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注重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一座精神富矿。在新时代,挖掘苏区精神跨越时空的价值,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题,将广大青年培养成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新时代青年人的担当精神。担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承载的精神财富,并集中体现在士文化中。"士"作为一个阶层已经成为历史,但士文化对"道"的坚定追求、对精神生活和理想人格的毅然持守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重要意义。新时代青年人要甘于担当、勇于担当、勤于担当,继承士文化所承载的理想,牢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本领。这对青年人自身的发展,对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创新发展,其性质地位经历了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到"党和国家的战略任务"再到"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的发展历程,是对党的青年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哲学回答,是新时代青年主动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遵循和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创新发展,其性质地位经历了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到"党和国家的战略任务"再到"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的发展历程,是对党的青年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哲学回答,是新时代青年主动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遵循和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雷锋精神融入时代新人培育之中,大力挖掘作为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瑰宝的雷锋精神所蕴含的育人元素、揭示作为宝贵育人资源的雷锋精神对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价值,并结合时代新人的培养规律,探究雷锋精神融入时代新人培育的实践路径,旨在大力培育能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确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公安院校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深刻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找准公安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准确把握公安院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发展路径;必须坚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固化教学中心地位和严格警务化管理;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和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作为人生第一教育,是人类获得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途径。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强化与提升,对于牢固树立学生的劳动精神,涵养职业精神,塑造新时代大国工匠,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深远意义。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仍存在着认识不充分、内容不丰富、形式较单一、宣传不到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史观,但并不否认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哲学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千千万万英雄模范,需要弘扬英雄模范精神。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中国青年在新时代的成长使命,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向英雄模范学习是中国青年成长的重要路径。为此,中国青年需要主动了解英雄模范,充分尊重英雄模范,敢于捍卫英雄模范,真心关爱英雄模范,积极争做英雄模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不仅开启了新征程,而且赋予了大学生在新时代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时代使命和中国梦的感召都要求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的担当精神。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首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其次要夯实理想信念"压舱石";再次要做实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政治方向。要把强化责任意识,培育担当精神统一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时代新人"的主体,不是所有的人,而是那些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在青少年的培育上,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人的行为不是单纯靠理性支配,而是不时地受到行为习惯的惯性制约。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社会行为影响深远,而且蕴含着改变人生命运的巨大能量。然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简单通过遗传就能获得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和耳濡目染逐渐养成的。以伦理道德为基本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注重"幼儿养性,蒙童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在人格完善、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有着弥足珍贵的精华,对我们今天培育"时代新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体现了“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闪耀着真理光芒的教育鸿篇,为新时代高校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高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以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聚精会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新时代大学生弘扬担当和斗争精神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进步的主力军,应增强志气、骨气和底气,敢于担当、勇于斗争,不断增强担当和斗争的本领,争做弘扬担当和斗争精神的时代传人,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相似文献   

13.
<正>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远考虑,将青年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考量,激励广大青年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提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明确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是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坚定实践者、探索者、奋斗者,98年来,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经历了许多挑战和考验,取得了辉煌业绩,留下了深刻启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大力弘扬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和担当精神,做好应对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的充分准备,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统揽"四个伟大",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承担历史责任,为实现民族复兴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15.
审计文化是对审计实践的高度凝练和总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文化具备价值引领、情感凝聚、规范约束、修正创新等功能,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能量。通过探究审计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历史基因、时代价值、理论依循和目标逻辑,提出将其融入高校德育的具体路径,为全面拓展和深化新时代高校德育的空间和领域提供助力,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多管齐下,专业教育与美育协同育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只有在坚持正确美育发展方向、突出专业特色、学校特色的原则基础上创新美育课程、推进专业美育活动,才能让学生将专业学习中的求真与美育中的求美统一起来.教育者要用专业化的美育观念筑牢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以来,意蕴深厚的"五四精神"经久不息。"五四精神"蕴含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与时代新人的政治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构成内生联系。将"五四精神"熔铸于培育时代新人的理论与实践之中,从时代新人培育主体、客体和环体三个维度出发探析培育路径,强调在理论学习中增强思想定力,在实践探索中练就硬核本领,对新时代助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我国公民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历史方位的实践理性升华。新时代意味着新阶段、新要求、新使命,呼唤足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公民,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与时俱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内在涵摄了扬弃“物役性”、推进公民主体性独立人格成长与社会共同体属性之有机统一的价值主线,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由主体性实践理性的自身特质所决定,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表现为知行合一、伦理与治理相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具有理论尺度、历史尺度、现实尺度的客观必然性,是由青年人的价值责任和担当、青年人的杰出性历史地位、新时代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起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的重任,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担当,青年的不懈奋斗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为了更好地履行时代使命,需要使青年敢作为、想作为,能作为,需要不断加强党对青少年和共青团的领导,教育和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要勤奋学习努力练就过硬本领,克服"本领恐慌",在脚踏实地中用真才实学担负时代责任,实现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发源于伟大的五四运动,贯穿于中国青年运动的整个过程,内涵不断充实,形式历久弥新,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与祖国一起奋进、与人民一起进步"不竭的精神动力和重要的精神支柱。"永久奋斗"精神的底蕴博大精深,呈现青春底色,体现青春品质,展示青春力量,在新时代的青年运动中必将焕发灿烂光彩,引领新时代中国青年努力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永久奋斗,要以远大的理想信念为明确目标,以造福苍生为价值内涵,以与民共进为根本路径,以真才实学为本领支撑,以脚踏实地为践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