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40年代之前,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和苏区革命的早期重要报道文献,如廉臣(即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施平的<英勇的西征>、王福时主编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幽谷(即董健吾)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等,建国以后或予以重印或有相关的研究与介绍.①  相似文献   

2.
说董健吾红色,因为他是1928年入党的老共产党员;说董健吾是牧师,因为他入党前的职业是牧师,入党后仍然以牧师的职业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题解 (一)董健吾是上海青浦县人,世家大族子弟,全家信仰基督教。他自己在就读教会中学时,就已加入了基督教会。1914年,他考入美国基督教会圣公会在上海创办的上海圣约翰大学神学系,和后来成为国民党达官贵人的宋子文、顾维钧是同班同学。董健吾是个复杂的人物。他受家庭的影响和教会的教育甚深,以博爱爱人、洁身自好为为人的信  相似文献   

3.
淮驹 《世纪风采》2010,(2):34-38
一 1936年6月,有红色牧师之称的中共地下工作者董健吾,受宋庆龄和中共组织的指派,奔赴西安,通过张学良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美国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护送到陕北苏区。  相似文献   

4.
正董健吾(1891—1970年)与埃德加·斯诺(1905—1972年),前者是中国人,后者是美国人,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不但有,还有一段生死之谊。红色牧师——董健吾196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行漫记》的作者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北京参加国庆庆典活动。观礼后,他向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个请求:"我能不能见一下王牧师?""王牧师?"毛主席当时愣了一下,不知他说的王牧师是哪位。原来,斯诺所说的王牧师,就是中共情报战线上的神秘人  相似文献   

5.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陈云年谱》 ,在 1 93 5年 7月的条目中 ,有一条涉及到上海地下党的注释 ,其中提到董健吾和董维键两个名字。注释文字如下 :“中共上海中央局和江苏省委在 1 93 4年 6月、 1 0月 ,1 93 5年 2月、 7月共四次遭到破坏 ,浦化人、董维键 (即董健吾 )等负责人相继被捕。” (见《陈云年谱》上卷第 1 87页注〔1〕)从这段注释文字看 ,编写者将董健吾和董维键认定是同一人。但实际上董健吾与董维键并非同一人 ,而是两个人 ,当然二人当时都是中共上海地下党的工作人员。董健吾 ( 1 891— 1 970 ) ,又…  相似文献   

6.
1930年10月,杨开慧烈士牺牲后,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到上海避难,不久,毛岸龙因病去世,毛岸英、毛岸青被董健吾牧师收养。 董健吾是中共地下党员,他和张学良有过交往,并在交往中结下了很深的友谊,1936年上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董健吾得知张学良夫妇很喜爱瓷器,董健吾将此情况汇报给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刘鼎,建议买几件瓷器送张,刘鼎表示赞成。于是董健吾到一家古玩店买了一套宋代彩陶,十分精美,给张学良送去,张学良夫妇一见爱不释手,非重金买下,董坚辞不收。 张学良对此一直过意不去,有一次在酒桌上,他真诚地问董有何私事需要帮忙,董见张学良有诚意,便提出要求说“我有三个学生,两个是我抚养的革命子弟,一个是我的儿子(名叫董寿琪),如蒙照顾,望能送他们赴苏联读书,以备日后为国效力。”张雪亮面露笑容,答应帮忙。  相似文献   

7.
倪良端 《党史文汇》2001,(10):27-29
宋庆龄举荐给张学良的"朋友" 1936年3月初,刚刚与李克农在洛川会谈后回到西安的张学良,接待了代表国民党送信去陕北苏区的老朋友董健吾.叙谈中张学良介绍会谈成果时,毫不隐讳地说:"我已向李克农提出,希望中共派一相当负责、但不是声名显赫的人常驻西安,以便与我和各有关方面进行联系."董健吾表示支持,说:"将军此举乃抗日的实际行动也!"末了,张学良恳请董健吾:"你对中共方面熟,帮助寻一位来吧!"  相似文献   

8.
1936年6月,有“红色牧师”之称的中共秘密工作者董健吾,受宋庆龄和中共组织的指派赴西安,通过张学良将军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以下简称斯诺——笔者)和美国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以下简称海德姆——笔者)护送到了陕北苏区。  相似文献   

