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朱慧  吴东华 《理论月刊》2013,(3):153-15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文章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大众化面临着西方民主理论的渗透、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人民民主意识的淡薄,以及民主制度发育的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与挑战.于是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合理吸收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民本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传播和教育,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关于民主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强调人民当家作主,强调人民主体地位,提出了人民意愿和要求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民主真谛。在民主的实现形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指出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并强调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继承了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的思想,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治化,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于民主重要性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铁的定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了人民监督制的思想,指出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马克思主义民主观认为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发展内生性民主,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3.
竞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大限度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凝聚亿万人民力量.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一项创举。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政治协商思想和伟大实践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协商思想与中国现实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向广泛、多层、制度化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文化结构的高度关切是马克思文化理论的重要运思传统。马克思文化结构思想集文化要素构成论、文化要素关系论、文化要素聚合核心力量论以及文化结构功能论于一体。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马克思文化结构思想也逐步实现了中国化,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和谐文化等一系列理论。在当代中国,弘扬并实践马克思文化结构思想,不仅要建构文化生态,呵护共有精神家园,还要推行开放执政,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龚宏龄 《求索》2011,(10):110-111,114
恩格斯提出的“历史合力论”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对于民主政治进程的解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正如“历史合力论”的图景,是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构成的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所最终生成的合力结果。这一结果的生成需要公共理性的支撑,也需要借助人自身的发展和法治的约束。  相似文献   

7.
论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际工人运动的分裂、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社会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以及社会党奉行的政策主张四个方面,可以看出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是以改良主义为主要特征、以唯心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社会主义流派。  相似文献   

8.
参政党理论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的确立,关系着参政党理论体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为参政党理论的确立、丰富和完善提供了合理性与必要性的理论阐释。而参政的基本原理与参政的主体论、职能论、机制论、条件论、方法论、实效论、比较论相互连接,构筑起参政党理论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基本依据 ,充分吸收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 ,形成了体系科学且特点鲜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在新时期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自觉以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为指导 ,不断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发展 ,并赋予这一思想体系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智慧结晶,依托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创新和理论突破得到具体化表达。中国共产党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的计划经济模式,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以全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物质基础,实现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民民主有机结合,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并根据时代需要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理念,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制度保障,展现了国家治理制度层面的创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运动规律的认识,根据具体国情作出从改革开放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展现了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创新,体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孕育出伟大理论,集中体现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创新,实现了思想理论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干部制度经历了魅力型、知识型和德知法混合型三种模式.德知法混合型干部制度是一个进步,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不仅没有解决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动力问题,而且马克思主义公仆论中大量防止公仆变为主人的思想仍长期受到忽视.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中,坚决遵循和实施马克思主义公仆论的基本思想,不仅是捍卫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干部制度,推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强大武器.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主义科技动力观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科技动力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等关于科技力量的基本看法。这一观点既同社会革命、经济发展相联系,又和社会主义运动相联系。在不同的时期,他们对科技力量的认识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主要观点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社会发展力量论"、"第二党纲论"、"落后挨打论"、"跳跃发展论"、"尖端技术力量论"、"民生科技力量论"和"以科技力量推动人的发展论"等。马克思主义科技动力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金豹 《重庆行政》2019,20(2):64-67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受到阻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要什么样的民主,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等关键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意义深远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治实践中可以发现,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体现出日益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民主发展动力是指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民主化进程的主体力量以及主要因素。西方学者认为,民主的广度、深度和范围是衡量民主发展的三个重要标准。在民主发展的动力问题上,西方学者提出了政治领导动力论、政党动力论、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动力论、经济发展动力论、精神文化动力论等五种观点。虽然西方学者普遍强调"西方中心"的政治价值观,从而导致了其民主发展动力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但他们的理论对于我们探索如何通过增强民主发展的动力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还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主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的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民主问题的研究,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规律作了一系列的阐述,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什么?它的发展规律是什么?“三个代表”思想对此作了科学的回答,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程言君  王鑫 《淮海论坛》2010,(3):14-17,1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全党“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断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初步实践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的形成提供了基本依据。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前人、突破陈规,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不断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目标,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规律的认识水平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钟萍 《时事报告》2010,(1):73-7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相似文献   

19.
卡斯特罗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以马蒂思想为代表的古巴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古巴坚持马蒂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坚持独立、公正、平等、民主、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等治国理念。这些构成卡斯特罗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而马蒂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上有共通之处。正如卡斯特罗所言:从马蒂思想开始,一个人可以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革命理想和激情化身的切.格瓦拉的思想也不同程度影响了卡斯特罗的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5,(9)
毛泽东和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主政治思想。他们对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对于民主是目的还是手段以及民主的实现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当前,展开对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