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的发展谢世杰“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小平同志讲:“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三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照搬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2.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精辟论断,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主题。当前,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的思想,对于我们在思想上、实践中始终突出发展这个社会主义的主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一)只有发展才能真正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走了一段弯路。邓小平同志从分析我国的国情出发,总结4O多年来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后十分明确地指出:叫日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  相似文献   

3.
王婷 《唯实》2014,(7):47-48
如何有效地监督和制约权力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西方国家的已有经验有其本国独特的传统背景与生态环境。邓小平始终认为,构建权力监督机制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并能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监督体系。他多次强调:“我们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这种改革又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谓的民主,不能搬用他们的三权鼎立,不能搬用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而要搞社会主义民主。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国家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1]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提出并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公开声明讲政治是光明磊落的表现。无产阶级政党从不讳言讲政治,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地讲政治。其实,任何政党都是要也都是在讲政治的。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竭力诋毁马克思主义,攻击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制度,这不是讲政治是什么?某些西方国家用他们的标准和价值观念来评判别国事务,干涉别国内政,企图将他们的社会制度强加于别国,这不是讲政治又是什么?敌对势力攻击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这不是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减震阀”。我们必须借鉴别国社保工作的先进经验,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增强综合国力;根据国情和区情,制定相应的社保总体方案和保障水平,做到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财政部门要配合民政、社保及社会团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保制度的改革与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制定并出台社保法。  相似文献   

6.
一、对过去的问题一风吹,处理国际事务要向前看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承认各国党的独立自主的权利,这是一条基本原则。但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党在处理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别国党的关系时受“左”的思想影响,片面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来论断和评价别国党的事非,犯了左倾的错误。对此,我们党作过深刻地总结,尤其邓小平同志有过一系列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在处理党与党之间的关系时,总的来说是清醒的,但是回过头看看,我们过去也并不都是对的。”邓小平同志在会见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托·日夫  相似文献   

7.
制度转换:党政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根本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新 《理论学刊》2001,(5):103-105
近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 ,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地向纵深发展。在党政干部选拔方面 ,采用公开考试和竞争上岗等形式公开选拔党政干部已在全国各地推开 ,并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但是毋庸讳言 ,我国的党政干部选拔制度的改革 ,从总体上说尚处于“外围战”阶段 ,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 ,要求我们对党政干部选拔制度实行更具根本性的改革。  一、制度转换是改革的根本建国以后 ,在党政干部选拔方面 ,我国搬用了苏联的委任制。现在看来 ,该项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缺陷 :第一 ,不利于充分发扬…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同志们认为,指导思想就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的:“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9.
《党建文汇》2013,(10):54-54
美国总是宣称其外交政策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促进“自由”、“民主”,但实际上却干了不少践踏别国主权、颠覆别国政权的丑行。下面仅举几例、  相似文献   

10.
①中国为什么不能搬用西方的多党制?中国不能搬用西方的多党制,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第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全国各族人民有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根本利益,没有实行西方多党制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是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联系中国实际,深刻论述在我国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构想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而且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唯一的办法,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  相似文献   

12.
别国不敢说,在中国,早就有人做出似乎“颠扑不破”的总结,这就是,人生在世,最起码要么有权,要么有钱。而我们这里一个人当他有了大把的钱财之后,往往官瘾大发,还想“弄个团长旅长干干”——大小混个官儿当当。于是,想睡觉,就有人给递枕头。7月16日《中国青年报》刊载了这样一条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说过,“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他强调的是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正确理解和贯彻这种“不争论”思想和敢闯、敢冒、敢试的精神,对做好我们今天的工作大有裨益。农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亦如此。然而,我们注意到,近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同志包括党员干部,缺乏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把“不争论”理解为对任何事情都保持“沉默”,甚至对一些歪理邪说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是有了这种错误认识,表现在经济改革上,有“公有制不行了,改革就是公有资产私有化,就要一卖了之”之说;在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一、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自己的路,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3页。以下属引自本书的只标页码)又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他在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时指出:“建国后,我们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合作化,在城市进行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干得很好。但一九五七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一哄而起搞人民公社化,片面强调  相似文献   

15.
韩振峰 《求实》2000,(1):2-3
人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些国家以“世界人权卫士”自居,极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战略,把人权问题作为处理国际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关系,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的一种重要手段。面对西方国家的这种假人权、真霸权的恶劣行径,邓小平同志从当代国际局势和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明确提出了国权重于人权的思想,确立了尊重人权、捍卫主权、反对霸权的基本原则。邓小平关于国权重于人权思想的提出,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深刻揭露,它为我们正确进行国际人权领域的斗争提…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提出一个值得重视的论点,即在改革开放中“不搞争论”。他在谈到推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说,对于改革开放,不仅是在办经济特区问题上,更大的是在农村改革问题上,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对此,我们采取的政策,首先是“允许看”,即“不搞强迫”,“不搞运动”;但另一方面,也“不搞争论”,“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可见,“不搞争论”,不是一个偶然的、随意的提法,至少是与“不搞强迫”,“不搞运动”具有同等意义的论点,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中“不搞争论”?邓小平同志言简意赅地指出:“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我认  相似文献   

17.
文川 《党员文摘》2008,(2):27-28
在颠覆别国政权方面.美国一直是双管齐下,软硬兼施。手握这些“软刀子”的。常常是一些披着“智库”外衣、却由政府资助的民间机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演变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来,我们定位我们社会有一个最基本的框架,即以“改革”为坐标,将之前的称为“改革前”,将之后的称为“改革以来”。这个定位当然是重要的,因为改革开启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巨变。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往往被人们忽视了,这就是,这样的定位方式导致了人们对“改革以来”一些重要转折的不敏感。  相似文献   

19.
许玲 《理论学刊》2006,(5):67-68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切从头开始。后起的国家,通过大力吸收先进国家已有的经验和成果,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自身特点,选择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完全可以实现跳跃式发展。考察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建立“和谐社会”是所有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必然要面对的课题。温习别国在这方面走过的道路,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一、发达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轨迹从社会发展战略和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看,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论制度与体制的科学区分及其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制度”和“体制”是被广泛使用的两个基本概念。我们把改革确定为“体制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同时又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那么,“制度”和“体制”究竟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对此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有一个科学的把握,这关系到我们对正在进行的这场改革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一)对于制度和体制,过去我们往往把它们作为两个相近的概念来使用,并没有加以严格区分,至少在大多数场合是如此。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们逐渐把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