不同的光彩。对于当今化解社会矛盾,平衡人们的心态,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的以义理财和义利统一的义利观为他的变法改革做了理论准备,他赋予传统的义利观以新的内涵。使其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也是理学家们反对王安石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他的义利观是时代的产物,也就具有那个时代的特色,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入世色彩。义利观归根结底是社会各阶级之力量对比及经济利益在道德领域的反应。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独立的个人利益主体,也没有形成近代功利主义追求个人利益、个人幸福的义利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深度剖析王安石义利观的思想内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诚信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儒家儒学思想中得到了深刻的阐发。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人都从自身儒家伦理观念出发,对诚信思想进行了或隐或显的表述。通过对其诚信思想的梳理与剖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诚信理念由“信”到“诚”,再到“诚”与“信”一体化表述的发展历程,在内容上则表现为个人修养、人伦关系和政治层面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入与展开。  相似文献   

6.
道德品性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也是先秦儒家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孔子将"为仁"作为道德品性培养的最高目标,并从"为仁"的基础、 "为仁"的方法、 "为仁"的作用等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人人皆可为尧舜的思想,为孔子"为仁"学说找到了人性根源与普世意义.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从另一个角度为道德品性培养的普世性找到了人性根据.性善与性恶,殊途而同归,都是为了道德品性培养的必要性寻找理由.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年轻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立志为善,曾几次出仕,寻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之路。无奈社会现实黑暗腐败,在几次反复之后,陶渊明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躬耕田园。陶渊明晚年有道家之风,超然物外,他用其清贫的归隐生活,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先秦道家阐释了饱含着强烈人生关怀和社会关切的人生观思想。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它难免具有自身的历史局限和理论局限,但其淡泊名利、崇尚自然以及贵柔谦下、为而不争等思想,对解决我们今天面临的种种人生困境,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中国古代化思想史上的重要范畴之一,更是中国道家文化的根本精神,对先秦道家的和谐社会思想进行讨论分析,对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继承"和实生物"的宇宙观,推崇"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观,提升"和"的标准--"中",探寻仁礼并进的致中达和之道.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思想家运用朴素辩证法和早期系统论的思维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治国之道 ,其中关于犯罪预防和社会控制的思想尤为值得现代社会的综合治理用以借鉴  相似文献   

12.
韩愈历来被作为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其精神世界中儒道互补的一面则远未受到重视。而生活于儒、释、道都得到张扬的时代氛围中,却不可能存在思想上只受一家影响、纯而又纯的人。本文初步分析了韩愈的言行、创作中儒道互补的现象,希望能通过这项研究来说明时代精神的复杂性、个体人格的复杂性和艺术创作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儒、道两家思想堪称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两座高峰.两家思想在我国的传统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两大渊源.本文以两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作为文章切入点,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及道德教育等方面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以古鉴今.  相似文献   

14.
儒家致力于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实现一种“大同”社会,其思想已经蕴含着着我们当下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有着集中的体现。先秦儒家以“仁”为源头,探寻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内在根基;以“礼”为扩展,为人与人相处提供规范依据;以“大同”为目标,建立一种“群居和一”的社会秩序。先秦儒家思想中天然地蕴含着一种“共同体”思想,将人类命运联系在了一起,通过深入发掘先秦儒家思想,能够为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在义与利的价值关系中主张以“义”为重,同时兼顾“利”。其根本特点是“义以为上”、“义然后取”、“义以生利”。正确认识和借鉴先秦儒家“义利”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无论是强调以礼乐制度支持人际和谐的儒家,还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家,都有明确的和谐思想。但他们所阐释的达到和谐目标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却截然不同,由此也使他们的和谐观表现出迥然相异的特征。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国社会,我们需要树立和谐的价值观念,而和谐社会的发展既需要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又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尊重、诚信和关爱。先秦儒道和谐思想对当今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的解决给予了可供借鉴的宝贵见解。在当今和谐的社会氛围内,儒道和谐思想的互补不仅是可能的,更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7.
18.
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对和谐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成因:当时生产力的极端低下,原有等级制的破坏与社会转型,原有礼仪的失范与思想纷争,人自身的奴役性状态,诸侯国的分裂与长期争战。在先秦儒家那里,“和”成了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身心、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总法则。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解读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成、发展过程,分析其深厚的哲学底蕴,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联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的消费伦理思想在反映中国古代特有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引导人的道德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倡导政府对社会风尚的正确引导,身心和谐的适度消费,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消费,人际和谐的公正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