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周军 《法制与社会》2012,(14):100-101
量刑均衡问题是我国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量刑规范工作,带来量刑制度建设,促进了量刑均衡。但是,量刑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影响量刑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有:法定刑赋予的裁量空间过大、量刑均衡工作重视不够、法官量刑随意性比较大、量刑的地域因素影响和量刑说理性不足。最后,针对量刑不均衡的原因提出了完善刑事立法、规范量刑自由裁量权、强化量刑说理、加强量刑均衡问题研究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司法中的隐性"量刑交易"现象以"有罪供述""赔钱减刑""预缴罚金"三种模式最为典型,此为司法现实之下法官、检察官、犯罪人等多方压力驱动使然。该现象因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体现了量刑个别化的要求而具有正当性的一面,但因其缺乏必要的规范规制又带来现实中的量刑失衡等问题。应从实体规范角度明确功利对量刑的影响限度,对基于功利和基于真诚悔罪类量刑情节在从宽幅度上予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论量刑信息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确保量刑信息得到全面、准确的调查,是量刑程序改革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中国迄今没有引进"量刑前报告"的可能性,也难以将少年司法中的"社会调查报告"推广到"成年人案件"的量刑程序之中。在量刑建议制度的推行中,一直存在着"重量刑结果、轻量刑信息"的问题,而律师在从事量刑辩护过程中也对量刑信息的搜集不予重视,也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被害方对量刑程序的参与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也可以向法庭提供新的量刑信息。为实现量刑裁决的公正性,为了使法官在量刑上的自由裁量权受到有效的规范和制约,法院有必要对量刑信息的调查确立更为合理的程序。  相似文献   

4.
高峰  晏磊  姬凯 《政法学刊》2011,28(2):59-64
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出现了量刑失衡的现象,这与我国现阶段量刑程序中存在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在规范量刑程序,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方面进行了有益地尝试。在职务犯罪刑事诉讼中,保证控辩双方掌握证据的完整性,加强控辩双方之间对抗性是检察机关提出合理量刑建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刑事审判活动包括定罪和量刑两个方面,定罪准确和量刑适当是刑事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量刑不规范、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试就量刑规范化改革等相关问题作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刑事速裁案件应否采用两审终审制,我国理论界存在激烈争议.立法和司法实践虽认可速裁程序适用两审终审制,但刑事速裁案件二审启动率低、上诉撤诉率高、量刑争议占二审启动事由比例高等现象表明,简单适用普通二审程序不符合速裁程序运行的客观需求.此外,上诉是否导致被告人认罪认罚效力被否定也是刑事速裁案件二审程序必须解决的问题.重构刑事速裁案件二审程序应当以均衡价值观为指导,明确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对法官裁判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强化一审法官的审查义务并建立在不采纳量刑建议时一审法官的强制说理机制,在确保一审法官向控辩双方充分释明的基础上对刑事速裁案件二审程序的启动条件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的量刑程序改革一直把重点放在检察机关与法院活动的变化上,却忽略了被告人对于量刑程序的参与。被告人参与到量刑程序之中不仅能有效地制约法官量刑裁量权的行使,其本身的参与也正是程序正义的重要表现。刑诉法的修改与"两高三部"颁布的量刑规范意见一同为被告人参与到量刑程序中提供了很好的制度基础。被告人积极参与量刑证据收集时,法检也应当履行适当的义务。同时法院对量刑程序应当适用变通的证据规则与证明标准,这样才能使被告人真正参与到量刑程序中来,并有效地促进量刑公正。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项全新的司法活动,量刑规范化改革源于中央提出的"规范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本文立足于量刑程序规范化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从量刑程序的公正、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证,控辩双方对量刑程序的充分参与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途径等角度论述其在保证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依法审理,规范量刑,严格执法,保证个案的公平正义,进而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司法昌明、实现司法公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蔡宏图 《法制与社会》2013,(28):132-134
量刑建议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对于促使检察机关积极履行职责、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增加诉讼过程透明性、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保障被告人人权的作用,同时也存在检察机关量刑信息的不完整性、量刑建议失衡现象、量刑建议工作的共识不足的问题。本文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提出了完善量刑建议的可操作途径,以期能给检察机关量刑建议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并对我国的量刑规范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量刑程序改革的实体法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刑法理论上必须对量刑基准、量刑情节等问题进行研究,才能为量刑程序的改革提供实体上的支持,从而在量刑环节确立争论点,增强控辩对抗,为法官准确量刑提供素材。没有实体法上的支撑,围绕量刑程序的所有美好设计都可能落空。目前流行的关于量刑基准的各种实务理解均存在诸多不足;寻找量刑基准的方法应当是实证分析法;量刑基准的确立,需要检察官、法官、学者的通力合作。量刑情节具有两面性,对量刑情节的判断可能受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在多个逆向情节并存的情况下,立足于抵消说的"综合判断说"基本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