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领导 ,如何才能善于用人 ,尽力发掘职工的长处 ,是领导好一个部门工作的重要一环。有个单位的女职员说“我的上司皆依照我们的能力来分配我们的工作 ,因此可使自己的长处尽情发挥 ,所以做起事来很能得心应手。”任何事做起来只要能配合自己的兴趣 ,符合自己的能力 ,就能工作的格外起劲。人都有其优、弱点 ,如果老是揭发个人的短处 ,就会使人萎缩不振 ,这就好像培养的花草一样 ,一旦得了萎缩病就可能整株枯萎下去。反之 ,倘能不断地发挥长处 ,短处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无遗 ,甚至短处也会变成长处了。但也有些领导专门挑剔部属的漏洞 ,对…  相似文献   

2.
人往往都有长处(优点)和短处(缺点),领导干部也一样,关键是对长处和短处要看准。切切不要凭自己的偏见或臆断,视人和自视时将长处当成短处,将短处当成长处。春秋时代的齐国宰相晏婴,是个很有本领的政治家。他有个下属兼亲信叫高缭,人也不错,办事很小心,人缘也很好。只因为对上司一味盲从,喜欢说“好好好”式的随声附和之言,性格上没有任何棱角,晏婴便把他辞掉了。晏婴的解释(大意)是:“我晏婴本人本来是个平庸、无用的人,像一根七扭八歪且又不方不正的木头。必须有人为这根木头划线,用斧子去削,用刨子去刨,才能制作出一件像样的器具。而高缭…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长在高处的树叶,羊却吃不着。可是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证明矮比高好。”羊一躬身就进了一个又矮又窄的门,吃到了里面的青草,骆驼却钻不进去。它俩各执己见谁也不肯认输,只好找老牛评理。老牛说:“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应当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短处。”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却包含着一定的哲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  相似文献   

4.
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他知道只抓住缺点和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其同事之所长、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片j其本身之所长。利用好这些长处可以给你带来真正的机会。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要知道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缺点和短处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我们却町以设法使其不发生作用。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5.
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是一句常用的管理格言。我们在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一般想到的是,作为一个人来说,要把自己的长处充分地展示出来,同时也要尽力去改进、避免甚至掩饰自己的短处。这样理解也没错,一个人尽可能地全面一点,综合一点,这样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接受。但是细想起  相似文献   

6.
给自己鼓掌.是自信的体现,是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是一种自我激励,是对自己生命潜能的激发。当然,为自己喝彩,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人以为对自我鼓掌是“出风头”.是不稳重、不成熟的表现.因而不敢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使自己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遇;有的人自我估价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觉得自己不行.甚至拿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长期这样.就会形成“我不行”、“我不能”、“我不敢”的潜意识。这样一来.不但失掉了很多机会,而且给人留下了平庸无能、无所作为的印象.自然得不到好评和重用.、到头来,不免发出怀才不遏、壮志难酬的叹息.陷入苦闷之中,由此看来,必须学会给自己鼓掌。  相似文献   

7.
首先要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清自己的个性、气质、兴趣和爱好,问问自己:我能做什么?我将来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  相似文献   

8.
水泊梁山上有个“鼓上蚤”时迁,既有飞檐走壁的才能,又有“偷鸡摸狗”的短处。他刚投奔梁山时,晁盖听说他有“偷鸡摸狗”的劣迹,就不想收留他入伙。但宋江认为,时迁是个奇才,不应计较他的短处。他说服晁盖收留了时迁。后来,时迁果然充分发挥他“飞檐走壁”的才能,为梁山事业立下不少大功。   我们在用一个人的长处时,对其短处不应忽视。特别是对那些成绩比较大,自己又比较信任的人才,更要看到他们的短处,并及时进行帮助,决不可以长掩短,把他们当作“完人”,更不可助长他们的短处。只用不“帮”,助长了他们的“短”处,最…  相似文献   

9.
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是一句常用的管理格言。我们在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一般想到的是,作为一个人来说,要把自己的长处充分地展示出来,同时也要尽力去改进、避免甚至掩饰自己的短处。这样理解也没错,一个人尽可能地全面一点,综合一点,这样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接受。但是细想起来,这句话也不是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第一,可能性有多大,是不是我们的短处真的可以改掉;第二,必要性有多大,是不是真有必要去改掉那些短处;第三,改不改,利弊相较,何者利大,何者弊大?  相似文献   

