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8年底,庄希泉由新加坡到香港.在张兆汉家住了一个多月。张兆汉时任华南分局直属福建特支书记,组织“新民主福建建设委员会”,庄希泉和庄成宗、黄长水、王雨亭、张楚鸣等人均加入,不久他又担任香港工商委员会委员。在港期间,庄希泉与接替连贯负责联络华侨、开展统战工作的中共香港分局工委书记饶彰风来往密切。  相似文献   

2.
黄焕秋同志是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广东青年工作的主要开拓者。从1947年至1952年,他历任中共香港工委青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香港工委群委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青年、妇女工作组组长,青年团华南工委首任书记。 为比较全面了解广东青年工作历史和黄焕秋同志对青年工作的贡献,我们在2001年初夏相约一起访问黄焕秋同志。  相似文献   

3.
正1949年5月,曾任香港新华社副社长、香港工委委员的肖贤法和我正在按上级的安排,准备去广东某游击区工作。一天,老肖告诉我,计划有变,中央对他的工作另有任用,马上要去北平。很快,我们就接到通知,乘5月21日太古公司的客货两用船"北海号"北上。挽留钱先生离港前,时任香港工委书记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海外第一代英文发稿人 东江纵队北撤后,东纵办事处主任黄作梅奉命继续在香港活动。1946年10月,周恩来派乔冠华到香港组建新华社分社,并在同年10月29日致电中央转方方、林平并香港工委,指示:“英文杂志可先登记出版,即以黄作梅为发行人出面”,“新华分社望与汉夫、乔木协办。”①黄作梅参与筹建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 战后的香港,经济破败。党组织活动经费困难。黄作梅千方百计为组织筹款。 1946年初,黄作梅的伯父黄念初只身一人从韶关返回香港。黄念初没有子女,自己积攒了一些钱,战前在香港有些物业。回港后…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与香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与香港□龚加成1997年7月1日,历经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实现了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这一天的到来,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仁人志士、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多年来艰辛努力的结果。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到江泽民,中共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关注香...  相似文献   

6.
冷眼旁观看香港(之一)木杉阳春三月,因公从古都西安飞赴东方名城──香港。在港工作半月有余,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对香港的方方面面有了切身的感受。现将所见、所闻、所感,杂录予后,以飨读者。许是职业习惯,最容易滑入我眼帘的不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不是富贵气十...  相似文献   

7.
同班禅等的谈话(节录)(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周恩来(一)我想根据班禅主任的书面报告、四个文件和班禅主任的两次讲话,以及其他同志的意见,谈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谈这次统战部、工委、筹委的各位同志在一起开了两个月会议的意义和收获。我刚才说,没有这次会...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第一次同英国人谈香港问题是在1974年。随着1972年中英两国外交关系的全面恢复,两国之间的高层领导人开始互访。1974年5月24日,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希思应邀来到中国进行访问。25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接见了希思,并同希思进行了亲切的会谈。在广泛的话题中,双方涉及到香港的回归问题。在谈到香“港的未来时,毛泽东与希思两人均同意:香港在1997年应该有一个平稳的交接。①当时刚复出的邓小平也在场。当天晚上,邓小平为希思举行了欢迎宴会。在欢迎宴会上邓小平同希思再次谈到了香港问题。他说:中英两国之间还存在着的香港…  相似文献   

9.
1958年1月,我当时正在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工作,领导上让我作为翻译兼秘书陪同孙维世和阿甲两人去印度访问。他们一个是著名话剧导演,一个是著名京剧评论家。我和他们在印度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国家朝夕相处近一个月,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是应进步团体印度人民戏剧协会(IndiaPeople'sTheatreAssociation简称IPTA)的邀请而去参加会议的。当我们飞抵德里巴拉姆机场时,天色已经昏暗,而大会即将开始。我们来不及到旅馆打点行李就迳直奔向露天会场。维世同志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接着又向大会敬献礼品,获得了…  相似文献   