9.
1936年1月的一天,宋庆龄把一封加盖火漆印的信交给董健吾说:“这封信非常重要,你要马上动身到陕北瓦窑堡去,当面把信交给毛泽东、周恩来。” 董健吾是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特科”成员,经常执行十分重要的任务。此时,他受党的安排,担任宋庆龄的机要交通。  相似文献   

10.
慕安 《党史文汇》2010,(6):44-47
共产党是无神论者,但在一个特殊的年月里,却有一位基督教牧师、入党后仍以牧师身份掩护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他就是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所说的“王牧师”,此人真名叫董健吾。  相似文献   

11.
唐踔 《党史文汇》2010,(10):39-43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在一次与友人的交谈中诙谐地提到,我们"党内有两个奇人,一个做过和尚,一个当过牧师"。"和尚"就是指传奇将军许世友,"牧师"则是指中共地下党员董健吾,许世友将军早已家喻户晓,但知道董健吾的人却不多。  相似文献   

12.
1936年3月4日,张学良与中共代表李克农在洛川举行会谈。会后回到西安,恰逢代表国民党送信去陕北苏区的“红色牧师”董健吾(中共地下党员,曾在中央特科工作)。张学良向董健吾谈了洛川会谈的主要成果,说:“我已向李克农提出,希望中共派一相当负责,但又不是声名显赫的人常驻西安,以便与我和各有关方面进行联系。”  相似文献   

13.
韩丽华 《党史纵横》2002,(3):30-32,44
1929年底,正值大革命低潮时期,在上海霞飞路和嵩山路交叉口处,一家号称松柏斋的古玩店开业了。原来,这是我党中央特科二科在此建立的一个情报站。经理是董健吾,具体负责是中央特科二科副科长阚尊民(后改名刘鼎),总负责是中央特科二科科长陈赓。此时,董健吾已是中央特科一名重要成员。董健吾,1891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五)生于上海青浦县东门棣华堍一户书香门第、官宦人家。祖父曾做过县官,较有学识;祖母沈氏出身上海富豪之家,笃信基督教。健吾原名守青,自小在教会学校学习,18岁升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优秀,…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月11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07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指责,却仍然对自身的人权问题只字不提.为了让世界人民了解美国真实的人权状况,敦促美国反思其所作所为,我们特发表<2007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相似文献   

15.
这首名为<台湾>的诗歌,是爱国诗人闻一多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第三篇.其余六篇分别为<澳门>、<香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7处"失地"比做远离母亲怀抱的7个孩子,用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自从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的那天起,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就为争取台湾回归祖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相似文献   

16.
张苹 《党员特刊》2003,(6):45-47
共产党员是无神论者,但在中国共产党人队伍中,却有一位基督教牧师,他以牧师职业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他就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183;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所说的“那位第一个将我引入中国‘红区’的‘神秘的王牧师’”,他叫董健吾。  相似文献   

17.
《上海党史研究》1994年第4期载董云飞《‘幽谷’原是董健吾》一文,提及董云飞之父董健吾受宋庆龄委托进信至陕北事。这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其重要性主要在于该信第一次沟通了两党中央的关系,在当时是极端机密的。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爱泼斯坦著《宋庆龄》中均提及此事。董云飞文及其他许多史籍中①对此作了详细叙述。笔者最近综合研究了这些史料,感到还有一些疑点,谨略作考析,就教于党史界同行。一、收信人和发信人是谁此信原件国内外尚未公布过,因此确切的收信人和发信人尚不清楚。《周恩来传》、《宋庆…  相似文献   

18.
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出版.按照它的惯例,在每年的第一期评选出上一年度的世界风云人物.在1978这个年份,邓小平获选.  相似文献   

19.
博览窗     
《湘潮》1986,(9)
张学良与毛岸英兄弟 1930年杨开慧同志惨遭杀害后,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兄弟三人由党组织安排入托上海大同幼稚团,园负责人是董健吾先生。后幼稚园解散,岸英三  相似文献   

20.
1949年,司徒雷登走了,司徒美堂来了.这一年,司徒雷登从中国回到了美国,司徒美堂从美国回到了中国.当4月份解放军攻占南京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出入意料地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而是留在那里.到了8月,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的司徒雷登,才悄然离开中国返回美国并退休.于是有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