1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既有超过一般人的长处,又有不及一般人的短处。这是符合唯物主义的。作为一个新上任的领导者,用人要“扬长避短”,这固然是正确的。把一个人安排在自己难以胜任愉快的岗位上,显然是勉为其难了,也决计发挥不出最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双手:一只手花钱,一只手挣钱。因为懂得花钱的人,才会挣钱。 双眼:一只看着他人的长处,一只看着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2.
我在用人问题上,有一条体会,就是大胆启用那些要求上进,勇于创新,有一定才能但又存在缺点甚至犯过错误而改正了的人。人并非生活在真空中,有缺点甚至错误就象人吃五谷杂粮要生病一样正常,因为它是依附于客观事物的存在而产在的。既然如此,在选贤用人时就不应求全责备。平心而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短处和长处,而求全责备的要害就在于苛求人只能有长处,这是不符合唯物辩法8的。身为领导,要以博大的胸怀容人之短,用人之长。唐朝李世民说:“人之行能,不能兼备,联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李世民用人之道,在当今社会同样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前.基层连排干部带兵能力有所弱化.有的不愿意与战士打成一片,带兵不知兵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不会找战士谈心.不会做个别人的思想工作:有的对比自己兵龄长、年龄大的士官放松管理,甚至“混为一片”,等等。分析其原因:一方面,  相似文献   

14.
清朝有位将军叫杨时斋,很善于用人。他认为:“军营无人不可用。即如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坐守放炮;瞽者,令其伏地远听。”杨将军深知:聋者因耳塞少听可免泄露军情;哑者守口如瓶可免通风报信;跛者艰于行走而善坐;瞽者目弱耳聪精于体察动静。杨将军明白“‘长’兮‘短’之所倚,‘短’兮‘长’之所伏”这个道理,善于用人之“短”,把每个人都派上了用场。   人无完人,任何人总是优点与缺点并存,长处与短处共有。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利用得当,短处也完全可…  相似文献   

15.
近日,某刊提到人一生中最恐惧的五件事——怕自己不受欢迎这其实是一种自卑的表现。人们要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的短处,而不要总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优势相比,这样就能够找回信心。穿“比基尼”人总是希望展示自己的美好,而不幸的是,场合和自身条件总是被考虑的首要因素。爱人去世一个人一旦经历爱人去世的打击,便很难摆脱孤独的困扰。这种“丧失”的感觉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交织在一起,替代了爱人在世的归属感,压抑着人们脆弱的心灵。当众讲话当众讲话不见得每次都得到响应,很容易让自己产生“别人不重视我”、“我自己没…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价值观和我们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价值观和我们的价值取向张宏毅世界上现有二百多个国家,分属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并且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点,因而存在着各自不同的价值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本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人类社会共同的进步和发展,而不应凭借强权把自己...  相似文献   

17.
韩兢 《黄埔》2006,(3):46-49
莱芜战役 1946年11月底至12月初,国民党军队整编第四十六师各部陆续海运到达青岛。12月中旬,开进平度,师部驻兰坻,韩练成等到了持“洪为济”的信来“找事情做”的人——刚出狱的原新四军联络干部陈子谷。陈子谷开口就说广东白话,韩发现解放军并不了解自己,甚至连自己的籍贯都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张新实 《创造》2009,(1):98-98
每次选拔任用干部都会引起另一些人的想法,“为什么用他不用我”,“他的能力还不如我”,有这想法也属正常。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总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短处,拿自己的经历比别人的资历,拿自己的职位比别人的职级,比来比去心不服,气不顺,埋怨起对其不公,就会影响情绪,波及工作。  相似文献   

19.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许多情况下,人才之“短”正是其“长”在不适当条件下的延伸。在人才使用上,能否化“短”为“长”,做到知“短”善用,正是用人者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不足之处”的不足金连成实事求是地反映干部的不足之处,是干部考察材料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干部的优点和长处当然要充分肯定,而且要说够。对于干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也要如实反映,否则,就很容易造成用人的失误。事实上,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不仅仅是优点和长处,也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