10.
会宁华侨回乡服务团(前身是侨港会宁同乡会回乡服务团),是抗战初期,由中共香港市工委组织和领导的一个抗日救亡团体,它从1937年12月下旬从香港返回四会、广宁两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至1939年9月停止活动,历时一年零九个月。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们走遍了会宁两县的山山水水,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为重建两县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它是抗战初期会宁两县乃至西江地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面旗帜。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发动了企图灭亡全中国的侵略战争,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与祖国荣辱兴衰共命运的广大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也纷纷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洪流。同年8、9月间,在香港的惠阳、四邑等地的同乡会,先后组织回乡服务团,回乡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与此同时,几个在大革命失败后转到香港的会宁籍共产党员严玉田、孔令淦等,他们也根据中共香港市工委的指示,以同乡会名义,开始筹建回乡服务团的工作。他们在取得香港会宁同乡会董事会正、副主席周颂庭、赵扶生的支持后,便在香港、澳门两地的会宁籍同胞中进行宣传发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于1937年12月初,成立了一个以香港会宁  相似文献   

11.
曾参与新四军三支队改编事宜的老同志孙克骥不久前回忆说:一九三七年八、九月间,在中共南方工委设在香港的党训班学习的孙克骥同志,应约到九龙油麻地弥敦道一家旅馆,见到了一位年约五十多岁的老张。原来,老张就是八路军的副参谋长张云逸同志。他不久就要到福建同国民党商谈福建红军游击队改编问题。交给孙克骥的任务是送文件到闽东游击区找叶飞。老孔(即薛尚实)同志安排了回闽的一切技术问题。并给孙克骥看了一九三七年八月一  相似文献   

12.
1983年4月1日,香港中文大学理工学院三校部分教师组成参观团访问北京。在北京期间先后与侨委会、港澳负责人座谈香港前途问题。1983年月,以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李鹏飞为团长,张鉴泉为副团长的专业人士代表团访问北京。中央领导人邓颖超、习仲勋分别会见该团人员,月日,该团送给中央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意见书附本交香港报纸公开发表,其中心内容是陈述港人治港方案难以维持香港繁荣。1983年6月22日,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南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全国政协六届一中会议闭幕式上发言,将来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后。港人治港应是港法治港;法,就是…  相似文献   

13.
从“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国共产党对香港政策的演变及其内在联系王红续在建国后的前30年里,中共中央制定和执行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对港政策。而从1979年初开始,当英国政府主动挑明了香港前途问题以后,邓小平则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4.
1997年7月1日零时,这是全体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时刻。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作为新成立的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的二等秘书,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这一永载世界史册的伟大的历史时刻,并参与了香港回归后我国涉港外交的一些具体工作。5年过去了,但每当想起…  相似文献   

15.
王学亮 《党史天地》2009,(10):43-48
1927年12月13日.广州起义在中外反动派的镇压下失败。恽代英被迫转移至香港,从事艰苦的白区斗争。他组织有关人员寻找接待广州起义后疏散在港的同志,将他们安全转移到上海或其他地方,保存下这批革命骨干。同时,他继续负责编辑广东省委的《红旗》杂志。  相似文献   

16.
从1949年10月17日深圳解放到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半年多时间,应该说是解放香港的最佳时期,但是毛泽东却主张“暂时不动香港”。上世纪60年代初,当印度用武力从葡萄牙手中收回了果阿时,国外就有人借机讽刺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国内也有些人说怪话。难道毛泽东真像某些人说的那样胆小怕事吗?  相似文献   

17.
南盘夺枪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挥戈南下,解放战争进入了最后决战阶段。根据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六月中旬,中共常德地区工委负责人方用来澧县,在县工委书记左承统同志家里,召开了秘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澧县工委及各支部负责人。会上,方用传达了省工委的“五四”指  相似文献   

18.
吕坪 《广东党史》2005,(3):48-52
“虹虹歌咏团”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3个年代,她也培育了3“代”人:从1939年2月9日成立起到1941年12月25日日军攻占香港止,被人称为抗日战争年代的“虹虹”;从1946年抗战胜利后在香港恢复活动起,到1950年被港英当局无理禁止活动止,被人称为解放战争年代的“虹虹”;从1984年6月在广州恢复话动起到现在,被人称为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的“虹虹”(简称当代“虹虹”)。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月,笔者作为一名交流学生从厦门大学交流到香港理工大学学习,在经历了两种教学模式和与一些港藉同学同堂听课、多次交谈之后,笔者发现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观念上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20.
闻名中外的香港大营救○李军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在隆隆炮声中,日军又突然向英占香港、九龙进攻。由于港英当局毫无准备,港九英军几乎无抵抗能力,仅半个多月时间,“东方明珠”即落入日寇手中。日军占领香港后,大肆奸淫掳掠,并开始搜捕抗日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